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应辉:本是普通工人,被日本人挖掘一夜成名,其书法功底如何?

有不少人认为,“字如其人”,字可以反映一个人的内心或者情操,不管是平时写的字,还是书法都是如此。不过,说是这么说,但其实不少人还是对书法艺术的欣赏都是还停留在“好不好看”的朴素水平上的。王羲之的《兰亭序》好吗?很多人都会说好,但真的要说它好在哪里,又说不上来。

因而,普通人对于书法的批评,也还停留在“这个人的字这么丑,为什么还能卖这么贵”这个阶段。恰巧,何应辉就是这样一个书法家,他曾连续担任三届中国书协副主席,也曾长期担任四川省书法家协会主席,是我国知名的书法家,但他的作品却被称之为“丑书”,他的书法功力真的这么差吗?

何应辉:本是普通工人,被日本人挖掘一夜成名,其书法功底如何?

· 墙内开花墙外香

何应辉,1946年出生于四川成都。年轻时,他只是一名普通工人,工作之余爱好书法。周围的同事朋友,都知道他这个业余爱好,不过大家也不觉得他写的有多好。

原本他大概也只会是一个业余爱好是写作的普通工人,但有一次,几位日本书法家到他的单位参观,看到单位大门上贴的对联之后,十分欣赏,点名要见作者,这时何应辉的书法才也引起了周围人的关注。而何应辉呢,则有更大的积极性学习书法了,还因此成为了当地的名人。

何应辉在书法学习上,是十分努力的。他一开始学的是王羲之,每日勤于练习王羲之的字帖。他还曾拜近代著名书画家、创办了成都艺术学院的施孝长为师,向其学习书法和金石。

随着学习的深入和水平的提高,何应辉还在上世纪70年代初拜陈子庄先生为师。陈子庄其实是一名画家,主要画山水画,而何应辉向他学习的也是绘画技巧。不过,何应辉却表示自己从中领悟到了真正的书法艺术,是这次的学习经历,为他的书法学习创新奠定了基础。

何应辉:本是普通工人,被日本人挖掘一夜成名,其书法功底如何?

不过,何应辉即使是在学习绘画期间,也没有放弃过书法。他一直坚持临摹和研究汉代摩崖作品或其他汉碑作品,同时研究王羲之、王献之、孙过庭、米芾等人的字帖,尝试将“碑帖融合”,开辟一条书法艺术的新道路。

何应辉的书法作品以行草、隶书见长,而其风格又受到谢无量、刘孟伉影响,近年来的书法风格向“流行书风”靠近。

话说回来,尽管何应辉现在已经是书法名家,但是大众其实还是不能欣赏何应辉的书法的,甚至有人称之为“丑书”,还将何应辉与沃兴华、石开、王镛等人一起列入了“当代十大丑书名家”当中。

平心而论,何应辉的书法“横不平”“竖不直”,笔画粗壮,又似乎“歪七扭八”,确实不符合大众的审美标准,但毕竟大众的审美标准并不是能够轻易改变的,让何应辉改变自己“流行书风”的书法风格也是不可能的,因此何应辉似乎只能背着这个“丑书”的“骂名”了。

何应辉:本是普通工人,被日本人挖掘一夜成名,其书法功底如何?

· 是创新,但未必为人接受

抛开大众对于何应辉的评价不看,其实何应辉的书法艺术在业内还是颇受好评的。业内人士认为,何应辉的书法思想概括起来只有四个字:高大深新。

所谓高,就是作品的格调要高,所谓大,是指气象雄浑大气,所谓深,是说作品意蕴要深厚,而所谓新,则是说作品的风格、技法要有新意或者独创性。

大部分书画爱好者,甚至是普通人,都能理解“高大深”这前三点,而对于“新”,就有不少人无法理解、也不打算理解了。这大概就是很多人对何应辉“口诛笔伐”,说他的作品是“丑书”的原因。

虽然不少人坚信何应辉的本初想法是守护传统书法,但他与沃兴华、石开等人倡导的“流行书风”,却一直在被“看热闹”。

所谓“流行书风”,是与传统书风对应的一种说法,但其实不管是艺术界还是普通人对于“流行书风”的概念都没有明确、一致的看法。一部分人通过一些“流行书风”的作品,总结出了“横不平、竖不直”“粗壮”“颤抖”等特征,并将其总结为“以拙丑及粗野狂怪为主”。

何应辉:本是普通工人,被日本人挖掘一夜成名,其书法功底如何?

但另外一些人则认为,所谓“流行”,只是与“传统”相对,如果说王羲之是传统,那与他风格不同的都是“流行”,是“丑”;而如果一个人只认同“馆阁体”,那馆阁体之外的所有风格就都是“流行”,或者是“丑”,因而“流行书风”只是代表了一种新的书法理念,只是没有“继承”传统,有人认为“流行书风”丑,自然也会有人认为它好看。

说回何应辉的书法作品,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他的书法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创新。

例如他的隶书取法于西汉初年隶书,当时还没有成熟的隶书,何应辉则对此加以创新发挥,让其发展成为了一条新的道路,就像是把别人的草稿完善成了更新、更美的图画一样。

例如他的书法虽然也是“碑帖结合”的路子,但是何应辉将行书等魏晋笔法 引入隶书,这同样是一种创新。

何应辉:本是普通工人,被日本人挖掘一夜成名,其书法功底如何?

而且,何应辉在临摹研习前人的书法时,还能处理好古与今、学与创、人文内涵与形式技法、艺术本体与功利诉求、流行与本我等关系,在博涉多优、碑帖兼取、文质并重的基础上锤炼自己的书法水平、书写出自己的文化品位。

但当然,何应辉的作品依旧有许多不完善、亦或者是令人不满意之处。曾有业内人士评价何应辉的书法在力度远不及前人。虽然都是碑帖结合的手法,但在笔法力度上,何应辉的作品与晚清时期康有为等人的书法作品相比还有明显的距离和很大的提升空间。

虽然“力度”其实也属于审美的一部分,但不少人觉得书法在笔力、墨法上面有一种力度感,才能有震撼人心的力量、才能撑得起书法的精神面貌。

因而许多人认为,尽管书法没有固定的审美趣味,但是却有共同的目标:达到崇高之美、雄强之美和矫健之美,这就与笔力与墨法相关了。

何应辉:本是普通工人,被日本人挖掘一夜成名,其书法功底如何?

对于普通大众的批评之声,何应辉并未怎么放在心上。

他还曾提出,虽然现代人已经习惯用了键盘取代纸笔,但这不代表书法艺术失去了自己的重要性。与之相反,正是因为书写逐渐失去了“实用性”的作用,人们才开始真正纯粹地追求书法的审美艺术性。而因为书法将汉字的表意功能和造型艺术融为一体,学习、欣赏书法才能陶冶情操、培养审美能力以及提高对于汉字、汉语言文化的热爱和理解。

他的这些观点,以及创新的书法理念和美学思想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力,引导了一大批追随者。这是他乐于见到的,因为他认为书法就是需要一代一代的接受、传承与创新,才能保持书法艺术的活力与生命力,传承不息。

何应辉:本是普通工人,被日本人挖掘一夜成名,其书法功底如何?

说到底,无论普通大众如何评价何应辉的书法,他对于书法艺术传承与创新的推动,都有着不可抹杀的作用。大众审美,并不是不可改变的,只是需要更长的时间,来让普通大众接受一种新的审美风格。

也许再过一段时间,大众就能够接受何应辉这样的流行书风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