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終將追隨你的腳步踏進墳墓,來自朱自清對父親的愛,解讀他內心

朱自清,中國著名現代散文家、詩人,最廣為人知的作品《背影》被千家萬戶訴說著,傳遞著,卻不知在這個“背影”之後,有著如此複雜且糾葛的父子情感。

我終將追隨你的腳步踏進墳墓,來自朱自清對父親的愛,解讀他內心

我與父親不相見已二年餘了

“我與父親不相見已二年餘了,我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親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禍不單行的日子。”

1928年,開明書店寄贈的散文集《背影》幾經輾轉,終於到了朱自清的父親---朱鴻鈞老先生的手裡。只是剛讀了開頭,老人便情不自禁地哽咽起來。此時距離父子上一次見面,已經過了5年。

我終將追隨你的腳步踏進墳墓,來自朱自清對父親的愛,解讀他內心

《背影》最後這樣寫“他只是惦記著我,惦記著他的兒子。”孩童時代,每每讀起,總覺得作者話裡有話。到了以後才明白,父子兩人的不和,朱自清並沒有細談。然而這對父子,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關係融洽。曾幾何時,父子倆也總會對彼此產生不滿以至於斷絕了聯絡。若沒有這篇文章為彼此疏通關係,系起紐帶,我們不曾敢想 他們是否會怨恨彼此直至生命的盡頭。

花兒子的薪水,天經地義

朱自清的父親叫朱鴻鈞,曾在多地做官,曾當過掌管油鹽的美差。朱家自古是個書香門第,朱自清作為家中最大的孩子,父親對其盡心盡力。在最大程度保障物質條件的情況下,也會在學習方面,給朱自清很大的監督。在這樣父親的嚴教下,朱自清的文學功底以此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我終將追隨你的腳步踏進墳墓,來自朱自清對父親的愛,解讀他內心

朱自清有一篇散文《冬天》,文中寫到了年少時和父親一起吃白煮豆腐的場景。文章的每一個字都瀰漫著溫暖和幸福,父愛之情在朱自清的筆下躍然紙上,可是朱鴻鈞又被封建倫理所禁錮,以極為恪守成規的父子關係作為處理與兒子之間的情感。愛而刻板,莊重又顯親暱,讓朱自清與父親的關係顯得錯綜複雜。

1916年夏,朱自清考入北大預科。次年,父親休業在家,一個家庭瞬間變得詰屈且負債累累。為了提前幫助家庭,朱自清提前報考北大哲學系,並且在畢業後火速回到揚州任職。在他工作期間,父親憑藉與校長的關係,一聲不吭支取了朱自清的當月工資。這件事成了父子矛盾的導火索。

我終將追隨你的腳步踏進墳墓,來自朱自清對父親的愛,解讀他內心

父親覺得花自己孩子的錢理所應當,即便有不恰當處,也不必計較。令朱自清不能接受的是,父親從未把他平等地看作一個人,而是牢牢地被倫理道德的關係所禁錮。朱自清十分憤怒地帶領妻兒離開了這個滿是“三從四德”的家。

朱自清和父親之間的矛盾,看似是平凡的父子矛盾,實質上是舊時代新思想與老舊觀念的激烈碰撞產生的結果,這是20世紀初中中國絕大多數家庭中,父母與孩子所產生的觀念上的最大不同。

大約大去之期不遠矣

父親老矣,雖然在外人眼中對兒子不上心,但是實際內心還是對自己的長子牽腸掛肚,卻又沒有臺階下,無從認錯。後來,只得以掛念孫子的名義,與朱自清來往信件。1925年,朱自清在北大工作期間,收到了一封千里之外的家書,落款則是自己那倔強的父親,信中寫道“我身體平安,惟膀子疼痛厲害,舉箸提筆,諸多不便,大約大去之期不遠矣。”

我終將追隨你的腳步踏進墳墓,來自朱自清對父親的愛,解讀他內心

父子間的親情讓他悲傷不已,回想著背井離鄉讀書之際,父親送他去火車站口的離別之景,他提筆寫下了家喻戶曉的《背影》。等父親讀到文章,瞭解兒子的心跡,時間又過去了3年。1928年,父親終於讀到了這篇散文,與兒子矛盾緩解消逝,握手言和。

我終將追隨你的背影,走進墳墓

父母的愛是深沉的,是細膩的,又是血濃於水的,它會在時間的長河中被我們所漸漸疏遠或沖淡,但你永遠不能否認的是,它一直就在原地,靜靜地守護著你的每分每秒,直到他們生命中的最後一刻。有人說,父母是阻隔在子女與死神之間的一道牆,父母不在,子女離死亡就不遠了。

我終將追隨你的腳步踏進墳墓,來自朱自清對父親的愛,解讀他內心

在父親去世的3年後,朱自清就因為胃穿孔病逝於北平,年僅50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