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真博物館”:一座專門為愛情小說構建的虛擬博物館

皇帝回來了,排隊擠在遊客身後,逐一瀏覽他年幼時曾經居住生活的每一座殿堂和房間,歷歷在目的往事,成為了其他人口中虛虛實實的故事。奧圖曼帝國的末代王子阿里.瓦希布,在晚年時候終於回到自己的故土土耳其,他很想找一份工作安定下來,由於他常年流亡在埃及的亞歷山大,擔任一座敗落博物館的館長,所以有人便建議,他為何不乾脆去當年自己住過的地方擔任講解員呢。可以想象,王子在向過往遊客解說時,會是這樣一個畫面:“這裡是幾十年前我在隨從武官陪同下學習的地方。”儘管在一年之後,王子因為疾病嚥下了最後一口氣。但是他的心願卻成為了土耳其作家帕慕克的靈感,於是便有了這本《純真博物館》。

“純真博物館”:一座專門為愛情小說構建的虛擬博物館

帕慕克在回憶《純真博物館》的創作過程時,他說,“腦海中自從有了這個念頭之後,我第一次想象同時成為博物館導遊和藏品之一的快樂。就像《純真博物館》主人公凱末爾一樣,用他在世時用過的所有私人物品向外人展出,並像遊客講解一個已經故去多年的人的一生的激動感覺。”

純真博物館既是一部小說,也是一座真實的博物館。在博物館裡陳列的所有東西,全是帕慕克自己多年來從舊貨市場和古董商那裡蒐羅回來的物件。在現實生活中,這座實體版博物館於2012年開放。博物館的頂樓完全按照書中男主人公最後生活的狀態所裝潢,還能看到帕慕克小說的手寫稿和這座博物館的設計草稿。在這座充滿老舊物件的博物館裡,還能看到勾起人們對老伊斯坦布爾記憶的影像、照片和聲音資料等。

“純真博物館”:一座專門為愛情小說構建的虛擬博物館


奧爾罕.帕慕克是土耳其當代最著名的小說家,西方文學評論家將他與馬塞爾·普魯斯特、托馬斯·曼、卡爾維諾、博爾赫斯、安伯託·艾柯等相提並論,稱他為當代歐洲最核心的三位文學家之一。2006年,帕慕克被瑞典文學院授予諾貝爾文學獎,他也是土耳其歷史上第一位獲此殊榮的作家。帕慕克曾說《純真博物館》是他最柔情的小說,也是對眾生顯示出最大耐心和敬意的一部小說。

一、被稱為博斯普魯斯海峽《洛麗塔》的《純真博物館》真的單純是本愛情小說嗎?如何看待其中的“純粹之愛”

納博科夫的最受爭議的小說《洛麗塔》是一部講述關於愛的小說。文中對於男女主人公的愛情描寫極其深刻,比如在主人公反思自己的青春年華時,他可以用“暴風雪之晨的白色雪花”來比喻那些疾風吹得七零八落的日子。在男主人公表達對女主人公的愛時,他又用“我望著她,望了又望。一生一世,全心全意,我最愛的就是她,可以肯定,就像自己必死一樣肯定,她可以褪色,可以枯萎,怎樣都可以。但我只望她一眼,萬般柔情,便湧上心頭。”這樣的語言去描述倆人複雜的感情。雖然,《洛麗塔》因為內容層面的原因被禁,但不可否認的是它和《尤利西斯》、《追憶似水年華》被公認為二十世紀三大經典文學名著。

有一種深層次的解讀是,《洛麗塔》描述的是,老邁的歐洲精英文化悲哀地妄圖通過誘導年輕激進的美國現代流行文化達到復興。也有一種解讀是新舊文化的衝突和融合的思考。香港電影人將《洛麗塔》翻譯為《一樹梨花壓海棠》,如今品起來依然色香味俱全。

“純真博物館”:一座專門為愛情小說構建的虛擬博物館


如果說《洛麗塔》講的是關於戀人,《純真博物館》則是從戀人發展到戀物的故事。主人公凱末爾是一個赫赫有名的富家公子,他已經和門當戶對的議員千金茜貝爾訂婚,但凱末爾在一次偶然中巧遇了貧寒的遠方親戚家的女兒芙頌,並在一來二去中與芙頌墜入了愛河。儘管深愛芙頌,凱末爾仍然與茜貝爾結婚。但結婚後凱末爾卻因為失去芙頌,異常痛苦。他開始尋找自己深愛的芙頌,卻發現芙頌已然成家。凱末爾抑制不住內心的愛意,不斷偷摸收集著與愛人芙頌有關的一切。在長達九年的病態思念和私下聯絡之後,這對曾經的愛情終於有了走到一起的契機。然後天不遂人願,芙頌在一場車禍中失去了生命。凱末爾在之後的一個人的孤單人生中,收集有關芙頌的一切物品,建立起了這所屬於他們的“純真博物館”。

如果以現代的角度來看,男主人公是個徹頭徹尾的渣男,一方面他渴望得到芙頌卻又不想離開未婚妻。這種糾結之痛讓凱末爾像是個一直搖擺的天平,在愛與不愛之間左右掙扎。而後期凱末爾終於認清所愛,卻因為芙頌嫁人無法觸碰,演變成病態的戀物以寄託相思的感情。在書中訂婚宴凱末爾曾經有一段關於“不道德的男人的幸福”的描述,“一方面和一個受過教育、理性和漂亮的女人分享這所有家庭的幸福和樂趣,另一方面和一個漂亮、迷人和野性的姑娘保持一種秘密和深切的愛情關係。”這不僅僅是作者帕慕克那個年代土耳其男人特有的幻想,也是現在很多我們稱之為“渣男”的幻想。在此我們對主人公凱末爾在感情上的搖擺不定持批判態度,正如有人在讀罷此書後,對書中畸形的愛情表達失望。但也有人透過感情的背後,看到了某些柔情層面。

在芙頌死後,“由於愛到極深處,無法釋懷,無法解脫。如何讓愛情延續又不至於讓自己崩潰,唯一的辦法或 許是留住物、追問物、緬懷物、貯藏物、展示物”。凱末爾參觀了全世界1743個博物館,決定要把自己蒐集的有關他與芙頌之間回憶的物件。在芙頌家建成一座“純真博物館。”

我們暫且不討論凱末爾到底是為了凝固回憶還是深切思念。作為旁觀者的我們,我們只是單純的被凱末爾,能夠為死後的愛人留下物品以回憶這個做法而感動。帕慕克用他那細密的情節和情感意蘊讓讀者體會到了百轉千回的愛情故事。這些物品本身只是尋常的小物件,而所有物品串聯起來,就慢慢變成了展示凱末爾濃烈愛情的標誌,成為了他內心深處某種情感的延續。

二、收藏品對抗時間的流逝,物品的保留在時間的刻度上有什麼內涵

我們相處過的每一個人,都無一例外在我們過往人生中留下痕跡。而純真博物館不過是把這些痕跡物品化。2009年在《時代報》中用一組數字表述純真博物館的痕跡:

鹽瓶、小狗擺設、頂針、筆、髮卡、菸灰缸、耳墜、紙牌、鑰匙、扇子、香水瓶、手帕、胸針……,以及4213個菸頭。

相戀一個半月差兩天,總共做愛44次。

從分手到再度相遇,時隔339天。

2864天,409個星期,只是為了看看已婚的女孩,男主角一共造訪她家1593次。

在《純真博物館》中,作者帕慕克對於時間有著這樣的一段表述,“生活讓我懂得,想起時間,也就是亞里士多德說的那條把一個接一個時刻連在一起的直線,對於我們大多數人來說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把那些攜帶著時刻的物件連在一起的直線會讓我們傷心,因為我們會想起直線那不可逃避的結局——死亡,還因為伴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會痛苦的意識到那條直線本身——很多時候就像我們自己感覺到的那樣——並沒有太多的意義。”但是哲學家亨利.伯格森認為相比於線性流動,無法返回過去,只能流向將來的“測量時間”,還有一種“心理時間”可以有效應對時間的流逝。什麼是“心理時間”呢?在“心理時間”中,各種狀態處於一個不斷滲透和不斷展開的過程。其中過去、現在和將來相互融合,沒有明顯的界限。傳統的“測量時間”對於我們來說是客觀的,不以我們的意志為轉移,而相反,“心理時間”則只存在與我們的內心世界,我們可以用主觀的態度和想法體會他們的存在,成為我們生命本質的存在。

“純真博物館”:一座專門為愛情小說構建的虛擬博物館


伯格森提出的“心理時間”為之後的意識流小說提供了一個很好的載體。它可以很好的描寫現代人鬱悶、複雜的心理狀態。其中馬塞爾·普魯斯特便是伯格森“心理時間”強有力的擁護者,這種“心理時間”的用法也被他用在了後人奉為經典的《追憶逝水年華》中。

普魯斯特提出兩種方式可以實現主體對於過去時間的留存。一種是“自覺地記憶”,另一種則是“不自覺地記憶”。“自覺地記憶”就是一種眼睛和理性的回憶,這種回憶構成了一種碎片式的存在,被時間鏈條串聯但卻依然彼此孤立。而另一種“不自覺地記憶”則是從個人主觀能動性出發,通過身臨其境的置身過去情境而引發回憶。普魯斯特對此曾作過這樣的闡釋:“我們在另一種截然不同的環境中領略到同樣的感受,因此這些回憶便把這種感受從一切偶然性中釋放出來,使我們看到其中超越現實的實質。”

對於帕慕克而言,《純真博物館》構建的就是一個讓過去進入現在的空間,藉由博物館這個特殊的個體得以讓過去重獲新生。物品引發了主人公凱末爾“不自覺地記憶”,藉助這些物品,把主人公凱末爾代入到過去的某一時刻或是某一場所,並藉助他的個人情感,通過“觸景生情”的方式加以保留,並藉助博物館的“收藏”功能,觸發凱末爾“自覺地記憶”。在《純真博物館》裡,帕慕克構建的是“自覺”和“不自覺”記憶共存的空間。

“純真博物館”:一座專門為愛情小說構建的虛擬博物館

在《追憶逝水年華》中,瑪德琳點心的味道在不經意間觸動了普魯斯特回憶的大門,往事如潮水般將過去帶入現在。在《純真博物館》中,芙頌留下的一隻耳墜不經意間勾起了凱末爾的回憶。使得他在思想記憶中回到了曾經倆人最幸福的時刻。之後的多個物品的出現,凱末爾的不斷收集,最終被收藏在純真博物館中成為兩人愛情的紀念物。物品的保留和收藏在某種程度上代表了凝固時間的意味。因為只要博物館存在,留存的記憶和經歷的事件就不會消失。而簡單的一篇愛情純真小說也擺脫了時間的束縛,而最終成為和時間共存的永恆。

三、純真博物館裡蘊含著怎樣對土耳其本性的堅守

《純真博物館》不僅僅是土耳其國寶作家奧爾罕.帕慕克的小說作品,同時,這座實體博物館也於2012年開放,可以說這是為這一本書特別建立的博物館。這座實體博物館可以說是帕慕克小說世界的完美呈現,展覽品依照章節順序排列布置,並且根據不同部分的不同氣質安排了每個展櫃的光線、位置和組合方式,頗有裝置藝術現場的感覺。

如果說,《純真博物館》是人們瞭解主人公凱末爾和芙頌愛情的地點,而現存的博物館,則是作者帕慕克想要悼念的,迅速被現代化湮沒的自己的故鄉——伊斯坦布爾城。在小說中每一個章節都由一件件細小卻充滿故事的物件構成,透過這些物件,我們能看到時間的空隙。透過這個時間的空隙,我們能看到曾經的土耳其這座被新舊文化夾雜掙扎的城市。

在當時的伊斯坦布爾,上流社會用細化的生活方式和狀態來表現自己的先進和文明,但是中層階級卻夾雜在傳統與現代的衝突中迷茫,一方面他們被迫接受了外來的西方現代的生活方式,另一方面,他們仍無法擺脫傳統所帶來的歷史束縛。在小說中,和凱末爾訂婚的千金小姐茜貝爾,衝破了世俗的禁忌與凱末爾發生了性關係,而當她發現自己深愛的男人依然愛著別人時,她仍無法擺脫世俗帶給自己的烙印,用遠渡海外來掩飾自己失去童貞的尷尬。而深受凱末爾喜歡的芙頌,卻依然擺脫不了下層社會被鄙視的尷尬。

“純真博物館”:一座專門為愛情小說構建的虛擬博物館


有人說,《純真博物館》表達的並非“愛情”本身,我們可以問自己一個問題,“到底有沒有一個純真的世界能夠安置人世間一切純真的感情。當你發現自己的純真被世俗所汙染,我們能否繼續保持純真,我們又能為純真付出多少代價。”凱末爾這樣評價對芙頌的感情,“我對她的痴迷,我對她的感情,不管是什麼,無論如何也走不到我和她自由分享這個世界的道路上。還在一開始我就在靈魂深處明白,在我講述的這個世界上,這是不可能的,所以我走上了在內心裡尋找芙頌的道路。我認為,芙頌也知道我會在內心裡找到她。最後一切都會好的。”當世俗攔住了兩個相愛的人的腳步,我們又怎樣去看待這份感情。

而在作者帕慕克看來,他並不僅僅侷限於去表達一份感情,一份純真背後的複雜,他想去透過一段感情來勾起對一座城市的回憶。

“純真博物館”:一座專門為愛情小說構建的虛擬博物館


正如作者帕慕克自己所說,“一個民族是一個整體,它只能通過那些我們已經遺忘,而不是我們所記憶的東西才能統一起來。”從這個層面來說,《純真博物館》不僅僅是一段關於愛情的記憶,更是對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回憶。這種記憶不是消極的,而是一種自我意識的記憶。通過這種記憶,我們更能深切體會到時間的過往。帕慕克將一種對民族的情感折射在愛情小說中,能夠透過二人糾纏的愛戀,讓我們這些旁觀者深入理解當時土耳其錯綜複雜的背景下的文化衝突。

正如帕慕克自己在《博物館和小說》這篇文章中所談到的:“我希望論述的小說類似博物館的性質,與其說可以激發想象,不如說更多的是保存記憶、保持傳統和抗拒遺忘。”帕慕克的博物館收藏的不僅僅只是一段時間,更是時間背後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歷史。

如果你想去參觀純真博物館,記得帶上一本中文版的《純真博物館》,在書的第548頁,主人公凱末爾先生為所有擁有情感和理想的讀者提供了一張門票,領略那個時代的記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