重慶市檢察院第五分院駐村第一書記廖從偉:要讓幸福常駐幸福村

正義網重慶10月9日電(記者李立峰 通訊員張衍路 彭靜)“印象深刻的是,第一次研究種植無花果,讓社員們有了第一筆種植分紅收益,實現了‘無中生有’。”10月9日,談起一年多的駐村工作,重慶市檢察院第五分院駐巴南區二聖鎮幸福村第一書記廖從偉笑著告訴記者。 

從2019年3月12日起,他紮根這個市級貧困村,從零開始學起、做起,經歷和見證了太多生平的“第一次”,不僅與村民打成了一片,還積累了豐富的基層工作經驗。 

“產業扶貧是脫貧攻堅的主陣地。”廖從偉說,剛駐村時,他迅速轉換角色,吃住都在村裡。白天,他帶著扶貧工作隊入戶走訪,實地調研村裡的基礎資源條件和扶貧產業發展情況,和村“兩委”研究產業項目的規劃和實施。一到晚上,他就和隊員們開展“頭腦風暴”,研究如何才能儘快地把產業搞起來,實現貧困群眾的穩定脫貧。 

很快,他了解到,早在2018年幸福村就擬定了發展無花果園的規劃目標——打造成為重慶主城近郊最大的無花果採摘基地。果園規劃佔地137畝,由41戶村民以土地入股組建的果蔬專業合作社進行建設運行。然而,合作社既缺乏管理生產經驗,更無資金可用。 

“我們對建果園起初是支持的,可一直沒有起色,總看不到希望啊!”果園建設處於起步階段,村民們對果園發展信心不足,貧困戶老張甚至提出退出合作社。 

找準癥結後,廖從偉帶著工作隊和社員們交心談心,鼓舞大家對發展無花果產業的信心,動員包括老張在內的社員積極參果園的生產管理。緊接著,廖從偉請來了上級部門的農技專家對果園“把脈問診”,和社員一起學習無花果種植技術。另外,還多方奔走、盡己所能地爭取幫扶資金整修產業路、落實幼齡果苗管護補助等。 

短短几個月,果園的生產管理更規範了,合作社和社員的溝通更及時了,解決問題也更高效了,社員們能真實地感受到廖書記上任後帶來的不小變化。 

2019年8月,無花果園試開園採摘,絡繹不絕的遊客,供不應求的鮮果,讓大家看到了希望。但一系列新問題又接踵而來——露天種植的無花果甜度高,三分之一以上的成熟果實都被鳥兒啄食;原有粗放式澆水灌溉無法滿足無花果的生長需要;秋果品相不佳造成採摘銷售差……“不少社員很洩氣,找我反映情況。”說起當時的情景,廖從偉仍感到自責。他說,“第一次種植無花果,還是經驗不足。發展一個產業並不容易,但開弓沒有回頭箭,必須咬牙堅持下去。” 

“我向大夥兒保證,明年秋天都能享受到種植無花果帶來的收益分紅。”在一場社員參與的總結會上,廖從偉當即立下了“軍令狀”,並暗下決心,一定要徹底解決無花果種植、管護、銷售等一系列問題,不能讓社員寒心,要讓幸福常駐幸福村。 

接下來的大半年裡,廖從偉對無花果園的建設很上心。針對鳥兒啄食鮮果的情況,他帶領工作隊參考了葡萄種植的防護經驗,結合無花果種植實際,在反覆試驗的基礎上選定了打樁拉網的防護方式,在主要區域完成了鋪設;組織社員自籌資金建設滴灌系統,在摸索中完成了園區滴灌的全覆蓋;向相關單位爭取幫扶資金,建起生產管理房和烘乾設備,將無花果製成果乾銷售,解決不易保存的問題,實現產品升級;為應對無花果產量翻倍增長的局面,爭取二聖鎮農產品網絡營銷平臺“二聖源產地”落地幸福村電商服務點,打通無花果網上網下銷售渠道……

“有了第一書記的帶領,我們感覺找準了致富的方向,更有幹勁啦!”2020年9月底,由於夏季無花果鮮果銷售火爆,合作社向社員兌現了種植無花果每畝300元的收益分紅,老張笑逐顏開。 

看著社員口袋有了收入,眼裡充滿了對未來的希望,廖從偉心裡也感到滿滿的幸福感。“目前,幸福村已形成137畝無花果園、500畝柑橘園、120畝玫瑰園的產業佈局。下一步,要做好‘佈下去、長得好、動起來’的發展文章,以點連線、以線帶面,打造有特色的‘觀、品、購’聯動格局,帶動更多的村民增收致富。”廖從偉堅定地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