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團購火了!武漢這些“小區團長”月入過萬?一手揭祕來了


社區團購火了!

一場疫情,讓“宅經濟”迎來爆發期,

線上集中購買、無接觸配送、送貨到家......

“小區團長”這份“新”職業,

也由此應運而生。

社群電商破局而起,讓大家看到其潛力。


社區團購火了!武漢這些“小區團長”月入過萬?一手揭秘來了

△2016-2020中國拼購電商用戶及規模預測

圖片來源:艾媒諮詢


隨著武漢“解封”,疫情好轉,

大多武漢市民也可以出去購物了,

但是在不少的小區內,

依然可以見到他們忙碌的身影。

很多人好奇,

他們的工作是否輕鬆?

據說疫情期間隨隨便便月入過萬?

有人這樣形容團長:

“疫情之前騎雅迪,疫情之後開奧迪。”

我們採訪到了5位目前仍在做小區團購的人,

揭秘“小區團長”背後的故事。


社區團購火了!武漢這些“小區團長”月入過萬?一手揭秘來了


何冰是一名國企職工,疫情期間在家裡的他,看到了不少團購平臺的出現,正好想著可以為大家做點什麼。2月26日,他便做起了洪山區東湖城一期的小區團長。


“建立小區群、每天提前告訴大家有哪些產品可以購買,收貨點貨並及時分發給每位居民,有什麼質量問題還得及時售後。”成為團長後的何冰每天的工作都離不開這些。


社區團購火了!武漢這些“小區團長”月入過萬?一手揭秘來了


以一個小區為基準,有時候他也會去白沙洲市場找點市面稀缺的,例如活魚、蝦等產品,到各個小區門口售賣。


社區團購火了!武漢這些“小區團長”月入過萬?一手揭秘來了

△何冰在為居民們挑選小龍蝦


“原來覺得小商販沒什麼,現在覺得樂在其中,一般平臺團購的利潤也就5-10個點,但是自己做肯定相對利潤會高一些。疫情期間一個月一萬五到兩萬是很輕鬆的。”何冰說到。


因為工作,何冰也接觸到許多不同地方的小區團長,據他所知,光谷那邊的一個小區,疫情期間最高峰時一天可銷售出一千多件物品


社區團購火了!武漢這些“小區團長”月入過萬?一手揭秘來了


團長工作很辛苦,特別是冬天,到貨量比較大,一天四五百件貨,大量的的分揀和分發工作,有時候幫不想下樓的居民順道送上門。


因為團購,大家從不認識到熟悉,“團購群已經不是簡簡單單的團購,大家也彼此建立了友誼,群就像個家庭,疫情期間大家共同挺過來。”這也成為何冰到目前仍在堅持做小區團長的原因。


社區團購火了!武漢這些“小區團長”月入過萬?一手揭秘來了

△何冰建立的小區團購群


社區團購火了!武漢這些“小區團長”月入過萬?一手揭秘來了


朋友的推薦下,黃娟做起了沌口經濟開發區長江楚韻的小區團長。“當時不光做團長,還要給大家發儲備肉平價魚愛心菜。”


一開始,黃娟的家人都挺害怕,並不是很支持她。家裡不光有四五歲的孩子,還有兩個老人,其中有一位老人甚至因中風而導致生活不能自理。


黃娟非常理解家人的擔憂,更深知疫情期間當團長的不易。“確實是需要很大的勇氣,畢竟這個病是很可怕的,防不勝防。”


儘管如此,黃娟依然決定做好這份工作。下雨天,她就給居民把貨物送到家裡,正午太陽時分,擔心年紀大的人有血壓高,給他們送到樓上或者樓棟下面。


社區團購火了!武漢這些“小區團長”月入過萬?一手揭秘來了

△黃娟正在為居民分發團購的商品


當小區團長一個多月以來,黃娟賺了三千多元,“薪資是5-10個點的提成,賣的多送的多就賺的多,說實話,也不像他們想象的那麼掙錢。”


黃娟說,這個工作辛苦是肯定的,但是每天過的很充實。“記得第一次帶領大家團購了一批雞蛋,發貨的時候人手不夠,一個團員主動留下來幫我們發雞蛋,每次貨來了還幫我們分貨,到現在我也只知道她姓王,名字都不知道,真的很讓人感動。”


社區團購火了!武漢這些“小區團長”月入過萬?一手揭秘來了

△晚上仍在盤點大家團購的貨物


收入的多少並不是黃娟主要考慮的,她說雖然目前疫情緩和了不少,但還很多的“隱形殺手”,減少外出還是很有必要的,所以她還在堅持做團長。


“等到真正解封我就不做了,那時候孩子要上學放學,晚上還要上興趣班,都需要人接送。那時也大家都度過難關了,也好買東西了,感覺就不需要我們了吧。”


社區團購火了!武漢這些“小區團長”月入過萬?一手揭秘來了


社區團購火了!武漢這些“小區團長”月入過萬?一手揭秘來了


家住江夏區新華聯青年城的藝燃,已經有兩年“社區團購”經驗。


2018年5月底,經朋友推薦,一邊做著全職寶媽,一邊開著淘寶店的她,開始接觸社區團購。


“我和老公都覺得社區團購是新的趨勢,他也很支持我。剛開始是先拉人建群,小區寶媽都很支持我,幫忙邀請鄰居們進群,滿一百人開始開團。”


藝燃表示,春節這段時間團購業績比平時好,小區一夜之間也多了各種團,“主要的收入來源是平臺支付給團長的服務佣金,收入是根據銷售業績來,平時三千左右吧,這兩個月可達到五到六千一個月。”


社區團購火了!武漢這些“小區團長”月入過萬?一手揭秘來了

△居民們排隊領取團購商品


疫情期間,藝燃也幫居民義務團購一些蔬菜水果,希望鄰居們都能安心在家隔離。


“經過這次疫情,都是生死之交了,同住一個小區,互幫互助,善良帶動善良,美好影響美好。”


說到團購背後的辛苦,藝燃說做過團長的人都深有體會。“經常熬夜統計訂單、核對貨款,和供應商溝通貨品詳情,配送師傅溝通配送時間,組織大家隔開距離有序排隊拿貨......經常熬夜到凌晨,很多人表示感謝感恩,覺得累也值了。”


有的人在群裡亂髮廣告,藝燃提醒卻被罵,也有人因為幾毛錢的價格波動指責她,被人說是打著公益的旗號賺錢,

藝燃為此委屈難過得哭過好多次。“但是很多鄰居說需要米麵糧油,我又心軟了,然後組織開團。”


團長,這個外婆菜怎麼吃呀?扇子骨怎麼吃法呀?哪個菜怎麼做呀……自從做了團長,藝燃的答疑解惑能力漸漸提升,“給鄰居們分享各種好物,也是一件很開心的事。”


社區團購火了!武漢這些“小區團長”月入過萬?一手揭秘來了

△居民們在小區群內對藝燃團長表示感謝


有時候,藝燃一邊忙著回覆鄰居問題,一邊溝通送貨師傅到貨時間,一邊聯繫社區物業安排車輛放行,孩子還在旁邊喊著媽媽,她卻經常聽不到。


“對孩子的耐心少了很多,這是我最大的遺憾、最內疚的地方。”藝燃說。


社區團購火了!武漢這些“小區團長”月入過萬?一手揭秘來了


李星是青山區青翠苑小區的團長。疫情期間,得到家人支持的她也當上了小區團長。


從2月到現在,她每天需要甄別、分析、挑選不同的團購信息,發到團購群裡,組織大家團購。貨到了以後,要負責對接,點貨、收貨、發貨。


回憶起第一次組織團購盒馬的魚和蔬菜套餐,李星擔心自己一個人卸不了貨,沒想到鄰居知道後都紛紛自願來幫忙。


“貨到以後,鄰居都是非常熱心的來幫忙卸貨,並且沒有一個人提前拿走,而是等我有序核對名單發貨。”


社區團購火了!武漢這些“小區團長”月入過萬?一手揭秘來了


問到收入,李星迴答她只是為自己小區的街坊鄰居們提供一點便利,並沒有收入。


隨著武漢解封,疫情好轉,大多武漢市民也可以出去購物了,但李星一方面考慮到出去購物還是有聚集的風險,另一方面,團購也有價格優勢,還能送到小區門口。


“還是想讓自己和鄰居都能買到品質好、價格更優惠的商品。以後小區團長會繼續做下去,予人玫瑰,手有餘香!在幫助他人的同時,自己也昇華了!”


社區團購火了!武漢這些“小區團長”月入過萬?一手揭秘來了


“組織團購,統計數據,做表格,收款付款,接貨分貨售後。辛苦、心累。”和所有小區團長一樣,2月小區封閉管理以來,當上團長的陽寶每天不斷重複著這些事情。


“剛封小區的時候,超市不對個人出售商品,只有業主自發組織團購才能買到東西,總要有人願意站出來做這個事情才能吃的上飯。”陽寶說。


有一次,鄰居下雨來取貨的時候,把傘留給了她,自己卻淋雨回去了,陽寶一直記在心裡,心存感激。


陽寶說,現在做這個是因為鄰居們的信任,“我一般都會親自挑選品質好的開團,而不是佣金高的牌子,有些東西我不開團。”


因此,有的品牌會給佣金,有的不會,“一次團多的三五百,少的幾十塊,賺的沒有花的多,畢竟自己也需要買東西。”


比門店和某寶都便宜的實在價格,也得到了居民的長期支持。陽寶說後面會根據自己復工情況看是否做下去。“現在也是希望能積累些資源,為以後的艱難時期做準備,畢竟很多行業都不景氣了。”


社區團購火了!武漢這些“小區團長”月入過萬?一手揭秘來了


可見社區團購作為一種新物種,

並沒有成熟的經驗可循,

每一個環節都需要自己重新摸索。

武漢戰疫以來,

這些默默付出的“小區團長”們,

為我們築起了一面面放心牆,

收入背後也有著諸多外人看不到的心酸,

請多多善待身邊每一位“小區團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