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媽媽的嫁衣做油畫,她負債300萬把24節氣染成布,登上巴黎時裝週

用媽媽的嫁衣做油畫,她負債300萬把24節氣染成布,登上巴黎時裝週

賴蕾是貴州榕江縣三寶侗寨的侗族織娘。她用了二十多年時間,傾家蕩產花了300多萬元培訓了上萬名織女染娘,收購她們織出的最土侗布,卻登上了巴黎時裝週……


播放

暫停

進入全屏

退出全屏

00:00

00:00

重播

刷新

試試


點擊觀看視頻:貴州侗族織娘負債300萬把24節氣染成布,登上巴黎時裝週


用媽媽的嫁衣做油畫,她負債300萬把24節氣染成布,登上巴黎時裝週


母親織好的嫁衣,

將來女兒會覺得土麼?

織女年輕時任性,

把母親給她做嫁衣的布畫了油畫,


做母親後才懂得“遊子身上衣”。


用媽媽的嫁衣做油畫,她負債300萬把24節氣染成布,登上巴黎時裝週


侗族有個傳統,小孩出生時,

外婆要拿“棉囧”布做揹帶的背扇,

用來做孩子的保護傘。

但棉囧布織造複雜,

整個侗寨只有七人會織。


用媽媽的嫁衣做油畫,她負債300萬把24節氣染成布,登上巴黎時裝週


織女裁了一片囧布做實驗:

設計出符合女兒審美的手作包。

希望傳統手藝能走進現代生活,

而不僅僅是對過往時光的念想。


用媽媽的嫁衣做油畫,她負債300萬把24節氣染成布,登上巴黎時裝週


在我們大多數人眼中,手工織布,草木染色已經是很久遠的事情,但在貴州榕江縣一個名叫三寶的侗寨,有位名叫賴蕾的侗族織娘。


卻用了二十多年時間,傾家蕩產花了300多萬元培訓了上萬名織女染娘,收購她們織出的最土的侗布。


用媽媽的嫁衣做油畫,她負債300萬把24節氣染成布,登上巴黎時裝週

▲設計師用賴蕾侗布做的時裝(圖片:Three Animals)


如今,她土味的侗布在獨立設計師們眼裡,成為卓爾不群的代名。幾年之內,用她土布為面料做的服飾和包,兩次登上巴黎時裝設計周。


用媽媽的嫁衣做油畫,她負債300萬把24節氣染成布,登上巴黎時裝週


去織娘侗布作坊的路,要穿過有名的三寶侗寨。這座距榕江縣城5公里遠的侗寨,有“天下第一侗寨”之稱。這裡是南侗的祖源之地,也是侗族的標準音源地。


用媽媽的嫁衣做油畫,她負債300萬把24節氣染成布,登上巴黎時裝週

▲賴蕾在給新收集的樣布做存檔記錄


榕江的各個少數民族村寨,因為都在大山之中,因而很多村寨至今還保存著自己織布的習慣,不同村寨織出產的手織布千差萬別。


村民們不知道這些手織布的價值,但賴蕾卻是村裡第一個大學生,懂得土布的意義。二十多年走遍榕江各個村寨,收集了無數土布樣品,給每一種土布都做了詳細的檔案。如今,這些土布已成為時尚設計師們青睞的面料。


用媽媽的嫁衣做油畫,她負債300萬把24節氣染成布,登上巴黎時裝週


我們在寨子為數不多的一座老宅門口遇見正在對村裡老人做“採訪”的賴蕾。


賴蕾說,現在寨子裡外出打工的人多,寨裡新出生的侗族小孩,父母也開始教他們普通話。


因而,在做侗布之餘,她會經常和村裡的老人聊天,記錄村裡的傳說和掌故,也錄下老人們純正的侗音。


用媽媽的嫁衣做油畫,她負債300萬把24節氣染成布,登上巴黎時裝週


一位穿侗族盛裝的新娘正在河邊的榕樹下拍寫真。看到賴蕾後揮手打招呼:“賴老師,我這侗族新娘的造型正不正宗!”


這姑娘並不是本地人,而是一位來自成都的模特,她是被賴蕾專門從成都請過來拍一組寫真——《待嫁的新娘》。


用媽媽的嫁衣做油畫,她負債300萬把24節氣染成布,登上巴黎時裝週

▲賴蕾的土布作坊內,侗女們在做侗族亮布


現在南侗祖源地三寶侗寨,只有上了年紀的老人才會織侗布做侗衣。年輕一代不穿侗裝,織侗布做嫁衣,也就完全沒了可能。所以賴蕾想拍一組侗族新娘穿嫁衣的場景,也算是“為了忘卻的紀念”!


用媽媽的嫁衣做油畫,她負債300萬把24節氣染成布,登上巴黎時裝週


賴蕾讓模特在榕樹下試嫁衣,一下午試了無數套。這些嫁衣,有的是母親傳下的,有的是自己織的,更多的是自己開始做侗布後,從各個侗寨裡邊收來的。


這一次請專業模特來試衣,用職業攝影師來拍攝,就是想把侗布最美的一面呈現出來,彌補自己對母親的歉意。


用媽媽的嫁衣做油畫,她負債300萬把24節氣染成布,登上巴黎時裝週


賴蕾有5個兄妹,小時因為家裡很窮,孩子多,賴蕾從小一直被當成男孩子來養。


以至於其他母親在教女兒織布繡花時,賴蕾只能打個赤腳和村裡的男孩子一起下河摸魚。等到自己長大成人,母親也老了。


在離家上大學時,母親沒有任何東西給她,只送了她一百匹上好的侗布,讓她好好保存。但那時的賴蕾,對侗布完全不感興趣。學油畫專業的她甚至把母親親手織的侗布全畫了油畫。


用媽媽的嫁衣做油畫,她負債300萬把24節氣染成布,登上巴黎時裝週


直到有一年,賴蕾回三寶侗寨,聽到一個消息:織娘們已經不再用植物染料染布,而用一種名為“洋紅”的化學試劑代替。


短短几年,侗寨裡用傳統方法做布的織娘幾乎絕跡。這時,賴蕾才知道母親留給自己的土布的珍貴。


但此時,母親給自己的一百匹手工土布已經所剩無幾,甚至不夠做一套嫁衣……


用媽媽的嫁衣做油畫,她負債300萬把24節氣染成布,登上巴黎時裝週


從那以後,賴蕾開始瘋狂收購村民們用土法織成的土布,甚至鼓勵村民們用土法織布,織多少都高價回收。


這樣做的後果是:賴蕾家裡所有房間都堆滿了各式各樣的土布,自己雖然在信用社工作,拿著高薪卻負債累累。


用媽媽的嫁衣做油畫,她負債300萬把24節氣染成布,登上巴黎時裝週


雖說寨子裡做土布的人越來越少,但每年織出來的量還是有不少,再加上聽說還有人願意收購手織侗布,附近村寨的老太太們定期就會把織好的土布送到賴蕾這裡來。


賴蕾是學美術出身,對侗布面料之美無比自信,相信侗布一定會被大眾接受。但自己推廣了幾年,賣出去的侗布卻少得可憐。


但村民們送到侗布,她又不好不收,怕打消她們織布的熱情。收購幾年後,收滿了幾倉庫的侗布,卻欠下了300萬的債。


用媽媽的嫁衣做油畫,她負債300萬把24節氣染成布,登上巴黎時裝週


賴蕾的織房有間簡陋的廚房,有大小酒罈十餘口,裡邊都封的是她自釀的果酒:葡萄、楊梅、枇杷……


這些酒用120種水果和中草藥調配成。無論你在外喝過的哪種果酒,這裡都有。


“放開膽,酒皆自釀不放酒麴,不上頭;放開肚,酒不多一千斤出頭,全陳釀。”


用媽媽的嫁衣做油畫,她負債300萬把24節氣染成布,登上巴黎時裝週


眼前的織娘賴蕾,和想象中“唧唧復唧唧”的織女完全不一樣,倒有點笑傲江湖的遊俠派頭。


每聊得興起,放下酒杯張嘴便唱。賴蕾說,每一個稱職的侗女,不僅要織得一手好布,還要有一幅好歌喉,更要釀得一罈子好酒。


我乘著酒興說:“要娶侗女得要超強的經濟實力,不說別的,單每年用120種水果和草藥調酒,就要把小康之家吃窮!”


織娘端起杯中酒一飲而盡後大笑:“如果120種水果和草藥,都只用來調酒,那這侗女是不稱職的。果藥酒是男人的心頭好,但果皮才是侗女手中寶!”


用媽媽的嫁衣做油畫,她負債300萬把24節氣染成布,登上巴黎時裝週

▲賴蕾在用草木製作染料


原來,各大獨立設計師喜歡賴蕾的土布,不僅僅是因為織布是純手工。更是因為她這兒布匹染色,完全用的是果皮、中藥、樹根皮等純草木染料,正好擊中了都市人追求自然的心。


用媽媽的嫁衣做油畫,她負債300萬把24節氣染成布,登上巴黎時裝週


賴蕾說,過幾天就要到秋風了,她要準備好布匹,染一批名為“二十四節氣”的布。


在過去的幾千年裡,我們一直在用二十四節氣來指導農業生產。現在有了天氣預報,所有人都覺得二十四節氣過時了。


賴蕾認為,二十四節氣不僅是一種氣候符號,更是一門生活哲學。她希望她做出的土布就像時令的瓜果蔬菜,不同的時節有不同的布匹匹配。


用媽媽的嫁衣做油畫,她負債300萬把24節氣染成布,登上巴黎時裝週


侗布工坊裡,賴蕾正在染房內用藍靛染布,染房內掛著溫度計和溼度儀,賴蕾正拿著一個小本子記錄種種數據:


氣溫、溼度、風速、浸泡時間、褪蠟溫度……眼前的侗家織娘,彷彿不是在織布染衣而是大學教授在做化學分析。


用媽媽的嫁衣做油畫,她負債300萬把24節氣染成布,登上巴黎時裝週


決定做一個土布工匠後,賴蕾就開始不斷地做實驗:


先花兩年時間,按二十四節氣,做出二十四種藍色。然後再花幾個兩年時間,用大自然中各種草木、礦物染料,在土布上還原世界本來的顏色……


用媽媽的嫁衣做油畫,她負債300萬把24節氣染成布,登上巴黎時裝週


這是一個龐大的工程,賴蕾沒辦法一個人完成,於是決定邀請寨子裡的婦女們一起。


以前村民們也用藍靛染色做衣,寨子裡的婦女們做的土布,主要是給自己穿。但賴蕾的土布,面對的卻是對品質有要求的時尚青年。


時尚青年們喜歡什麼樣的風格,大家都不知道。只能摸石頭過河,用最傳統的方法,在二十四個節氣的當天,每個節氣染一批。


用媽媽的嫁衣做油畫,她負債300萬把24節氣染成布,登上巴黎時裝週


在每一次節氣染布時,都像做化學實驗一樣,做好各種詳細的記錄。讓現代的思維方式來改進最傳統的手工藝。


用媽媽的嫁衣做油畫,她負債300萬把24節氣染成布,登上巴黎時裝週


在每一次組織培訓和生產時,都給每一位從事織娘、染娘、繡娘建立檔案。


幾年下來,不知不覺得給上萬人做了技能檔案。賴蕾也通過研發侗布,把榕江各苗鄉侗寨的織女和染娘們團結在一起。


用媽媽的嫁衣做油畫,她負債300萬把24節氣染成布,登上巴黎時裝週


二十四節氣侗布的製作雖然耗時費力,卻得大量關注。


某世界頂級奢侈品品牌覺得她做的侗布好,想用她的侗布拿來做包,當這群設計師來到鄉村侗布作坊後,開始對織孃的侗布指手劃腳,讓織娘改變侗布的工藝做該奢侈品品牌的面料提供商。


織娘直接懟了回去:侗布有它自己的脾氣,你們應該根據侗布的特點來設計包,而不是讓侗布改頭換面變成你們的面料。


用媽媽的嫁衣做油畫,她負債300萬把24節氣染成布,登上巴黎時裝週


前兩年有設計師和賴蕾合作用土布製作時裝亮相巴黎時裝週引起轟動,更加堅定了侗族婦女們織土布的信心:


按自己的意圖讓草木染二十四節氣進行到底,絕不被奢侈品大牌收編。


用媽媽的嫁衣做油畫,她負債300萬把24節氣染成布,登上巴黎時裝週


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標籤,有的是獨特的宗教信仰,有的是古老的民俗風情,有的是件別具一格的衣裳……這些標籤構成了獨特而多元的文化。


在遊客眼中,它們是眼花繚亂的觀光噱頭;在文化學者眼裡,它是被圈養和解剖的小白鼠;在設計師眼裡,它是腦洞大開的神蹟……


用媽媽的嫁衣做油畫,她負債300萬把24節氣染成布,登上巴黎時裝週


對於置身其中的賴蕾來說,這是一種與生俱來的生活。她只想用侗布還原生活本來的原來的色彩。而侗家生活本來就淳樸、自然而健康。


用媽媽的嫁衣做油畫,她負債300萬把24節氣染成布,登上巴黎時裝週


她嘗試著把侗布做成不同款式的箱包和衣服:


“箱包和衣服都是生活必需品,只要每年能出一兩件爆款,榕江縣所有織娘就都可以憑自己的手藝活得有尊嚴!”


用媽媽的嫁衣做油畫,她負債300萬把24節氣染成布,登上巴黎時裝週


留在村裡織布的姑娘也卻越來越少。賴蕾送我們離開侗寨時,我們穿個整過侗寨,只看一位老奶奶依然坐在門口織布。


——孫就要出生,她已忙碌了三個月,織好一丈侗布,做了幾條揹帶,如果生的是女孩,那得再花一年時間,繡套盛裝。


我問:現在不都可以買麼?她答:那不一樣,我是奶奶。


手織布,不僅僅是一種面料,更是一種情感連接。


用媽媽的嫁衣做油畫,她負債300萬把24節氣染成布,登上巴黎時裝週


賴蕾嘗試用侗家獨特的“囧”字紋手織侗布做成時尚侗布包,這款包用到的侗布,只有7位織娘會織,以前因為織出的侗布賣不出去,7位織娘都外出打工了。


賴蕾企盼年輕的設計師能用侗布做出更多的暢銷品,這樣這7位織娘就會重新回到侗寨做織娘。賴蕾給自己定了個小目標:


讓一千名織女染娘,憑藉自己的手藝脫貧,做受人尊敬的工匠。受人尊敬,不能僅僅刷情懷,而是要用老手藝做出新時尚的方式來實現。


用媽媽的嫁衣做油畫,她負債300萬把24節氣染成布,登上巴黎時裝週


我問賴蕾:“奶奶織好的盛裝,將來孫女會穿麼?”


賴蕾說:“肯定不會穿了,就像當年母親織好布給我做嫁衣,全被我做了畫布。現在早就沒了穿民族盛裝的環境。


但我們可以取奶奶們手織的一片侗布做實驗,設計出各種侗布日用品。這樣才能讓傳統手藝走進生活日常,而不僅僅是對過往時光的念想。”


作者:雷虎(享真優選合作伙伴),後記


過去10年,一直在各地行走,尋訪了200多位手藝人;過去3年,一直在貴州榕江縣,對一個縣域的手工藝進行全面梳理。


以前給自己的定位是記錄者,只冷眼旁觀,絕不介入。但看榕江苗鄉侗寨裡的媽媽們,空有一身好手藝,卻只能到工地上搬磚、扛水泥時,終於不再無動於衷。


2018年,幫當地建立了第一個手工合作社,把自己一年的勞務費都作為啟動訂單。做出了一批原生態,卻離現代生活遙遠的產品。雖然產品至今堆在家裡,但卻讓寨子裡的媽媽們,看到用手藝來脫貧的光。當地甚至由此開始,啟動了“手藝,讓媽媽回家”計劃。


我們,也正式從手工記錄者,成為手工參與者。這是第一款,自己覺得從款式到價格,都離現代生活比較近的產品。


只希望大家購買時,不是出自情懷和憐憫,而是發自內心的歡喜。

免責聲明:圖片、文章來自網絡,僅供學習,不做商業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我們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