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發現了拼多多試水消費金融的祕密

我們發現了拼多多試水消費金融的秘密


2019年年初,在拼多多關於2018年財報電話會議中,黃崢曾表示,拼多多不會過早的提供一些什麼金融服務。


說是這麼說,但這並不妨礙拼多多對金融相關業務進行試水。


事實上,拼多多已經在今年開始行動了。


上線「先用後付」功能,至少是拼多多在消費金融服務上的小嚐試。


我們發現了拼多多試水消費金融的秘密

結合微信支付分推「先用後付」的目的


我們發現了拼多多試水消費金融的秘密


近兩個月以來,拼多多頻繁向用戶推薦「先用後付」功能。


拼多多定義「先用後付」是一款提供給商家自行設置活動的最新營銷工具——消費者0元下單,先體驗後付費,確認收貨時貨款到賬;該工具僅對最高價200元內且符合活動要求的商品生效。


開通這一服務的商戶,「先用後付」的標籤將在商品列表頁、搜索結果頁、商品詳情頁、商品下單頁,全鏈路醒目展示時刻提醒消費者。


不過,商戶要開通此功能,拼多多也會收取一定的手續費,每單手續費為2%,目前限時5折,僅收1%。


拼多多表示,商戶無須擔心消費者收到商品後不支付商品款項,如發生這種情況,壞賬將由平臺墊付,杜絕資損風險。


至於背後是否有金融機構參與其中,目前尚不得知。


騰訊內部人士透露,如果商戶想按時收款,就需要給拼多多折價款。此處可以理解為,商戶賒銷的模式。這種模式在淘寶也極為常見。


比如一件成本10塊錢的商品,商戶賣給用戶是15塊錢,商戶若想在用戶還未確認收貨時就收到貨款,就需要以低於15塊錢的價格,比如12或者13塊錢折價給平臺,如此一來,平臺雖然先行墊付了資金,但最後收款會賺取一小部分差價。


對於商戶而言,先用後付是一種降低消費門檻的服務,可以增強消費者的購買意願,拼多多表示,預計會提高18%商品轉化率。


在用戶端,若要開通此服務,需要滿足微信支付分500分以上,需要授權服務進行微信支付分評估,並授權服務結束後自動扣費。


騰訊財付通客服告訴新流財經,如果用戶的賬戶餘額不足以扣款,會影響支付分分值,支付分下降會導致無法享用商家的免押服務等。


重點來了,為什麼拼多多要推這一服務?


有分析人士認為,不排除拼多多正在利用這一方式,對接下來正式向用戶提供消費金融服務進行試水。


通過「先用後付」的服務,拼多多可以篩選出有信貸需求的客戶,並且,能從用戶會否違約上來判斷用戶的信用情況。


拼多多選擇了200塊錢以內的商品試用此服務,大概率是測算過——即便200塊錢以內的商品出現了違約,拼多多用200塊錢來測試一個用戶的信用狀況的成本也在承受範圍之內。


當前消費金融市場而言,助貸平臺獲取新用戶大概需要成本200-300元,但要激活用戶,或者說篩選出優質用戶,平臺還需要對用戶做包括OCR識別、人臉識別、綁卡驗證、人行徵信、黑名單查詢(查多家)、三要素核驗、通訊錄在網時長、信用分(查多家)、多頭借貸查詢、銀聯數據(判斷收入水平)查詢、航旅和電商等數據(反映用戶資質)查詢等一系列步驟,還需要花費的成本也在100-200元,或者大約在放款額度的1%左右。


當然,一般銀行和消費金融公司、小貸公司在獲客以及風控環節的成本差異較大,但不管從何種主體出發,200塊承擔獲客到風控再到壞賬的支出,都是十分划算的一種測試。


拼多多這一計劃,實在是高明。


我們發現了拼多多試水消費金融的秘密

拼多多做消費金融可能性


儘管拼多多早在兩年前已經接入花唄,但有分析認為,接入花唄僅僅只能看作拼多多為用戶提供了多一種支付方式。任何用戶在拼多多支付環節均能看到花唄,也就是說,拼多多並沒有對用戶進行前置篩選。當然,就拼多多的背景,也不會對用戶做一道風控再推給花唄。


眾所周知,拼多多曾在B輪、C輪獲得騰訊產業共贏基金投資,今年3月騰訊又認購了拼多多6155740股A類普通股,總價約為5000萬美元。在微信支付入口,拼多多已經作為常規型第三方服務存在於九宮格中。


騰訊可以說是拼多多最大的後手。


“拼多多不太會自己做消費金融。”一位接近騰訊金融科技的從業者分析,拼多多若要發力消費金融,極大的可能是聯合騰訊來做。從當前拼多多「先用後付」和微信支付分的綁定來看,亦能看出這一趨勢。


儘管以拼多多自身的實力而言,直接申請或者聯合其他金融巨頭一起申請消費金融牌照都不是難事。但聯合騰訊金融科技進攻消費金融市場,這可能是另一本“1+1>2”的故事。


對於騰訊金融科技而言,目前已經有自營消費金融產品「分付」,不過「分付」是一款信用付產品,雖然微信支付可以切入的場景,均能成為「分付」的戰場,但由於騰訊本身並沒有像阿里或者美團這樣自身生態中的消費場景,在對用戶的某些風控環節始終受限。目前該產品也僅僅是在小範圍用戶中測試,


如果接入拼多多,憑藉拼多多的用戶量以及用戶履約行為,會是「分付」判斷用戶信用行為最好的資源。


換句話說,拼多多會是騰訊施展金融科技能力最好的平臺。


據新流財經瞭解,本身微信支付分和「分付」就屬於一個團隊。


我們發現了拼多多試水消費金融的秘密

不做金融真可惜的流量?


在當前中國互聯網市場,似乎除了拼多多、快手這兩個巨頭還未真正切入消費金融,其他任何一家巨頭都已投入這場浪潮中。


做消費金融,這或許與企業自身當前的戰略定位不相符合,但並不代表這家企業永遠不會參與。


就拼多多而言,絕對擁有消費金融行業最好的資源——


拼多多財報顯示,2020年二季度的平均月活躍用戶達到5.688億,比2019年同期的3.6億增長了55%。而京東在截至2020年6月30日的過去12個月,活躍購買用戶數是4.174億。


如果看年度活躍用戶,截至二季度末,拼多多平臺年活躍用戶數達到6.832億,單季淨增5510萬,這與阿里的7.26億僅差4000萬。


在截止2020年6月30日的12個月期間,拼多多GMV達到12687億,較去年同期增長79%。


不斷增長的用戶量和交易量,加上電商和消費金融天然匹配的場景,以及2020年1月,拼多多通過控股方式獲得支付牌照,可以說,拼多多發力消費金融,只差臨門一腳。


此外,當前消費金融市場,已經被螞蟻花唄、京東白條等產品反覆教育,拼多多要上線分期服務,用戶接受程度不會很低。


雖然兩年前表示不會過早提供金融服務,但今天,拼多多心思又如何,就不好揣測了。


拼多多在今年二季度歸屬於普通股股東的淨虧損為7724萬元,較去年同期的虧損4.11億元大幅收窄。這似乎證明,拼多多的盈利拐點將至?


不過,持續的百億補貼以及市場推廣等費用,在一定程度上依舊在大量消耗這匹互聯網黑馬的內力。


如果要找一個新的盈利增長點來讓拼多多快速衝向拐點,消費金融,必定是拼多多要選擇的一條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