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前请点击“关注”,每天1篇原创家庭教育文章,跟父母一起成长哦。
说起孩子使用电子产品,家长们大概会问:怎样才能让孩子少玩一点网络游戏,少看一点网上的视频?
家长这么问,让我们看到家长们对电子产品的态度,并不是单纯地希望孩子跟电子产品划清界限,井水不犯河水,而是希望孩子成为一个理智的电子产品使用者,对网络资讯有自己的鉴别力和思考能力。
确实,电子产品已经融入生活,给我们带来了很多便利,我们现在的生活和学习已经离不开电子产品。但让人担忧的是,如果使用不当,又会产生很多伤害,可以说电子产品是一把“双刃利剑”。
如何用好这把“双刃利剑”,我们首先需要了解过度使用电子产品,尤其是玩太多游戏、看太多娱乐视频会带来什么样的伤害。
说起伤害,家长们最直接的担心,可能会有这么几点。
第一点是影响视力。对眼睛的影响,轻微的是造成眼睛近视;严重的是造成各种眼部疾病,因为电子屏幕的蓝光和紫外线对眼底造成伤害。
第二点是影响身体正常的生长发育。因为长期使用电子产品,运动健身的时间减少,影响孩子的长高;
二是拿着手机、IPAD,低着头看屏幕,保持一个姿势长期不动,或者窝在沙发上蜷缩着身体等,对颈椎、腰椎都不好,不仅会影响体态,还可能导致其他疾病。
第三点是影响学习。看视频、玩游戏的时间多了,分心了,不能很好的完成作业,或者总是惦记着网络游戏、网络视频等等。
可以说,视力、身体、学习,这三点是父母最常见的担心,也是最直接可以看见的伤害。
研究表明,过度使用电子产品,比如沉迷于网络游戏、长时间看娱乐视频,产生的伤害远不止这些,还有一些我们看不见的伤害会悄悄发生,走到产生可见的效果,就到了不可挽回的地步。
留恋浅层次快乐,影响思维发展
孩子们在看视频、玩游戏的时候,获得大量的稍纵即逝的感官快乐。
这些感官快乐都是由一时的视觉和听觉冲击带来的,没有波及到个人的意义层面,所以是不需要动脑子的快乐,是浅层次的快乐,也有人称之为垃圾快乐。
孩子们本应是爱问“为什么”的年龄,正是这一个又一个的“为什么”,让他们的思维变得深邃、复杂。
但如果总是沉浸在简单的感官快乐中,他哪有时间和意识去深究一个“为什么”。
所以,如果孩子们过度使用电子产品,会影响他们的思维习惯,让他们的思维难以发展出应有的思维深度。
思维很浅在日常生活中似乎影响不大,但一进入学习阶段,就会马上看出弊端。
思维很浅的孩子遇到事情不愿意多问几个为什么,没有深究的习惯,不求甚解,浅尝辄止。
在学习上遇到稍微难一点的问题,需要转个弯的问题,或者需要多思考几步,需要耐下心来一点一点分析的时候,孩子们就不愿意动脑筋去想。
简单说就是碰到有点难度的问题就想放弃,就喜欢做那种一看就会的简简单单的题。其实,很多孩子学习上的困难,都跟他们这种思维习惯有关。
玩游戏看视频多的孩子,他们对快乐的依赖性很强,他们总是希望高浓度的快乐,喜欢处在亢奋的状态。
一旦平静下来,就会产生空落落的感觉,就急着去寻求新一轮刺激。孩子们如果经常有这种感觉,会产生迷恋,会更加难以静下心来学习,这跟学习上需要的深度思考无疑是有冲突的。
在心理学实验上,研究人员从脑波的角度对比发现,一个玩网络游戏10小时以上的孩子,当他静坐着的时候,他的脑波跟老年痴呆患者的脑波相似。
我们都知道大脑功能是用进废退的,长此以往,孩子的大脑功能就会降低。
自我管控能力得不到发展
看娱乐视频多、玩游戏多的孩子,他们大脑前额叶得不到足够的刺激。
大脑前额叶这个区域控制着一些重要的高级分析思维功能,我们希望孩子们拥有的许多品质就在此产生,比如明智的决策、对身体和情绪的控制、自我认识、道德等。
儿童青少年正是发展大脑前额叶的关键时期,前额叶的发展程度决定着孩子们的理性发展程度。
一个孩子如果理性发展程度很低,会让他们先天带来的聪明没法用在正确的地方。
我们看到过不少聪明的孩子,做事情冲动,想做就做,不想做就放弃,没有计划性,不计长远后果,结果白白浪费了天生的好脑瓜,导致聪明人做蠢事的后果。
其中关键因素就是他们大脑的前额叶发展受限,理性发展受限。
所以玩游戏看视频过多的孩子,他们在控制自己、做计划、按计划办事以及想象方面都得不到锻炼和发展,所以最终会弱化自我管理控制的能力。
最明显的就是,家长让他们少玩游戏,他答应得好好的,心里可能也也想少玩点,但总是做不到,这就是缺乏自我管理能力的表现。
同理心缺乏
同理心是一个人对他人情感情绪的理解和感受,缺乏同理心的人,对他人的情绪感受没什么感觉,你伤心、难过、痛苦,他没办法体会。
让他们因为你难过、痛苦、伤心而改变自己的行为,这就更难了。
同理心的大脑机制,是大脑中岛叶部位有一组神经元——镜像神经元。经常活化这组神经元,去体会别人的情绪感受,就会对别人的情绪感受越灵敏。
但如果总是沉浸在自己的感官快乐中,不在真实的生活中观察他人的身体动作、面部表情,揣摩他人的情绪感受,镜像神经元就得不到激活,就会变得迟钝。
那些过度使用电子产品的孩子,往往会减少跟真实生活中人们的交往,自然减少揣摩他人的机会,同理心的缺乏就是自然的后果了。
同理心缺乏会带来的影响,轻微的可能是孩子们不能体谅父母,显得不懂事。
严重的影响,我们可以在一些新闻事件里看到。
比如曾经有一个事件是,孙子向爷爷奶奶要钱买网络游戏币,爷爷奶奶不给他,孙子拿起菜刀威胁爷爷奶奶。
还有一个事件是,妈妈不让孩子玩手机,拿走手机,孩子扬言要杀害母亲,并且自杀。这样的冲动、不顾他人的行为,都跟同理心缺失有关。
未来患精神疾病风险高
如果从更长期的角度来看,游戏过度,网络沉迷的伤害,会因为他们没办法接触大自然而产生长期的更深的影响。
这可以通过一个研究来说明。
这是丹麦的一个关于绿化和疾病之间的研究,研究者把一百万出生于1985-2003年的人从出生到10岁时家附近的绿化程度作为一个指标,再把他们的医疗经历作为一个指标。
研究者比较了这些10岁儿童在10年后的精神状态的变化,发现了这样的结果:0-10岁时家附近绿化带越少,10年后发生精神疾病的可能性越高。
那些在绿化最少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患有精神疾病,如抑郁症、饮食紊乱、焦虑症、强迫症的可能性比家附近绿化程度最高的孩子高55%,患上精神分裂症的可能性则翻番。
研究者还发现,即使将家庭经济状况以及家族精神病史的影响考虑进去,绿化程度依然能够预测儿童10年后的精神状况。
这个研究提醒我们,孩子亲近自然是多么重要,如果他们把更多的时间投入到游戏和网络中,那么亲近自然的时间就少了。
说这些危害,不是为了促发焦虑,而是希望大家对电子产品的使用有所警醒,从而能在帮助孩子养好习惯的时候更为坚定,坚持,更有长效性。
而不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今天看到了说一说,管一管,明天自己忙了、烦了、累了就随便孩子,这样的话,就没办法帮助孩子成长为理智的、有思考力的,有鉴别力的电子产品使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