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音視頻取消默認自動續費,你會為數字音樂買單嗎?

外匯天眼APP訊 : 據浙江消保委官方最近發佈的消息,截至4月17日,騰訊視頻等11家音視頻網站向其發回整改回覆函,其中關於“默認勾選自動續費”的問題,多家網站表示將取消默認自動續費功能。就自動續費扣款未提醒問題,11家視音頻網站表示購買連續包月、包季、包年的消費者,將在扣費前通過發送站內消息、手機短信、微信等形式,主動提醒用戶即將扣費。

多家音視頻取消默認自動續費,你會為數字音樂買單嗎?

同時,針對廣告特權描述不清等問題,11家視音頻網站表示已全面修改宣傳頁面,不再使用“免廣告”、“跳廣告”、“去廣告”等絕對性描述宣傳用語;類似開屏廣告等窗口,會以顯著方式提醒消費者可手動跳過;同時進一步界定會員廣告權益,明確告知消費者所享有的廣告特權範圍。

當下,在線聽歌的用戶越來越多,我們會發現,越來越多的高品質音樂成為付費用戶專享,越來越多的實力歌手發出付費Solo單曲,同時,越來越多的平臺原創音樂人以及獨家音源需要我們付費才能享受。無論是購買數字專輯,還是包月、包年成為會員,為音樂付費儼然已經成為一種趨勢。

就在昨天,一個關於#你會為數字音樂付費嗎#的話題佔據了熱搜。關於數字付費,不少網友表示了自己的看法,各種聲音此起彼伏,觀點褒貶不一:“可以接受付費,但是請別度假壟斷,為了聽不同歌手的歌,還需要下載不同的音樂APP,實在接受不了”、“會購買數字專輯,因為音樂人為了一張好的數字專輯、數字單曲會花費很多心思,購買也是一種支持”……

在這條推進音樂付費的前進之路上,最難改變消費觀念的,就是曾經MP3時代的用戶。他們不曾經歷過傳統唱片時代,沒有感受過為唱片、CD花錢的“天經地義”,直接步入零門檻聽歌,把歌曲下載裝進MP3即可,而現在突然間面對聽歌還要付費的現實,一時間難以接受也在所難免。

就像網絡上流行的段子所說:“兩千多的鞋子可以,十塊錢的運費不行;三十多的奶茶可以,十幾塊的晚飯不行;一千多的演唱會門票可以,兩塊錢的付費單曲不行。”這雖然只是調侃的段子,卻真實反映了一批年輕人的消費觀念。

雖然各音樂平臺的付費用戶都在逐漸增長,但目前我國音樂付費仍遠低於國外,音樂付費已被普遍接受還是僅有部分粉絲樂在其中?業內人士普遍認為,從免費聽歌過度到為音樂付費,未來互聯網音樂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