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對檢察官說:我提前報個喜

  “本案犯罪情節輕微,依照刑法規定不需要判處刑罰。現根據我國刑事訴訟法第177條第2款之規定,依法對吳某等4人作出不起訴決定。”近日,河南省原陽縣檢察院邀請多名企業界人大代表,參加了一場不起訴決定公開宣佈會。

  吳某等4人聯合經營原陽縣一家酒店,因經濟困難拖欠了23名員工共計30萬元工資,涉嫌拒不支付勞動報酬罪。原陽縣檢察院審查後發現,吳某等沒有轉移財產或逃匿行為,並非惡意“賴賬”,在公安機關立案後已將拖欠工資全部籌措到位,到案後自願認罪認罰。根據《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充分發揮檢察職能服務保障“六穩”“六保”的意見》,原陽縣檢察院對其作出相對不起訴決定。

  記者瞭解到,今年以來,河南省新鄉市檢察機關將充分發揮檢察職能服務保障“六穩”“六保”的十一條意見融入司法辦案中,在全市範圍開展影響營商環境執法司法突出問題集中專項整治,並結合檢察職能推進服務保障企業復工復產五個專項活動,為優化營商環境、保障企業復工復產作出了檢察貢獻。

  耽誤的生產進度趕回來了

  “這家企業目前是國內較大的專業振動設備生產廠家,目前正是復工復產的關鍵時期,如果負責人被起訴,很有可能停業關門,160餘名職工也面臨著失業的風險。”新鄉縣檢察院第一檢察部負責人王永峰向該院檢察長王春雷彙報說。

  “走,去實地走訪一下再作結論。”當天,王春雷帶隊來到這家涉案企業,詳細瞭解生產經營狀況,並同當地鄉鎮領導進行座談。

  原來,這家企業2007年同所在村簽訂協議,租用7畝集體土地建設廠房。十餘年發展下來,生意紅紅火火,在並未取得工業用地批文的情況下私自進行擴建,造成11.36畝耕地毀壞。檢察官在調查中發現,該公司佔用的地塊此前為荒地,因與村委會簽有協議,企業並未意識到該村集體土地並非建設用地。公安機關立案偵查後不久,2019年4月,涉案地塊經全縣統一調整已變更為集體建設用地。也就是說,按照目前的新政策,該公司所佔用的土地可以進行廠房建設。

  走訪中,檢察官還了解到,涉案企業解決了周圍20餘個村160餘名村民的就業問題,還安置了兩家貧困戶4名輕度殘疾勞動力,使貧困戶家庭每人每月平均工資超過5000元,順利實現脫貧。該企業還吸引了不少年輕人,已有8名在外打工的年輕人回村加入該企業。

  “此案犯罪情節輕微,公司負責人具有自首情節並自願認罪認罰,為了保護民營企業的正常發展,我們作出了不起訴決定。”隨後,王春雷一行又一次到企業走訪,瞭解企業發展的困難和需求,力求提供更加精準的法律服務。

  盛夏八月,烈日炎炎,該公司車間內機器轟鳴,工人忙碌地工作著。“今年上半年因為疫情和案件耽誤了生產進度,現在要加足馬力追趕訂單。”公司一名負責人說。

  孩子學費有著落了

  “老闆說馬上就把這倆月的工資發下來,這下孩子的大學學費有著落了!”8月17日上午,一面代表著500餘名農民工感謝之情的錦旗送到衛輝市檢察院。

  今年7月23日,衛輝市檢察院受理該市公安局提請審查逮捕犯罪嫌疑人方某涉嫌銷售假冒註冊商標的商品罪一案,審查後批准逮捕方某。但在辦案中,檢察官瞭解到一個情況:方某在山東、江西等地十幾個工地負責做裝飾工程,手下有500多名農民工。因生意上的事一貫都由方某同甲方聯絡,他一被批捕,工程進度款的結算和工人工資的發放就停滯下來,許多工程停工。

  “這可不是小事,必須核實清楚。”辦案檢察官向院領導彙報後,先後趕到山東菏澤、淄博等項目現場走訪調查。“這份工資就是我們養家餬口的錢,有的家裡孩子眼瞅著要去大學報到了,還有的家裡老人等著看病,都在指望著這些錢呢。”聽說老闆出了事,工資發放遙遙無期,多名農民工都心急如焚。

  8月12日,衛輝市檢察院依法對方某進行羈押必要性審查。該院認為,方某系主動投案並如實供述犯罪事實,構成自首,且自願認罪認罰,案發後又退還被害人魏某全部損失,取得了被害人的諒解。

  “從法律上看,方某完全符合取保候審的條件。更重要的是,如果繼續將其羈押,多個工地項目停工停產不說,數百名農民工的工資將無法發放,這也是我們檢察機關不願看到的。”審查當天,衛輝市檢察院就依法作出對犯罪嫌疑人方某變更強制措施建議書。8月14日,辦理好相關手續的方某走出看守所,他管理的工地生產活動逐步恢復正常,陸續開始發放“遲到”的工資。

  行政和解金到賬了

  “張檢察官,我的行政和解金到賬了。我現在拿著這筆錢,跟人合夥承攬了一項工程,明天就舉行開工儀式,我提前給你報個喜!”8月15日,李某專程來到新鄉市檢察院,向檢察官張世光喜滋滋地“發佈”自己的好消息,感謝檢察官幫他結束了多年的糾紛,事業和生活有了新的開始。

  李某原來是一家加工廠的老闆,2014年以來因徵地拆遷糾紛,他一紙訴狀將當地鄉政府告到法院,因不符合受理條件,起訴被法院裁定駁回。2020年1月,李某來到新鄉市檢察院申請檢察機關法律監督。

  承辦人張世光審查卷宗後認為,法院裁判並無不當,該案不符合法律規定的監督條件。但在隨後的實地走訪中發現,李某因身陷糾紛無力經營,工廠債臺高築,債權人輪流上門討債,其妻帶著三個孩子躲回孃家,只剩李某的老母親在家以淚洗面。“我就是不甘心,只想等一個翻身的機會。”面對張世光,李某道出心聲。

  “曾經的創業能人有勁沒處使,只能在司法程序的空轉中耗費時光,真是可惜了。”張世光動了心思,要促成李某同鄉政府和解,把他從這場曠日持久的糾紛中解脫出來。為此,辦案檢察官多次耐心地同雙方講政策、說法理,還邀請當地律師、人民監督員、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一起舉行公開聽證會,使釋法說理更加客觀公正。

  功夫不負有心人,今年8月5日,李某與鄉政府在行政和解檢察宣告儀式上握手言和。“以前的事就此翻篇,現在政府有政策,鄉里閒置勞動力也不少,我準備再外出考察一下,繼續創業,帶領鄉親們一起過上好日子。”李某當場表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