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俠金庸:一輩子不要瞎忙,首先學會三件事

文 | 不雨亦瀟瀟 · 主播 | 常浩

十點讀書邀約作者

大俠金庸:一輩子不要瞎忙,首先學會三件事

2018年10月30號,一代武俠小說泰斗金庸先生仙逝,享年94歲。

依稀往夢似曾見,心裡波瀾現。

無數人悲嘆:金庸的離開,帶走的是一個時代。

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終成絕響。

金庸就像一位織夢者,用文字構築了一個刀光劍影又豪氣干雲的武俠世界,讓一代又一代的讀者在他的精神世界裡盡情徜徉。

大俠金庸:一輩子不要瞎忙,首先學會三件事

蕭峰的俠肝義膽,黃蓉的愛恨分明,楊過的瀟灑痴情,都令人無比神往。

而金庸的一生,同樣是傳奇而通透的一生,無愧於一個“俠”字。

除了創造了盛大的江湖世界,更值得稱道的,是他一路走來的人生智慧。

大俠金庸:一輩子不要瞎忙,首先學會三件事

不圓滑,敢直言

《神鵰俠侶》中寫道:“世事遇合變幻,窮通成敗,雖有關機緣氣運,自有幸與不幸之別,但歸根結底,總是由各人本來性格而定。”

翻閱金庸的生平,不免感嘆一句,有些品質,是從小就遮蓋不住的光芒。

1924年3月10日,浙江海寧的書香望族查家,迎來了一聲嬰兒的啼哭。

他們給這個新生兒取名為“查良鏞”。

鏞者,金與庸也。他日後的筆名,就由名字拆分而來。

家族的操守與文化的薰陶給了金庸最早的成長土壤,他不但熱愛讀書、為人正直,還擁有著獨立思考的能力。

1939年,金庸走進了高中的校門。

當時他所在的高中,有一個可供師生自由發表文章的壁報專欄,大家常常暢所欲言。

大俠金庸:一輩子不要瞎忙,首先學會三件事

有一次,金庸寫了一篇名為《阿麗絲漫遊記》的文章,借童話之名,諷刺了當時的主任沈乃昌。

這一諷刺引起了校方的高度重視,作為懲罰,金庸背上了處分,付出了轉學的代價。

面對飽受戰火,滿目瘡痍的祖國,查良鏞暗暗下定決心,一定要做個外交官,捍衛民族的尊嚴。

但他的夢想又被他自己“終結”了。

1944年,舉國上下正聯合抗日。

正在上大學的金庸,目睹了殘忍的一幕。

一群打著“愛國旗號”的學生正對另外幾個學生動粗,邊打還邊羞辱他們,言行十分齷齪。

金庸的俠心頓時被激起了。

他不僅上前阻止,在校方那裡,他更仗義執言,慷慨激昂地斥責有關人員的不作為。

少年意氣,赤子之心,換來的卻是校方惱羞成怒下的一紙勒令退學書。

社會上有太多的成功學,教人世故圓滑,宣揚這是一種處世明哲。

但在真正的智者看來,不圓滑不世故、敢於抒發己見、打抱不平的人,才更具智慧。

因為,人最不可或缺的,就是一顆俠心與一身傲骨。

大俠金庸:一輩子不要瞎忙,首先學會三件事

俠心並非聖母心,而是一種正氣與節操。

傲骨並非傲慢,而是一份不妥協與不流俗。

世界的進步是一個逐漸的過程,需要處在其間的每一個因子共同作用。

面對不公與黑暗,只有足夠多的人都站出來,不懼強權,不泯熱血,始終擁有自己的獨立判斷力,始終保持正義赤誠的姿態,那些汙濁才能更快地被滌清。

大俠金庸:一輩子不要瞎忙,首先學會三件事

知進退,懂捨得

1959年,在長城影視工作多年的金庸決定離開,自立門戶,在港島創辦了《明報》。

彼時的香江,正處於一片動盪之中,對於一份新興的報紙來說,生存更為不易。

為了增加銷量,更為了在業界站穩腳跟,金庸可謂卯足了勁,不敢有一絲懈怠,在《明報》上連載了一部又一部精彩紛呈的武俠小說。

1962年,《明報》與當時報界的“大佬”《大公報》《文匯報》之間曾發生過一場激烈的筆戰。

臨危之下,金庸更是奮力而戰。他不斷釋放巨大的精神能量,宵衣旰食,下筆如有神助。

最終,《明報》不僅銷量猛增,完勝了競爭對手,迅速提高了知名度,金庸的武俠小說更在壓力之下登上了巔峰,達到了高不可攀的成就。

大俠金庸:一輩子不要瞎忙,首先學會三件事

不怕重壓,不畏挑戰,敢於對自己的夢想負責,此謂之勇氣與擔當。

積極進取,勇於開拓,盡心創造,不滿足於現狀,此謂之膽識與遠見。

該進的時候,金庸寸土不讓。

他的知進,是一種本領;但他的知退,更是一種慧悟。

在《倚天屠龍記》中,金庸曾借楊過小龍女的後人黃衫女子之口說過一句話:是舍則該舍。

1972年,在完成最後一部小說《鹿鼎記》後,金庸做出了一個決定:金盆洗手,就此封筆。

17年筆耕不輟,15部傳世小說,至此畫下句號。

大俠金庸:一輩子不要瞎忙,首先學會三件事

這個決定在別人看來石破天驚,但在金庸心裡,卻是思慮已久,勢在必行。

“降龍十八掌”有一招叫“亢龍有悔,盈不可久”,盛極而衰的道理,金庸比誰都清楚。

所謂捨得,有舍,才有得。該舍不捨,便不能再得。

有些人,捨不得用勞動換取財富,一味投機取巧,貪得無厭,最終鋃鐺入獄,失去了自由,受到了法律的制裁。

有些人,捨不得容顏逝去,拼命尋醫問藥,沉迷於各種注射劑和填充物,不惜破壞身體,最終失去了自然的美麗與健康。

若身後有餘忘縮手,眼前無路便難回頭。

大浪淘沙始到金,時代也永遠在往前走。

能把握時代脈搏的人,是聰明人。而敢於急流勇退的人,更是智者。

“用舍由時,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閒處看。”

過猶不及。登峰造極之後,懂得從容下行,懂得適時轉身,是一種淡然而優雅的姿態,更是一種近乎留白的氣魄與智慧。

大俠金庸:一輩子不要瞎忙,首先學會三件事

有所容,有所不能容

常言道,樹大招風。

自第一次發表武俠小說起,外界對金庸及其小說的爭論就從未停止過。

爭論於1999年達到了頂點。

這一年的11月1日,著名作家王朔發文痛批金庸小說“扯淡”“最噁心”,列舉數大“罪狀”,並將它與四大天王、瓊瑤劇以及成龍電影共稱為“四大俗”。

此文一出,天下震驚。

雙方粉絲迅速“開戰”,唇槍舌劍,你來我往;隨後,戰火又蔓延至報界、文壇與學術圈,大批媒體人士、專家學者紛紛撰文表態,各抒己見,雙方爭得難分難解。

但面對一部分人的詆譭和學者們的批評,當事人金庸卻絲毫未大動肝火。

事發幾天後,年逾古稀的金庸才應媒體要求,在《文匯報》上刊發了回應文章《不虞之譽和求全之毀》,措辭文雅懇切,雍容有禮。

他自稱從未與王朔見過面,稱讚王朔小說風趣幽默,希望能有機會與他相識,還感謝讀者對自己的支持,說“上天已經待我太好,既享受了這麼多幸福,偶然給人罵幾句,命中該有,不會不開心的。”

但大度絕不意味著一味的忍讓與退縮。

關於王朔在文章中所謂金庸小說“只好使死文章做文章”,金庸就堅決不認同:

王朔先生認為我的文字不行,我自己也覺得不夠精煉,可以寫得好些,更生動些……


至於王先生說我的文字太老式,不夠新潮前衛,不夠洋歐式,這一項我絕對不改,那是我所堅持的,是經過大量刻苦鍛鍊而長期用功操練出來的風格。

生活中,我們常常容易陷入兩大誤區:一是太不把別人的話當一回事;二是太把別人的話當一回事。

太不把別人的話當一回事的人,自以為是,驕傲自大,遲早會在生活的風浪裡折戟沉沙;

但太把別人的話當一回事的人,活得太累,失去自我,同樣是寸步難行,得不償失。

究此一生,試問有誰能做到所有事讓所有人滿意呢?

對於值得聽取的批評與意見,我們當然應該謙虛接受,努力改進;

但面對那些毫無道理的謾罵與指責,面對自己真正的用心所在,我們也應該撥開迷霧,看清真相,堅定內心,不被別人的看法所左右、所動搖。

所謂大俠,有所容,有所不能容。

所謂君子,有所讓,有所不能讓。

因為容忍,是一種度量與勇氣。而堅守,更是一種清醒與底氣。

有人曾經問過金庸,人這一生,應當如何度過?

金庸誠懇地回答道:“人生就是大鬧一場,然後悄然離去。”

我想,他是真的領悟到了人生的真諦。

金庸的一生,行路迢迢,終不忘本。

大俠金庸:一輩子不要瞎忙,首先學會三件事

在晚年,他依然致力於做文化溝通的橋樑,始終在踐行“窮時獨善其身,達時兼濟天下”的人生準則。

人生在世,敢於追尋自己的夢想,努力創造自己的價值,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遇良人,交摯友,最終回顧此生,笑言不枉,安然歸去。

外圓內方,有所為,亦有所不為。

如此,方是無悔,方是值得。

人生海海,歲月漫漫,不用爭一時的閒氣。

夫唯不爭,故萬物莫能與之爭。這才是最高的智慧。

-背景音樂-

《追夢人》

-作者-

不雨亦瀟瀟,十點讀書邀約作者。書劇俠隱,魔魚錦鯉。本文首發十點讀書(ID:duhaoshu),超2800萬人訂閱的國民讀書大號,轉載請在後臺回覆“轉載”。

-主播-

常浩,十點讀書籤約主播,杭州電臺知名主播,手握潮流、聲音鑑賞、旅行等多檔節目,有品有料的音樂咖,會聽上癮的溫柔男友音。微信公眾號:三個聲音。歡迎下載十點讀書App搜索“常浩”關注主播十點號,收聽常浩為你朗讀的專屬美文。

歡迎把我們推薦給你的家人和朋友喲

大俠金庸:一輩子不要瞎忙,首先學會三件事

不打擾是彼此最後的溫柔

10天陪你讀完《媽閣是座城》

下載十點讀書App,與290萬人一起打卡共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