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村落——北京黃嶺西村

“齋堂黃嶺西,古村山後藏。”因黃嶺西村地處太行山餘脈,村落周圍群山環繞,故有此說。

黃嶺西村位於北京市門頭溝區齋堂鎮境內。村莊周圍群山環抱,具體選址在三條山嶺包圍的溝谷地帶,谷底有洩洪河道穿過。洩洪河道將三條山嶺分隔開,使之相互獨立,村落分別依靠山嶺、沿山麓地帶展開,其中鳳山是村字依憑的主要山體,周圍還拱列9個山頭,當地人稱這種環境格局為“九龍朝一鳳”,並相信這是福佑村落髮展的風水吉地。

中國傳統村落——北京黃嶺西村


中國傳統村落——北京黃嶺西村


中國傳統村落——北京黃嶺西村

村落依山面北的選址最大程度上保證了民居建築的南向採光,半圍合的群山環繞空間使村落微氣候溫度調節處於最佳水平,巧借西高東低的地形走勢設置排水體系,使處於溝谷地帶的村落主路承擔村落的主要洩洪職能。

黃嶺西村整體格局清晰,分為三部分。谷底沿天然的洩洪通道佈置村內主幹道,將村子各部分聯繫起來。每部分的建築以臺地形式分層佈置,內部設垂直於等高線佈置的次幹道聯繫各層臺地,並與主幹道聯繫。各層臺地的建築均沿等高線橫向佈置,單個建築院落則在進深方向垂直等高線佈置,形成建築依山而建、層層展開的山地村落風貌。在村落西側與北側分別有菩薩廟和靈泉庵,作為公共建築,它們所在地勢較高,成為村內的兩個制高點。

中國傳統村落——北京黃嶺西村


中國傳統村落——北京黃嶺西村

黃嶺西村四面環繞青山,自然幽靜,村落周圍有“一畝十三堰”的梯田和“九龍朝一鳳”的風水以及空山、燕窩石塘等地質奇觀。空山是一座地殼劇烈活動造就的一座石質山體,頂部平平,但又有很多不規則裂縫。裂縫上小下大,古稱空山,上部狹窄可夾住一頭牛,下部較寬可供牲馱穿行,各裂縫想通,入內如進迷宮。

據村中老人口述,曹、王二姓始祖當在明代萬曆年間 (1573-1620)到黃嶺西村,守墓之餘,二人墾荒挖煤,後成家立業,慢慢繁衍成村。因村子位於賈家祖墳地黃嶺之西,遂得名“黃嶺西”。黃嶺西,顧名思義,地處黃嶺之西,明萬曆年間《宛署雜記》中記有:“黃嶺,在縣西二百餘里……出水火炭(即煤)”黃嶺西村名,始見於清《康熙宛平縣誌》。就是說,成村年代不晚於明末清初,已有300年以上的歷史。

中國傳統村落——北京黃嶺西村


中國傳統村落——北京黃嶺西村

清代,因臨近交通便捷的京西古道,這裡一度成為商業繁榮的商品交易地之一,加之村子出產煤炭,村子處於穩定發展時期,規模不斷擴大,靈泉庵、財主院等重要建築也均於這一時期興建。

到了民國時期,隨著1909年京張鐵路開通後,外地與北京的交通往來不再依賴京西古道,因此古道商業逐漸沒落,黃嶺西村轉而成為農業村。由於處於山地,土地資源貧乏,農作物的產量較低,黃嶺西村迅速走向衰落。1939年,日本侵略者由涿鹿進犯齋堂地區,其中一支入侵黃嶺西村,殺害多位村民,燒燬、毀壞民居多處。村落格局遭到一定程度破壞。

中國傳統村落——北京黃嶺西村


中國傳統村落——北京黃嶺西村


中國傳統村落——北京黃嶺西村


中國傳統村落——北京黃嶺西村

新中國成立以後,隨著周邊公路交通的改善,村子重新獲得了進一步發展的契機。近年來,隨著京西傳統村落旅遊的持續發展,陸續有外遷的居民返回村子,翻新舊宅或修建新居,村中的主要道路也修葺一新,黃嶺西村又迎來了轉型發展的良機。

中國傳統村落——北京黃嶺西村

由於各方面原因,村內至今保存有100餘處古民居建築,古寺廟靈泉庵保存完好,菩薩廟、龍王廟和清泰寺遺址猶存,原有的五道廟、九龍廟、山神廟已經不在。除上述傳統村落古建築外,黃嶺西村還有著鮮豔的紅色文化,在抗日戰爭時期曾出過“黃嶺西排”,在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及新中國建設時期,有19位烈士為國捐軀,今又以“紅歌唱響黃嶺西”成為京西旅遊的亮點。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