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随意评价别人,深到骨子里的教养,做人的最高修养

生活中,很多人喜欢站在自己的视角,来推断一件事情,以为全世界就自己是对的。

其实,楼底与楼顶的风景,永远不同。

子非鱼,焉知鱼之乐?

每个人的生活方式不一样,没必要评头论足。因为你永远不知道,别人经历了什么。


不随意评价别人,深到骨子里的教养,做人的最高修养

想起一个笑话,虽是笑话,但也是真实社会的一个缩影。

丈夫下班回到家,看见妻子在揍儿子,没理他们,径直走到厨房,看见小桌上煮好了一锅混沌,于是盛了一碗吃,吃完看见妻子还在那里揍儿子,看不过去了,就说:教育小孩不能老用暴力,要多讲道理嘛。妻子说:好好一锅混沌,他居然撒了一泡尿进去,你说气人不气人?丈夫听完后马上说:媳妇你歇会儿,让我来揍!

你不知道别人的生活,请不要随意去指责,否则你随口一句轻飘飘的话,会给别人带来伤害。

有一个寓言,说的是一只猪、一只绵羊和一只乳牛,被关在同一个畜栏里。有一次,主人捉住猪,猪大声号叫,猛烈地抗拒。绵羊和乳牛讨厌它的号叫,指责说:“你也太夸张了吧,他常来捉我,我们并不大呼大叫。”猪听了回答道:“捉你和捉我完全是两回事,他捉你们,只是要你们的羊毛和牛奶,但是捉住我,却是要我的命!”绵羊和乳牛听了,都默不作声了。


不随意评价别人,深到骨子里的教养,做人的最高修养

很多时候,我们看到的,不一定是事实,而我们“以为”的事实,不一定是真相。

《吕氏春秋》里有一段,讲孔子周游列国,曾因兵荒马乱,旅途困顿,三餐以野菜果腹,大家已七日没吃下一粒米饭。

一天,颜回好不容易要到了一些白米煮饭。饭快煮熟时,孔子看到颜回掀起锅盖,抓些白饭往嘴里塞,孔子当时装作没看见,也不去责问。

饭煮好后,颜回请孔子进食,孔子假装若有所思地说:“我刚才梦到祖先来找我,我想把干净还没人吃过的米饭,先拿来祭祖先吧!”

颜回顿时慌张起来说:“不可以的,这锅饭我已先吃一口了,不可以祭祖先了。”

孔子问:“为什么?”

颜回涨红脸,嗫嗫地说:“刚才在煮饭时,不小心掉了些染灰在锅里,染灰的白饭丢了太可惜,只好抓起来先吃了,我不是故意把饭吃了。”

孔子听了,恍然大悟,对自己的观察错误,反而愧疚,抱歉地说:“我平常对颜回已最信任,但仍然还会怀疑他,可见我们内心是最难确定稳定的。弟子们大家记下这件事,要了解一个人,还真是不容易啊!”


不随意评价别人,深到骨子里的教养,做人的最高修养

做人,不要随意评论他人,有些事情我们只是看到冰山一角。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真正可以对另一个人的伤痛感同身受。

《杀死一只知更鸟》一书中说:“你永远不可能真的了解一个人,除非你想穿上他的鞋子走来走去,站在他的角度考虑问题。”

古语有言:“来说是非者,必是是非人”,意思是即使你与这场是非无关,但是!对别人说长道短,品头论足,本身就是是非。

王小波说:“口沫飞溅,对别人大做价值评判,层次很低。”

言于律,行于礼,是一个人善良的基础。

境界高的人,对外,见过更大的世面;对内,有过很深的反省。

所以,他们从来不会轻易评价别人,更多的是温柔宽和。

闲谈莫论人非,静坐常思己过。

不随意评价他人,是深到骨子里的教养,是一种高级的修养,也是一场自我的修行!

愿与诸君共勉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