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明康德啟示錄:3年漲到2000億市值,它真的只是“代工廠”?

好消息?二度上市!

本週一有消息稱,藥明康德計劃於本週尋求港交所核准其上市計劃,也就是說,之前完成美股私有化的藥明康德即將重新上市了!

壞消息?違規風波!

近日科技部官網更新了人類遺傳資源的行政處罰信息,其中提到蘇州藥明康德公司未經許可將5165份人類遺傳資源(人血清)作為犬血漿違規出境。對此藥明康德回應稱已整改完畢。

藥明康德啟示錄:3年漲到2000億市值,它真的只是“代工廠”?

一邊是二度上市,一邊是違規風波,藥明康德這家中國CRO的龍頭企業,到底是如何成為媒體和輿論長期關注的“流量擔”的呢?

醫藥界的“富士康”

最近10年,全球藥品市場進入“專利懸崖”時期。

根據市場調研機構Evaluate Phama的統計,專利懸崖將在2016-2020年間造成全球藥企790億美元的銷售額損失,專利到期使得製藥企業不得不開發新藥,但研發並不是容易的事:成本高,耗時長,難度大。在這種情況下,CRO( Contract Research Organization )模式應運而生——將研發工程分解外包,降低成本的同時還提升了效率。

1993年,哥倫比亞大學有機化學博士畢業的李革參與創立了組合化學 Pharmacopeia Inc ,7年後,他回國創立了藥明康德, 將CRO模式引入中國。

藥明康德目前在全球設有24個研發生產基地/分支機構,服務包括全球3000餘家客戶,諸如強生、默沙東、羅氏、輝瑞等跨國製藥巨頭均與藥明康德達成合作,由其進行藥物研發。

2018半年報中,藥明康德公佈了上半年的一些工作成果,包括助力客戶完成8個研究性新藥(IND)項目的臨床試驗申報工作,並獲得8個項目的臨床試驗批件(CTA);幫助BMS的腫瘤新藥Opdivo在中國正式獲得上市批件;幫助歌禮藥業的丙型肝炎新藥戈諾衛®於今年6月在國內成功上市……

就像富士康為蘋果代工iPhone等產品一樣,藥明康德如同醫藥圈的“富士康”,被客戶信賴,被同行仰視。

研發人員多,專利卻不多?

醫藥企業的根本實力還是要有過硬的研發能力。藥明康德能夠成為全球醫藥CRO的領先企業背後正是其藥物研發實力起到的支撐。

根據其2017年年報中數據顯示,藥明康德1.18萬員工中有9144名研發人員,佔總數的76%。但另一方面,與大量研發人數看上去並不那麼匹配的數據,是藥明康德在專利申請上 “不積極表現”。

藥明康德啟示錄:3年漲到2000億市值,它真的只是“代工廠”?

▲藥明康德與恆瑞醫藥專利量對比

圖片來自智慧芽專利數據庫

和恆瑞醫藥一對比,藥明康德的年專利申請量就顯得少得可憐了,難道是藥明康德的研發人員上班都在摸魚嗎?

不,這是選擇CRO模式的必然結果:CRO模式下,藥明康德成為客戶在藥物研發過程中負責全部或部分的科學或醫學實驗的學術性或商業性組織,是醫藥研發分工更加專業化和風險平均化的產物。

藥明康德啟示錄:3年漲到2000億市值,它真的只是“代工廠”?

▲圖片來自《2018藥明康德專利報告》

藥明康德專利申請及授權數並不高,其實有以下兩個原因:

1、 藥明康德的主業是醫藥CRO,在該模式中,藥物專利歸屬甲方;

2、 近年來藥明康德收購的企業,任然保持了獨立的研發與運營。

因此,雖然藥明康德注重研發,同時研發人員數量眾多,但專利申請情況並不多,並且主要集中在藥物研發領域中,短期內藥明康德並沒有自研創新藥物的打算。

今天天氣不錯,收購幾個公司吧!

藥明康德啟示錄:3年漲到2000億市值,它真的只是“代工廠”?

▲2018年7月起藥明康德投資併購事件

截至2018年6月30日,藥明康德的投資(包括合營企業和聯營投資)已有2.39億美元,光今年7月開始的投資行為至少有20起。特別是近兩年,藥明康德依託自身強大的新藥研發平臺與多家企業、機構開展了開發研究合作,同時也不斷進行投資和收購,擴充自身產業鏈。我們有理由相信,藥明康德正在打造自己的健康大生態圈。

不甘心只做CRO的藥明康德

當我們說藥明康德是“藥企富士康”的時候,有些人覺得它只不過是一家大型代工廠而已。

但是,這家“代工廠”的一直在用各種方式打臉質疑者:10000+的研發人員、1000多項新藥開發項目、200多個與禮來、沙默東、輝瑞等大藥企的合作生產項目……

當然,這一切來的並不容易:

  • 2007年藥明康德第一次登上紐交所,此後風波不斷、跌宕起伏。
  • 2015年下半年股災席捲全球,A股一片低迷,中美市場的估值差使得藥明康德並不被美國資本市場看好,僅估值207億人民幣,於是藥明康德堅持退市私有化,從宣佈到完成僅僅用了4個月時間;
  • 2015美股退市後,藥明康德業務一拆為三,開始了證明自己的逆襲之路。主做小分子CDMO的合全藥業率先登陸了新三板,目前203億人民幣市值
  • 2017年6月生物藥CDMO的藥明生物登陸港股主板,目前911億港元市值,按發行價已經翻了3.79倍;
  • 2018年3月,藥明康德上市,成為醫藥界的“第一個獨角獸”,市值也接近千億……

2015年退市時,藥明康德市值207億,僅僅三年過去,市值已經翻了10倍、將近2000億!

市值暴漲的同時,藥明康德並不甘心只做一家CRO公司。

收購、投資、合作,藥明康德一直在嘗試拓展業務版圖,一邊打造一體化的新藥研發平臺,一邊專注於產業上下游的資本操作,通過不斷積累最終構建起龐大的公司規模。

CRO客戶存在轉向CMO(contract manufacturing organization)客戶的可能。相較於單純的CRO模式,CMO模式前景同樣開朗,且不同於仿製藥,CMO可以是幫助客戶貼牌生產仍在專利保護期內的專利藥,無需走仿製藥價格戰的競爭道路,利潤率較有保證。

藥明康德在CRO模式下已經展現了強大的藥物配置研發能力,同時熟悉產品特性,從事為客戶進行相關藥物的商業化生產,這些基礎令藥明康德走CMO模式事半功倍。

資本市場上橫跨大陸與香港,核心業務上橫跨CRO與CMO模式,藥明康德正在成長為臨床前 CRO 的全球領導者。藥明康德帶來了一種全新的資本運作模式,降低了研發風險、提升了研發速度,幫助更多本土企業進行創新藥的研發。而對標甚至超越藥明康德,也成為國內諸多同類型CRO企業的理想與方向。

所以,不要嘲笑代工廠。

“代工廠”也有夢想。

有了他們,才能在仿製藥橫行的今天,為中國的原研藥創新賦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