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腳步裡的文昌閣

□全媒體記者 沈雨露

“晴川宜毓秀,扶雅則文昌”……新橋鎮文昌閣位於晴川河畔,由扶雅書院(今新橋中學)的創辦者管作霖與族人管士香於清同治四年出資興建。文昌閣曾是歷代扶雅學子的精神家園,承載著“啟迪民智、砥礪心志、崇學向善、淳風化俗”的扶雅精神。

光緒八年(公元1882年),管作霖在文昌閣裡興辦了書院,取名“扶雅”,意為培養青年才俊為正當有用之材。光緒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扶雅書院被改辦為中學堂。民國年間,從私立扶雅中學堂再改名為扶雅中學,在扶雅學子的眼中,從那個時候起,文昌閣就以“耕讀傳家久,詩書繼世長”之姿,成為新橋的文化地標。1953年,“扶雅”正式更名為新橋中學,並在四年後由私立改為公立。

20年前,文昌閣因新橋中學改造被拆除;20年後,依託鄉賢聯誼會平臺,文昌閣重建。

今年6月,文昌閣工程正式完工。“文昌閣重建後,將再現文化地標風采,成為我區文化陣地的新亮點。”新橋鎮黨委書記羅雄文說,曾經的文昌閣由先賢自籌資金、自行建成,現在,新橋鎮效仿先賢,發動鄉賢重修文昌閣,彰顯重文興教扶雅精神的題中之義。

餘霞漸盡,走進新橋中學,文昌閣隱蔽在深沉的暮色中。文昌閣是一代老新橋人的回憶,走在文昌閣的樓臺之上,彷彿瞬間進入到一段漫長的時光中。一磚一瓦,一簷一柱,無不充斥著歷史的印記。“按照‘修新如舊’的建設方案,選擇在新橋中學文昌閣的原址上重建,也是最大程度地還原了當時的場景。”新橋鎮宣傳委員陳文彬介紹道,在文昌閣的每根柱子上都有一個二維碼,掃一掃便可“解鎖”一個個扶雅文化故事。“文昌閣也將會成為新橋中學學子的第二課堂,讓他們在這接受文化的薰陶,同時讓讀書聲再次在這裡響起。”

抬眼望去,文昌閣的靜謐與校園裡的熱鬧,就這樣相互映襯、融洽著。歷史與現實在這裡交匯,透出一種無法言說的韻味美。“文昌閣是新橋的根與魂,而新橋鎮也將進一步實施文化提升工程,深入挖掘扶雅文化、管氏文化、路廊文化,打造真正的人文新橋,進一步提升文化軟實力。”羅雄文表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