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續千百年的糾葛,數次的復仇計劃,俄國最終致使波蘭被三次瓜分

自古以來歐洲就是一個國家眾多的大洲,而且在這塊土地上國家與國家之間的糾纏頗深,變動很大。曾幾何時波蘭仍是這個大洲上領土面積數一數二的國家,在歐洲這塊大陸上也曾叱吒風雲。但直到18世紀末期,波蘭和立陶宛的"分手"最終導致了整個國家的衰落甚至是滅亡。

在歷史的車輪中,記載著波蘭的滅亡次數一共是三次,而這三次中基本上每一次都有俄國和德國的影子,而即便是在對待世仇法國的問題上,德國也沒有徹底的攻佔巴黎,瓜分法國,那麼俄國究竟和波蘭有著怎樣的深仇大恨才能使其分波蘭而食之呢?第一次的瓜分波蘭究竟發生了些什麼?


一、 俄國與波蘭的仇怨

俄國和波蘭之間的恩怨可以說是從很早之前就開始了,但是很難說的清到底是誰先挑起的這場持續數百年紛爭。但是就目前歐洲的歷史學家所掌握的資料來看,波蘭和立陶宛的聯盟有極大的可能是造成後期一系列事件的始作俑者。

早在16世紀時,波蘭和立陶宛一拍即合決定成為對方最友好的兄弟,雙方一起成立了波蘭-立陶宛王國。這個時候的波蘭可以說是歐洲數一數二的強大國家,無論是從領土還是人口,亦或是國力和軍事上都具備著碾壓其他國家的實力。而這個其他國家,最為典型的便是當時還是普魯士的德國,以及還沒有完全強大起來的沙皇俄國。

延續千百年的糾葛,數次的復仇計劃,俄國最終致使波蘭被三次瓜分

其實波蘭和俄國的恩怨要比歐洲另一組世仇國家的恩怨深遠很多,甚至可以追溯到13世紀中期。13世紀,蒙古的部分部落從亞洲一路攻擊至歐洲,在蒙古的鐵蹄之下很多的沿路國家都選擇了向這個強大的遊牧部落屈服,這其中就包括了當時的俄國。但是就是這樣一個強大的部落,在攻佔波蘭的時候卻遭受到了意外強烈的反抗。

最終在波蘭的殊死抵抗之下,蒙古最終放棄了攻佔波蘭,轉過頭來在當時的俄國地區建立了金帳汗國。但是波蘭並沒有忘記當時蒙古人對他們的入侵,隨即也將仇恨記在了俄國身上。並在此之後,自認強大的波蘭開始不斷的蠶食俄國的土地。

延續千百年的糾葛,數次的復仇計劃,俄國最終致使波蘭被三次瓜分

當時的俄國確實沒有足夠的自保能力,只能被迫的受到波蘭的壓榨,於是波蘭對俄國的侵佔更加的變本加厲。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16世紀波蘭-立陶宛王國的成立,並在這一時期達到頂峰。在經過了部分地區長期血戰和拉鋸戰之後,波蘭吞併了部分的白俄羅斯地區和烏克蘭地區,成為了當時東歐地區最為強大的國家。

有了土地之後,波蘭並沒有就此滿足,反而更加猖狂的想要控制整個沙皇俄國。確實也恰逢沙皇俄國的政局動盪,波蘭為了將俄國的政局拿捏在手中便先後遣派了兩名偽沙皇去做俄國人民的統治者。但是在俄國人民的抵抗之下,波蘭的行為並沒有產生他們預想中的效果,波蘭只能出兵去攻打俄國。

延續千百年的糾葛,數次的復仇計劃,俄國最終致使波蘭被三次瓜分

波蘭對俄國的攻佔是俄國的人民的歷史上為數不多的浩劫之一,在這次的戰爭中俄國損失慘重、屍橫遍野。但是這次的戰爭並沒有使俄國人民屈服於波蘭的淫威,反而促使俄國最後一個王朝羅曼諾夫王朝建立、崛起。在羅曼諾夫王朝建立之後,俄國的統治者帶領自己的軍隊狠狠地反擊了波蘭的入侵,促使波蘭入侵控制俄國的計劃破產,並在仇恨簿上給波蘭狠狠地計上一筆。


二、 俄國對波蘭的復仇計劃

俄國雖然一直記著波蘭當年入侵俄國、給俄國的人民帶來浩劫和災難的事情,但是在自己的實力還未能超越波蘭、波蘭和立陶宛的聯合王國還沒有分裂時,俄國並沒有輕舉妄動,只是暗中等待著能夠給予波蘭致命一擊的時機。很快這個時機就到了。

17世紀,波蘭因為自身的政治體制出現漏洞而導致國家的社會管理不利而產生了諸如國家內部封建割據問題嚴峻、農奴制影響經濟發展、國家統治者頻繁更迭等一系列的問題。進而國力受到了十分嚴重的影響,從而波蘭整個的局勢變得十分危急。

延續千百年的糾葛,數次的復仇計劃,俄國最終致使波蘭被三次瓜分

虎落平陽被犬欺,更何況這個曾經的虎所面臨的敵人還不是犬,還是一個正在成長中的猛虎。於是趁波蘭動盪之時要他的命對於當時的俄國來說就更加的理所當然了。其實瓜分波蘭和立陶宛的計劃早在1656年就制定了,為此俄國聯合了普魯士和奧地利。

普魯士長期以來一直想通過獲得位於兩者之間的波蘭領土來加入勃蘭登堡和普魯士公爵的領地。在剝削波蘭這點上,俄國和普魯士達成了共識。而起初奧地利並沒有想要參與進俄國和普魯士對波蘭的瓜分的計劃中,但是奧地利的特蕾莎女皇在無意中吞併了沿喀爾巴阡邊境地區的波蘭城鎮。奧地利的這種行為無意中表明瞭自己支持瓜分波蘭的計劃,並也加入了計劃。

延續千百年的糾葛,數次的復仇計劃,俄國最終致使波蘭被三次瓜分

俄國的凱瑟琳女皇在德維納河和第聶伯河沿岸奪取了波蘭的大片土地,奧地利在維斯圖拉河和桑河沿岸侵佔了波蘭的土地,而普魯士在腓特烈二世的統治下要走了對西普魯士的經濟和戰略決策來說最重要的但澤和託倫。

延續千百年的糾葛,數次的復仇計劃,俄國最終致使波蘭被三次瓜分

1773年,當時波蘭最可靠的盟友英國在這三個國家的強勢之下只能屈從於自己的均勢政策,同意俄國、普魯士和奧地利的行為。但是俄國的復仇行為卻沒有結束。


結語

俄羅斯在1783年吞併了克里米亞,隨後便收到了奧斯曼土耳其對其的宣戰書。土耳其在1787年向俄國宣戰,使人們的注意力再一次從波蘭問題上轉移了。1786年,普魯士王位由腓特烈·威廉二世繼承,1787年,波尼亞託斯基試圖最後一次與俄國和解,提議建立俄波聯盟以對抗土耳其,但遭到拒絕。在這之後,波蘭國內興起了一段時間的民族復興,但這次民族復興很短暫。俄國軍隊在擊敗土耳其後,於1792年再次湧入波蘭。


參考文獻

1. 《歐洲風雲》

2. 《波蘭戰爭史》

3. 《波蘭對外關係研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