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意拳的核心功法-固丹田

不要站死樁,你吃不消的,要練活樁。先練固丹田。在鐵官成先生傳授陳守孚老師的心意拳中,固丹田是作為一個核心功法來教的。這個固丹田極為重要。但在其它門派的心意拳中卻被忽視了。過去因為極度保守,這個固丹田的形都不公開展示的。這個動作極簡單,但只要一練,馬上可以感受到其中的妙處,那就是乾脆、實在、有勁。這個固丹田實實在在,沒有花裡胡哨的東西,練了這個固丹田就很容易理解灌丹田的味道了,因為這個固丹田就是用力將勁壓到丹田部位。守孚老師特別強調,這個固丹田是心意拳內極重要的一個勁法,因為丹田是心意勁法的源泉所在,如果丹田不固,那麼其它的勁都若水中浮萍。守孚老師告誡大俠這個固丹田每天都要練,唯有丹田充足了,才有可能獲得心意勁法的真意。這是一個動態的功法,

抱球時前腿提膝,後腿屈膝,然後前腿向前邁步踩地成大弓步,雙手同時在腹前下壓。踩地和壓手要同時發勁,呼吸自然舒服就可以。

固丹田:雙臂夾肋,兩手指尖撐意十足,頭偏向前肩前頂收下頜,做虎撲時身體不要緊,放鬆,撐到位時發力,沉肩,含胸拔背(不要刻意佝僂,就是一種自然狀態,身體站直,肩稍一前收即是,不要刻意收胸),撐筋拔骨,弓箭步,後腿蹬直。立馬能感到勁力往丹田灌注,如果不夾肋,丹田無感覺。

這個固丹田猶如打夯,雙手抱球,然後將球猛力下壓,前足同時震腳。在下壓的同時,頭頸頂起,形成對拔。因此,外形看起來是向下的動作,其實,內在的感覺是氣衝四梢。這個簡單的動作,是鐵老心意拳的核心功法之一。鐵老說,如果不懂固丹田,心意拳的根基就會穩。下虎撲對應固丹田是守孚老師一再強調的丹田功的主要功法。如果把內功當成一種能量狀態,那麼固丹田具有製造內氣能量的功能。大家都知道氣的重要性,卻不知道如何練內氣。這個固丹田就是製造內氣的一個主要方法。守孚老師囑咐大俠,如果要身體強健,這個固丹田要天天做,久而久之就會產生內氣,並逐漸積累內氣。等到內氣積累到一定程度,這個內氣就會開始氣行百脈,消除身體各部分隱藏的病灶。練固丹田,深吸一口氣,雙手下壓至小腹部,屏氣片刻後再吐氣。然後吸氣再雙手提起下壓至丹田。週而復始,這就是固丹田。

●固丹田一式的要點是先提膝抱球,然後前腿向前猛烈落步,雙手同時將意象之球壓入地下三尺,整個過程猶如打夯,下壓之時。頭往上衝,形成身體上下對拔,氣漲滿全身。抱球時吸氣,下壓時咬氣,就是氣吐到一半的時候突然咬住不吐。如果起先的時候感覺配合呼吸不舒服,就練自然呼吸。這個固丹田可以左右互換,做了右式後可以馬上轉身做左式,也可以向前左右互換,前進式練功。剛做的時候,身體會有震動感,甚至頭暈。遇到這樣的情形,減低震腳的力度,慢慢調整。等到將來可以用全身力氣震腳下壓,同時配合上面的怒髮衝冠,身體自然就感覺就象一尊鐵塔金剛了。而等到那個時候,身體體內部的氣感又會有很大的不同,需要老師特別的門內指點。

●固丹田:又名霸王觀陣,抱球時是個雞步姿勢。定式時,成弓箭步,下巴似下扣於肩,藏頜頸,頭向前,雙眼注視前肩後再抬眼,自然達到頭肩等要求;雙手指向身前,想地面有樁,于丹田處下擊打入地;胸微含;丹田是鼓的。抱球時吸,落步壓擊時呼,意在丹田。雙肩沉、手下頓、五趾抓地、下頜內收、全身一體。吸——咬、定住。氣沉到丹田、不要悶在胸裡。

(2006年10月守孚老師古傳心意蘇州班筆記摘錄)

●這個固丹田動作出現在心意四把拳裡面。目前流行的多種四把拳都沒有這個動作,即使有,也是不震腳下壓發力的。古人保守就保守在這些細節上,明明要震腳的,他悄悄隱掉了,幾代以後,大家也就以為這個動作不需要震腳。這個動作如果不震腳,不用全身的力氣下壓,你就要浪費很多時間才能達到那個效果。大俠過去講過的氣灌丹田和目前流行的氣沉丹田,效果就是天差地別。練固丹田三個月必有感覺,而氣沉丹田可能三年也沒有感覺。目前流行的心意拳犯一個通病,那就是過分注重上半身,忽視下半身。為什麼忽視,因為歷代保守不教,所謂教拳不教步,結果一動手,看起來還是象拳擊。如果注意力只放在上面,遇到拳擊和散打,必定要吃大虧。

●守孚老師的這個固丹田是鐵老心意拳的核心功法之一。守孚老師常道,這個固丹田雖然簡單,過去卻是保守不傳的。就這麼個東西,如果老師不特別強調,有誰會注意呢?大俠跟守孚老師學,他說了幾次,大俠都沒有真正重視。後來,他特別強調,如果想練好鐵老的心意拳,就一定要在這個上面下功夫。就目前公開的心意拳視頻中,沒有任何一個心意拳師演示這個固丹田,但在鐵老這裡,這個固丹田卻是核心功法。古代所謂秘傳,就是這種樣子的。這個動作很容易摹仿,但你不知道其要緊之處,漫不經心忽略了,你的功夫便有問題。

●虎撲對應固丹田是守孚老師一再強調的丹田功的主要功法。如果把內功當成一種能量狀態,那麼固丹田具有製造內氣能量的功能。大家都知道氣的重要性,卻不知道如何練內氣。這個固丹田就是製造內氣的一個主要方法。守孚老師囑咐大俠,如果要身體強健,這個固丹田要天天做,久而久之就會產生內氣,並逐漸積累內氣。等到內氣積累到一定程度,這個內氣就會開始氣行百脈,消除身體各部分隱藏的病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