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時經濟學家”唐憲宗:爺爺留下的爛攤子,兩場仗打出元和中興

“戰時經濟學家”唐憲宗:爺爺留下的爛攤子,兩場仗打出元和中興

戰時經濟學家唐憲宗(出行圖)

在古代中國的歷朝歷代中,唐代是最為開放繁榮的國家。在唐高祖到唐玄宗統治期間內,幾乎每個在位者都兢兢業業,勵精圖治,從貞觀之治到政啟開元再到開元盛世,唐朝幾位皇帝在短短的百年內建立了中國古代最文明開化,最開放包容的繁榮朝代。但是,在安史之亂,唐朝由盛轉衰,體制腐朽與政治黑暗並存,對外十分開放包容的大唐也失去了以往的威嚴,邊疆問題日益嚴重,民族矛盾也更加突出,國家財政更是入不敷出,國力日漸衰微,直到“軍事學家”兼“經濟學家”唐憲宗的出現這樣的情況才有所緩和。

“戰時經濟學家”唐憲宗:一個小小郡王登上權力巔峰

唐憲宗名叫李純,他是唐朝第十一位皇帝,生於唐代宗大曆十三年(公元778年),元和十五年(820年),駕崩於大明宮中和殿,享年四十三歲。貞元二十一年(公元805年)年封為皇太子,同年即位於宣政殿,四世同堂,作為長曾孫,長孫,長子的他本應該備受寵愛,但他卻不知為何受到了些許冷落,但後來從一個普普通通甚至受到冷落的郡王到登上最高權力的最高峰,他僅僅用了四個月的時間。在這四個月裡最高權力的所有者正是他的父親唐順宗,這也意味著

中風的唐順宗,成為了中國歷史上執政時間最短的皇帝。

唐朝中前期遺留的最大問題就是藩鎮割據和國家財力日漸衰微,史書記載在唐憲宗在位這十五年裡,藩鎮割據問題得到了最大限度的緩和。

唐代思想家、文學家李翱說:“伏以陛下即位十五年矣,乃元年平夏州,二年平蜀斬闢,三年平江東,斬張茂昭,遂得易定,五年擒史憲誠,得澤、潞、邢、七年田宏正以魏博六州來受常貢,十二年平淮西,斬元濟,十三年王承宗獻德、棣入稅租,滄景除吏部,十四年平淄青,斬師道,得十二州。”

“戰時經濟學家”唐憲宗:爺爺留下的爛攤子,兩場仗打出元和中興

大唐士兵

從中不難看出,憲宗皇帝平定戰亂速度之快,效率之高,也從側面反映了他是一個勵精圖治、發奮有為的皇帝,但他不僅在軍事上有突出的成就,在國家財政方面也有不俗的表現。他不僅緩和了藩鎮割據問題,還收拾了他的爺爺唐德宗在國家人事、軍事、財政上造成的爛攤子,最重要的是他從戰爭中的取財之道,讓國家財力有所恢復,使得中央政府重振威望雄風,國家達到“元和中興”的盛況。

爺爺唐德宗留下的“積貧積弱”爛攤子

唐德宗名叫李適,是唐代的第九位皇帝,他也是唐憲宗的祖父,唐憲宗從少年到青年幾乎都是在唐德宗身邊長大的。因此,在德宗執政時前期的強明自任以及藩鎮割據和國家財政問題,都對後來唐憲宗執政時的藩鎮戰爭和戰爭斂財思想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1、唐德宗的爛攤子其一——軍事權力問題

唐德宗在位前期間以強明自任,堅持相信文武百官的能力,親近朝廷官員嚴禁宦官干政,使得興元前唐朝社會氛圍期頗有一番中興氣象。但是到了執政後期,在政治上,他開始

重用宦官猜忌大臣。在朝堂官員的任用上,他頻繁的更換宰相大臣,先後更換了十五次,對於擁有權力的高級官員顯示了極大的不信任,這種頻繁的人事變動,也使得大臣們感到自己不受重用而對朝廷和地方各類事宜的處理顯得消極怠慢。“涇師之變”官員軟弱,被宦官抵死保護之後,這使得唐德宗的內心受到了極大的刺激,漸漸的他開始重用內侍宦官為左右禁軍將領以此顯示對宦官的看重和寵愛。

“戰時經濟學家”唐憲宗:爺爺留下的爛攤子,兩場仗打出元和中興

宦官

不僅如此,他還使任用宦官為各地藩鎮監軍的辦法成為體制而合法合理的固定下來,為擔任監軍使節的宦官置辦專門的印章,這一措施不僅提高了宦官的地位,也使之制度化。但是至此之後宦官專權成為了唐朝中晚期政治最腐敗的體現,而這種現象的出現正是由於唐德宗重用宦官,給予宦官莫大權力帶來的影響,到了唐德宗執政後期,藩鎮割據問題已經十分嚴重,宦官監軍更加劇了藩鎮割據的局面。

這也為後來唐憲宗扭轉藩鎮割據的局面,恢復國家財力造成了莫大的困難。唐憲宗執政之後的第一個重大舉措就是“軍國樞機,盡歸之於宰相”,“能用忠謀,不惑群議”,在此之後,唐憲宗先後任用了一批年輕有為、忠厚有才的官員以及極力主張削弱藩鎮勢力、反對宦官干擾軍政的宰相。貞元元年也就是唐憲宗登基的第一年就開始力行削弱宦官權力,發動削平藩鎮戰爭。

2、德宗的爛攤子其二——斂財造成的階級問題

在國家財政上,“奉天之難”之後,他發現國家財政入不敷出,開始大肆聚斂財物以求充實國庫,增強國家財力。先是差遣以宦官為首的禁軍,在領土範圍之內大肆徵收房屋建築稅和茶葉等雜稅。除了徵收繁重的稅務,他還要求地方每日,每月,每年向他進貢一定數量的財物,稱之為“日進”“月進”“年進”,有時更是向府衙公然強制斂財,還稱之為“宣索”。

“戰時經濟學家”唐憲宗:爺爺留下的爛攤子,兩場仗打出元和中興

禁軍

除此之外,還有“宮市”,這是一種以超低價強制買取百姓高價商品的行為,明面上是一種商品交易行為,實則是強取豪奪,這些措施使得百姓生活疾苦,平民怨聲載道,除了朝廷上的人事糾紛、宦官權力過大、藩鎮割據等問題之外又產生了新的階級矛盾。儘管如此,唐憲宗卻從稅務政策中看到了國家財富積累的可能性,如果衡量好收稅力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國家財經困難和階級矛盾,並且可為藩鎮戰爭的勝利提供一定的經濟支援。唐德宗大肆斂財的行為雖然激化了階級矛盾,但是卻對唐憲宗的理財取財理念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也為後來憲宗成為戰時“經濟學家”提供了許多賺錢思路。

削藩戰爭取財,兩場大戰打出元和中興

1、兩場削藩戰爭之初的蓄財之道

在唐憲宗即位之初,國家並沒有一定的經濟基礎,之前唐德宗在財政上的大肆斂財,為唐憲宗實現國家中興的理想提供了物力和借鑑,

同時也為憲宗的削藩戰爭的勝利提供了物質保障。在削藩戰爭開始之前,他便開始了積累財富。他說:“今兩河數十州,皆國家政令所不及,河湟數千裡,淪於吐蕃,朕日夜思雪祖宗之恥,而財力不贍,故不得不蓄聚爾。”由此可見唐憲宗斂財的初衷是為削藩做準備。

戰爭未開始之前,他先設置了內庫,並且派人到江淮地區巡訪百姓,瞭解該地域的賦稅收入,同時瞭解民間疾苦,以求安人利國,接著他罷免宦官,接受了百姓推薦的官員任命為鹽鐵轉運使。在古代鹽和鐵在一直是重要戰略資源,鹽能為國家提供大量的財政收入,對鐵的控制能保障國家的安全,在鐵製用具出現初期,鐵也是國家重要營收領域。

而對於處在內陸地區的遊牧民族來說,他們所處的草原荒漠只有少量的鹽鐵可供支配,因此對於鹽鐵的需求量是隨著遊牧民族人口增加而遞增的,而他們又無法自給自足,所以就依賴中原地區的補給。而唐憲宗任命百姓推薦的鹽鐵轉運使,不僅可以把國家最重要的戰略資源和鹽鐵交易所帶來的大額利潤牢牢掌握在手中,還能夠安撫百姓,牽制藩鎮遊牧民族。

除此之外,他還著重於錢財的開源。由於貞元年間人口減少許多,而削藩戰爭在即,士兵日益增加,國家財政和所收賦稅無法承擔如此重的財政壓力,因此他又開始興修水利,鼓勵農桑,開渠四十一里,開墾良田沃土四千多公頃。百姓富足確保了國家賦稅收入和人民的生活來源,巧妙的解決了賦稅不夠養軍和階級矛盾激化的難題。

“戰時經濟學家”唐憲宗:爺爺留下的爛攤子,兩場仗打出元和中興

藩鎮代表安祿山

其次他還廣收藩鎮的朝貢,充實國庫,以備削藩戰爭的不時之需,在此之前唐代君主的朝貢大多厚往薄來,送的比收的多以此來顯示自己的大國風範,但是唐憲宗卻通過朝貢來實現充實國家財力的想法。戰爭之初,唐憲宗採取的這三個主要措施就是國家財政得到了恢復,甚至賺的錢比前朝更多。

2、兩場削藩戰爭中的取財之道

唐憲宗發動的兩場削藩戰爭分別是討平三鎮和征討成德與魏博,兩次戰役的取財之道大致相同。戰爭的紅利不能直接用金錢來置換,但是它的最終表現卻是金錢、土地與資源。戰爭最直觀的表現是軍事實力的較量,但是內裡卻是國力體現,舉國財富的碰撞,手指縫裡落下的一星半點,對一個普通人來說也是歎為觀止。

首先在討平三鎮戰爭之中,他先想到聯合南詔,提高南詔地位,減免稅收,使軍隊駐紮此處,順勢減少軍隊支出。又通過聯姻掌控國家財富的中心地區——江南,而江南地區土地資源與金錢三者皆佔,

江南在古代是十分富饒的地區,江南魚米之鄉,地勢以平原為主,水土富饒,農業手工業都相當發達,而古代的社會財富,大都通過農業和商品手工業來獲取的。除此之外,他還邀請有名的“經濟學家”進入在宰相府,協助宰相管理國家財政。通過一系列的戰前財政策和和戰時的取材之道,唐憲宗不僅解決了藩鎮割據國家財力衰微的問題,還使得國家出現了“元和中興”的盛況。

“戰時經濟學家”唐憲宗:爺爺留下的爛攤子,兩場仗打出元和中興

削藩戰爭

總結

唐憲宗頗具軍事和經濟才能,他是唐德宗的孫子,自幼在唐德宗的身邊長大,因此他深受德宗影響。唐德宗在位期間多次改革,先是重用宦官,宦官權力過大,造成國家政治腐敗社會黑暗,宦官與藩鎮勾結又加劇了藩鎮割據的局面。此外他還大肆斂財,沒有衡量好財富政策與人民的可接受程度,使得階級矛盾激化。而唐憲宗即位之後,先是解決了階級矛盾激化的問題,在解決問題的同時又積累了大量的財富,除此之外,他還興建水利,鼓勵農桑,使得國家和人民都富裕起來,戰爭中又通過各種辦法減少軍隊開支,拿下江南富饒地區,他通過戰爭前後的取財,使得國家達到“元和中興”的盛況。

參考文獻:

1、《唐憲宗》

2、《唐帝列傳之唐憲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