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研究發現,中醫半夏瀉心湯治療晚期肝癌療效可能優於靶向治療

中醫療法被廣泛應用於癌症治療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半夏瀉心湯是由古代醫生張仲景發明的,主要用於治療腹脹、腹痛等消化系統疾病,距今已有1800多年的歷史。《傷寒論·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中說,“但滿而不痛者,此為痞,柴胡不中與之,宜半夏瀉心湯”。半夏瀉心湯,由半夏、黃連、黃芩、乾薑、甘草、大棗和人參組成,為和解劑,具有調和肝脾,寒熱平調,消痞散結之功效。


在前期的回顧性研究中發現半夏瀉心湯對晚期肝癌患者的生存有好處,其中一例達到完全緩解(CR)。因此,研究人員設計了一項前瞻性研究分析了半夏瀉心湯單藥治療晚期肝癌的療效和安全性,所獲得的結果是令人鼓舞的,半夏瀉心湯是安全的,並且在現實的臨床環境中對晚期HCC患者可能是有效的,所有患者的中位OS達到了12.6個月!

半夏瀉心湯方劑成分:

半夏(10g)、黃芩(10g)、乾薑(5g)、人參(20g)、黃連(3g)、大棗(10g)、甘草(3g)、白朮(15g)、陳皮(10g)、黃芪(100g)。

臨床研究發現,中醫半夏瀉心湯治療晚期肝癌療效可能優於靶向治療

01 半夏瀉心湯單獨治療晚期肝癌患者,mOS達12.6個月!

研究設計

在這項前瞻性開放標籤研究中,共入組68例來自中國成都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腫瘤科的患者,其中18例患者未接受任何治療。每方煎煮量約250ml。患者每次50 mL,每日3次。主要研究終點為PFS和OS,次要終點為ORR何DCR。


研究結果

mPFS:6.07個月(95%CI=3.748~8.392);

mOS:12.6個月(95% CI = 8.019~17.181);1年生存率為51.7%

臨床研究發現,中醫半夏瀉心湯治療晚期肝癌療效可能優於靶向治療

ORR:10.3%,7例患者達到PR;

DCR:41.2%。

臨床研究發現,中醫半夏瀉心湯治療晚期肝癌療效可能優於靶向治療

亞組分析

值得注意的是,大多數患者在入組前都接受過TACE和靶向分子治療,為了探討以往治療的潛在效果,我們進行了亞組分析。結果顯示:

曾接受TACE治療的患者組中位PFS較未接受TACE治療的患者組中位PFS(7 vs 5.8個月,P=0.2158)要長;

臨床研究發現,中醫半夏瀉心湯治療晚期肝癌療效可能優於靶向治療

既往接受TACE治療的中晚期HCC患者中位OS未達到,未接受TACE治療的亞組中位OS為11.3個月 (95% CI = 3.219-19.381)。

臨床研究發現,中醫半夏瀉心湯治療晚期肝癌療效可能優於靶向治療

安全性:總不良反應率為29.5%,均為I ~ II級不良反應,對症治療有反應。無III級及以上不良反應,無藥物相關致死事件發生。3例患者服藥後出現輕度噁心,未接受任何治療,1周後症狀自行緩解。因此,中草藥治療對這些中晚期HCC患者是安全且耐受良好的。

臨床研究發現,中醫半夏瀉心湯治療晚期肝癌療效可能優於靶向治療


02 經典案例

1.肝癌腎轉移,半夏瀉心方治療後達PR,ECOG評分由2轉至0

患者男性,58歲,於2016年8月16日診斷為晚期HCC,右腎轉移。CT掃描顯示肝臟靶區大小12.7 cm*9.2 cm*9.0 cm(圖A);血液檢測顯示胎蛋白升高(302.1 g/mL),ECOG評分為2。該患者之前未接受過任何抗癌治療。半夏瀉心方治療7.0個月後,CT掃描顯示肝臟靶病灶縮小至3.9 cm*3.0 cm(圖B),達到PR。ECOG性能狀態評分從2提高到0。患者目前仍在治療中,病情尚未進展。

臨床研究發現,中醫半夏瀉心湯治療晚期肝癌療效可能優於靶向治療

2.肝癌術後復發伴肺轉移,半夏瀉心湯治療3.2個月即達PR

1例54歲男性患者於2015年12月首次診斷為HCC。2016年1月18日手術切除。此後沒有進行抗腫瘤治療。2016年9月30日定期複查,肝內復發,右肺轉移,接受中藥治療。基線CT掃描顯示肝臟靶病灶大小為5.1cm*3.7cm*4.4 cm(圖A);血液檢測顯示胎蛋白升高(1210 g/mL),ECOG評分為0。經改良半夏瀉心湯治療3.2個月後,CT掃描肝臟靶病灶縮小至3.2*3.0 cm(圖6B),達到PR。持續PR2.3個月後疾病進展,繼續堅持半夏瀉心湯治療,於2017年10月去世。

臨床研究發現,中醫半夏瀉心湯治療晚期肝癌療效可能優於靶向治療

討論

眾所周知,肝癌是全世界癌症相關死亡率的主要原因之一。因為高複發率和轉移率,肝癌的長期生存仍然不能令人滿意,目前,中醫常被用作傳統治療的輔助治療來減少其他治療的毒性,緩解症狀,提高生活質量。中醫藥僅被認為是對癌症患者的一種補充或替代治療,關於中醫藥單一治療對肝癌患者的腫瘤控制效果的資料較少。據研究人員所知,這是首次採用RECIST 1.1標準中PFS、OS、ORR、DCR等被廣泛接受的療效終點來評估單獨應用中藥治療中晚期HCC的前瞻性研究。


本研究中,中位PFS為6.07個月。索拉非尼作為肝癌一線標準治療藥物,在其臨床研究中,西方國家的中位PFS為5.5個月,亞太地區僅為2.8個月。此外,在本研究中,所有患者都來自中國,特別是68例患者中28例在入組時被診斷為肝硬化。即便如此,患者的中位PFS達到6.07個月,中位OS達到12.6個月。這些結果表明,在晚期HCC患者中,半夏瀉心方的療效可能優於索拉非尼,但這並不是一項頭對頭的比較,還需要進一步開展兩者之間的直接比較研究。此外,本研究總體ORR為10.3%,DCR為41.2%,在Orient研究中,索拉非尼的ORR和DCR分別為3.3%和35.3%。值得注意的是,本研究納入患者ECOG評分為0 ~ 3分,而Orient試驗入組患者評分為0 ~ 2分,說明中醫治療可能比靶向治療應用範圍更廣,受益患者可能更多

。在安全性方面,隨訪期間未觀察到嚴重不良事件,如肝、腎損害。因此,半夏瀉心方在中晚期HCC患者中一般是安全且耐受良好的。


在目前的研究中,只有少數患者腫瘤縮小,認為半夏瀉心湯的直接抗腫瘤作用不突出,可能還有其他機制。經分析發現,半夏瀉心湯對肝癌的療效更突出的體現在OS上,這與PD-1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的療效特徵相似。半夏瀉心湯中含有半夏、人參、白朮、黃芪這些具有免疫調節作用的中草藥,如人參可通過提高自然殺傷細胞活力、增強免疫器官指數、提高細胞介導免疫應答、提高CD4+含量和CD4+/CD8+比值、恢復巨噬細胞功能等途徑緩解免疫抑制。因此,研究人員推測本研究中的肝癌患者可能受益於間接的抗腫瘤機制,如抗血管、免疫調節等。此外,有研究證實半夏瀉心湯的某些成分有改善肝功能和調節胃腸功能的作用。這些綜合效應也可以部分解釋本研究中肝癌患者似乎獲得更長的PFS和OS。


參考資料:

Efficacy and Safety of Banxia XieXin Decoction, a Blende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s Monotherapy for Patients With Advance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