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三國沒有異族入侵,幾十年後西晉卻導致五胡亂華?原因簡單

眾所周知,東漢末年是一個非常動盪的時代,先有宦官亂權,引發黃巾之亂;然後有董卓亂權,民不聊生;“文和亂武”之後,群雄割據,諸侯爭霸,硝煙幾乎蔓延了整個中原大地。一直到公元280年,西晉滅亡東吳,一統三國,這結束了這場“浩劫”,也就是說,天下大亂的局勢,持續了近百年。不過,值得欣慰的是,在這近百年的時間裡,一直都是炎黃子孫的內鬥,異族自始至終,都沒能找到機會趁虛而入。

為何三國沒有異族入侵,幾十年後西晉卻導致五胡亂華?原因簡單

可是,幾十年後,剛剛一統的西晉政權,內部出現動盪,爆發了八王之亂,華夏大地上再度出現了割據混亂的場景。可是,這一次異族之人卻沒有再被阻隔在邊境之外,反而得以在中原大地上肆虐,甚至號稱後漢的匈奴人,一連俘虜並虐殺了兩位西晉皇帝,堪稱西晉王朝的終結者。說到此處,我們不禁會產生這樣一個疑問,那就是漢末三國和西晉之間,僅相差幾十年的時間,為什麼同樣是割據混亂的狀態下,一個沒有給異族任何可乘之機,一個卻只能任由異族肆虐呢?

為何三國沒有異族入侵,幾十年後西晉卻導致五胡亂華?原因簡單

其實,這個問題,看似令人費解,答案卻非常簡單。首先,漢末三國時期,群雄割據混亂,雖然大多數人都是草根出身,但是能夠在那個大浪淘沙的時代存活下來,還能出人頭地,就證明了他們的能力。這樣人對上雖然驍勇善戰,但尚未完全開化的異族人,並不算費力。正是因為這樣的緣故,曹魏方面才有數位名將威震北疆;東吳大多數名將都能從丹陽俘獲萬餘精兵;蜀漢一直能死死壓制著南蠻。甚至連早早出局的公孫瓚,都能讓異族聞風喪膽。

可是,西晉時期實施宗室諸王統兵的政策,這種情況下,一個人擁有多少兵力,並非是由他的能力決定的,而是由出身決定的,這就註定了所謂的割據諸侯中,有很多庸才。這樣的人,不管是爭霸還是抵禦外辱,都是中看不中用的,甚至還可能被異族利用,為他人徒作嫁衣,這種情況下,異族能趁虛而入,再正常不過。

為何三國沒有異族入侵,幾十年後西晉卻導致五胡亂華?原因簡單

其次,還有格局問題。漢末三國時期,雖然爭霸的諸侯,各有各的小心思,可是他們都有一個原則,那就是漢人內鬥歸內鬥,但絕不能讓異族人佔便宜。所以,曹操就算漢中之戰打得再艱難,最終只能無奈退出,失去一統天下的機會,也從來沒有提過,調動戍邊的守軍。而且就算他們會與異族合作,也一定要以自己為主導,例如夷陵之戰,劉備“僱傭”了武陵蠻人,卻也僅是付出了金錢的代價,而非割地等,能夠助長其野心的承諾,等等。

為何三國沒有異族入侵,幾十年後西晉卻導致五胡亂華?原因簡單

在這一代人的堅持之下,就連馬超這樣擁有漢人血統的名將,都沒能帶著異族在中原猖狂太久,更何況其他人呢?可是,到了西晉又不一樣了,他們的格局根本沒有這麼大,也不會考慮到後果,因此當時的“諸侯”,不僅紛紛放棄守邊,“專心”爭霸,有的人甚至還與異族展開合作,給了異族可乘之機。例如最終讓西晉王室接連受辱的後漢,原本就是成都王司馬穎的支持者;東海王司馬越才與鮮卑諸部有勾結,等等。

通篇分析之後,我們不難得知,雖然漢末三國與西晉動亂,僅相隔幾十年,但是異族沒能在漢末三國時入侵中原,卻能夠在西晉時期肆虐,一方面是因為,三國時期人才輩出,大多數諸侯都有過人的能力,而西晉的諸侯之中,卻有著大量的“草包”;另一方面則是漢末三國時期的諸侯,有著較大的格局,堅決將異族摒棄在外,而西晉的諸侯則沒有這樣的意識,甚至為了爭權,主動與異族合作,讓他們幫助自己一起踐踏自己的同胞。

本文所有資料均來自於《三國志》《晉書》等書,小編保證內容之真實性,同時無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


#變美大作戰##夏季百搭套裝# #女主播一年賣出1000多萬件衣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