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自磧口來 ——記國家一級演員、山西民歌傳承者陳有平

陳有平,山西臨縣磧口人。山西省歌舞劇院藝委會副主任、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國家一級演員,民進中央委員,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山西省音樂家協會活動委員會主任,中北大學音樂學院客座教授,山西省民進藝術團團長,山西中華文化促進會理事,山西省青聯常委,文化部“群星獎”、山西省“杏花獎”獲得者、“五個一工程”獎獲得者、曾四次獲得全國民歌大賽“金獎”、“德藝雙馨”藝術家稱號。

歌自磧口來 ——記國家一級演員、山西民歌傳承者陳有平

(2008年1月24日,閻維文、馬玉濤、陳有平、郭蘭英、耿蓮鳳、聶建華在人民大會堂參加中國文聯百花迎春大聯歡)

一個出生於黃河邊,聽著民歌成長的漢子,硬是憑著對民歌的熱愛,一路唱著走出小鎮,走出山西,走向全國,把山西民歌之魂傳播到千家萬戶。他,就是國家一級演員,山西民歌的傳承者陳有平。

唱至觀眾心坎

“民歌要唱到心坎上”,這是陳有平經常說的一句話。要演唱好一首作品,首先要充分了解作品的歷史背景:包括作品的發源地、此地的風土人情、生活習慣、語言和音樂風格。每首歌曲背後都有其鮮為人知的故事,在演唱作品時,要仔細推敲人物的內心世界、設定人物的性格,然後設定這首歌曲所需的聲音性格。這才能做到神似、形似、聲似,才能使作品真正唱到人的心坎裡。說著陳老師就唱起了這首他曾在全國民歌大賽斬獲金獎的山西經典民歌《走西口》。隨著他的眼神和歌聲,我彷彿看到了在九曲黃河的拐彎處,一對新婚夫妻難捨難分,男人要撇下家裡的妻兒老小,走出口外去謀生,不想走又不得不走,那種無奈、悲切、纏綿,滿含淚水的囑託和依依不捨的場景通過歌聲表達得淋漓盡致,讓人無不動容、潸然淚下,而歌者臉上也佈滿淚水。等他唱完後回過神來,不好意思地笑著說:“我是用真情在演唱,唱著唱著就不由得進入了角色,希望我的歌聲不僅能唱到我的心裡,也能唱到你的心坎上。”

歌自磧口來 ——記國家一級演員、山西民歌傳承者陳有平

(陳有平和愛人馬海峰同臺演出)

從黃河邊上一路唱來的他,時刻謹記“歌從民間來,歌贊民間人,歌頌人間情”。說起山西民歌,陳有平說,自己對山西民歌有深刻的理解,與他的人生履歷是分不開的,工人、農民、解放軍都曾是他的職業。紮實的演唱功底和特殊的歌唱風格得益於他曾是一名戲曲演員,“人生如戲,戲如人生”。1980年在縣城劇團擔任戲曲伴奏,他彈過三絃,拉過二胡,吹過嗩吶,隨後又考入省戲校學習戲曲表演,主攻花臉、鬚生。“戲曲裡有無窮無盡的精華,唱唸做打、手眼身法步,有時一個眼神和一個動作都會使作品大放異彩。”陳有平認為,山西的民歌,曲調優美,感情真摯,易於傳唱,具有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和鮮明的地方特色。山西民歌最善於託物寄情,“花草樹木,日月江河,山溝卯梁,星辰光陰”都是情感最好的寄託,要將富有濃郁的鄉土氣息的特色唱出來,才能唱出人間的真情,才能被大眾接受。

歌自磧口來 ——記國家一級演員、山西民歌傳承者陳有平

(2020年6月,陳有平在家裡向記者講述民歌的魅力)

唱出真情實感

“經常有人問我,民歌為什麼這麼好聽,代代傳唱而經久不衰?因為民歌是祖祖輩輩的人們世世代代傳下來的民族藝術瑰寶。民歌是勞動人民心靈深處的聲音,經萬人口,通萬人心,見甚唱甚,想甚唱甚,唱出了老百姓的悲歡離合、喜怒哀樂,是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願望和理想的寄託。所以聽民歌能讓人感受到心靈深處的震撼,能讓人聞聲落淚、血脈噴張。一個人把一生的愛和痛,一生割捨不掉的情和義都融進一兩句歌詞裡,這樣的歌能不好聽嗎?”

陳有平經常說:“我們的職業是情感工作者,是帶著音樂講故事的人,民歌真正的靈魂在於其歌詞。它語言樸實無華,卻讓人為之震撼、動人心魄。例如:牆頭上跑馬還嫌低,面對面坐下還想你。”再如左權民歌《桃花紅杏花白》中,首句唱的時候必須要把“尋”字唱出味道來,因為“尋”字表達出戀愛中的女子想方設法,排除外界各種干擾,不辭辛苦,攀山越嶺,迫切與心上人約會見面時激動的心情。“呆”字“外貶內贊”,把年輕的山西小妹妹可愛頑皮的形象躍然紙上。演唱這首歌,一定要有此時此景的人物內心世界,既活靈活現地刻畫出來人物形象又突出了左權開花調獨特的地方韻味。他說,唱好民歌,一方面是要有音樂天賦,老天給你一副好嗓子,更重要的是歌者的音樂悟性和藝術審美觀。

為了便於我們對“民歌要出歌魂來”有更深刻的瞭解,陳有平邊說邊把隨身攜帶的藍牙小音箱拿出來,隨著優美的伴奏音樂響起,陳有平發出靈魂深處的聲音:明媚的春光裡,桃花十里、春色滿園,兩個戀人在嬉戲與追逐,天地一片祥和,萬物生輝。當唱到“啊個呀呀呆”一句收尾時,他用顫音準確地描繪出一個率真妹子難得的嬌羞與糾結,恰到好處,酣暢淋漓,讓人思緒萬千,感慨良久。

歌自磧口來 ——記國家一級演員、山西民歌傳承者陳有平

(2008年陳有平與張繼鋼在人民大會堂合影留念)

唱響時代主旋律

“民歌要傳唱主旋律,這是我一直在探索思考的問題。就是說,我們既要把老祖宗留下的精品民歌傳唱好,更要在現有民歌旋律的基礎上融入現代音樂風格和作曲技巧,創作成一種新的音樂形式,賦予中國傳統民歌以時代性,滿足不同年齡段人群欣賞音樂的需要和愛好。民歌更要謳歌中國的發展鉅變,讚美祖國的大河山,禮讚新時代最美的人。”陳有平說。

讓陳有平感到欣喜的是,由省委宣傳部、省文化和旅遊廳、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指導,山西中華文化促進會、山西廣播電視臺主辦的《人說山西好風光》新時代原創歌曲徵選活動於2018年8月開始啟動,歷經一年半,共徵集來自全國各地的歌詞作品近千首,代表作有《山西老家》《汾河水長又長》《幷州夜色》等。這批作品主題集中、積極向上,富有時代氣息;貼近生活、自然清新,面向人民群眾,立足原創,特色鮮明,體現了多樣化的藝術風格。總之,詞以言志,歌以抒懷,集中展現了山西人新時代改革創新、奮發有為的精神面貌及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與信心。在這次活動中,陳老師忙前忙後,傾心盡力,為山西民歌推廣,做出了巨大的努力。該活動頒獎音樂會於2020年元月6日在山西大劇院音樂廳舉行,閻維文和陳有平、蔣小兵、馬嘯等歌唱家同臺演唱。

歌自磧口來 ——記國家一級演員、山西民歌傳承者陳有平

(2019年10月,蔣小兵、陳有平、馬嘯在山西大劇院參加“人說山西好風光”文藝晚會)

2020年初,新冠肺炎病毒肆無忌憚的橫行,奪走了包括醫護人員在內4000多名無辜國人的性命。在全國各地大力支援武漢,眾志成城防控疫情的期間,陳有平利用網絡平臺,指導呂梁市演出行業協會積極開展創作正能量民歌作品活動,從2月1日起,推出歌曲《祖國戀》MV等作品。

“歌隨山河飛,曲自時代來。”他表示,今後將繼續弘揚主旋律,傳唱山西新民歌,講好山西故事,唱響山西金曲,促進文化繁榮。帶動更多人參與,傳唱更多的新時代民歌。

歌自磧口來 ——記國家一級演員、山西民歌傳承者陳有平

(2019年8月,陳有平和兒媳沈斯曼在山西大劇院演出)

民歌要代代相傳

山西民歌具有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和鮮明的地方特色,民歌的傳承和發展是藝術工作者應盡的責任和義務。陳老師說:“其實我們山西的老藝術家和青年一代為民歌的傳承和發展也做出了很多貢獻。”民歌傳承要有創新意識,推陳出新。民歌的傳承不是靜態的保留和研究,要與前沿藝術結合,在現代審美基礎上,還原民歌本身的魅力。在當代文化快速發展的背景下,要想使民歌跟上時代的步伐,必須給民歌注入新的理念和活力。“我們可以懷舊,但不能守舊。同時民歌的改編一定要謹慎,可以出新,但不能忘根。”陳老師的愛人馬海峰也是我省著名的民歌演唱家,兒子陳一磊、兒媳沈斯曼均畢業於中央音樂學院,分別是作曲、鋼琴專業的本碩連讀生。他們全家人都為民歌的創新、傳承、發展貢獻著自己的力量。

說民歌人,唱民歌情。說不盡民歌故事,講不完的民歌演繹。在我們交談結束之時,陳有平老師說:“民歌演唱是要靠一輩子去學習和研究的,靠一次採訪和一篇文章只是能反映民歌藝術的冰山一角。”他希望我們通過新聞媒體平臺,呼籲所有從事山西民歌演唱的青年人,一定要靜下心來,互相學習、共同進步,一起為挖掘、整理、發展、創新、傳承、弘揚山西民歌貢獻自己的微薄力量。希望更多的人瞭解民歌、喜歡民歌、會唱民歌、愛上民歌,讓山西民歌飛得更高、走得更遠。

歌自磧口來 ——記國家一級演員、山西民歌傳承者陳有平
歌自磧口來 ——記國家一級演員、山西民歌傳承者陳有平

山西畫報2020年第九期人物專訪(山西畫報張軍軍 高智 一鳴)

編輯:楊海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