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源說 | 想要寶寶身體棒,性格好,帶得順,別急著斷奶哦


文 | 馮欣源

北京大學醫學博士

復旦大學社會心理學博士後

曾任武漢同濟醫院主治醫師

寶寶樹專家答答問數已過兩萬

親自養育兩個寶寶的媽媽

《跟馮欣源堅守自然養育》叢書作者

《夏娃的困惑》叢書作者

編輯 | 於雷

畢業於北京大學,作家,編輯
長期致力於益智、教育領域


欣源說 | 想要寶寶身體棒,性格好,帶得順,別急著斷奶哦

欣源說 | 想要寶寶身體棒,性格好,帶得順,別急著斷奶哦


斷奶(一):自然離乳有多好,誰喂誰知道!想要寶寶身體棒,性格好,帶得順,喂久點兒奶就歐兒啦!


我國當下,新媽媽很快就會為斷奶這件事苦惱。家人和朋友的影響是一方面,他們會經常提醒你奶水沒有營養,需要斷奶,餵哺配方奶,詳見前述。這事需要我們有充分的理論準備,得對自己的人生選擇更有主見一些。另一些媽媽因為4個月產假結束需要上班,背奶很麻煩,又苦於找不到合適的照料者,而工作要求較高、風險較大、難於中斷,或僅僅是領導不喜歡你經常離開工作團隊,而你的同事需要經常幫你的忙,你會很不好意思。還有一些媽媽不喜歡常被寶寶束縛的生活方式,她們需要化妝、應酬、健身減肥、隨心所欲享用美食等等,也渴望跟丈夫過專屬的二人世界,也不喜歡經常為了餵奶這件事而跟本來很親密的家人抬槓。也有些屬於無法控制的情況比如母親或家人生病、家庭重要事件發生等,也有少數媽媽實在是難於在心理上接受自己不時袒露乳房,就像動物一樣給孩子哺乳……總之,目前新媽媽們堅持餵奶的抉擇,要比斷奶的抉擇要困難得多。


你看到這裡,梧桐媽媽依然希望你會順其自然,讓寶寶自然離乳——也就是不是媽媽讓寶寶斷奶,而是寶寶自己從媽媽那兒斷奶。寶寶就像水果成熟後會離開枝頭一樣,終有一天會離開媽媽的懷抱。適時的斷奶通常是在寶寶吸吮需求消失時,多數在1歲~3歲半之間,有些寶寶會在9個月左右就不想吃奶,有些寶寶能吃到4~6歲,因人而異。


目前國際上主流意見認為(WHO、LLLI),人類的自然離乳期為2~4歲,也有學者根據大猩猩等靈長類動物自然離乳期推算,人類的自然離乳期可能為5~7歲。是的哩,居然這麼久!快接住你那要驚掉的下巴吧。


欣源說 | 想要寶寶身體棒,性格好,帶得順,別急著斷奶哦


今天梧桐媽媽就和您說說晚斷奶,自然離乳,有哪些好處?


寶寶終會有一天離開媽媽懷抱,走向獨立。我們其實並不用操之過急。這對寶寶形成健全的免疫功能、聰明的頭腦、良好的身體、自信獨立的人格非常重要。寶寶自然走向斷奶時期,值得慶幸,因為他們已經具有人生早期發展階段所需的基本生存技能和心理準備,能夠比較獨立地面對下一階段的發展。過早斷奶的孩子可能並沒有在身體上和心理上準備好,他們被迫進入人生下一個發展階段,可能身體上容易生病,情緒上比較焦慮、難以獨立,常很難獨立面對各項挑戰。


其實,自然離乳,不僅對寶寶好,也對媽媽好。想想,一個不易生病,心裡開心滿足、信賴媽媽、易於安撫和哄睡、較少哭鬧的嬰兒,帶起來是不是很享受呢?


所以,斷奶時機選擇,真得多掂量掂量。


1)長時間餵奶的孩子,身體很健康,很少生病。


從醫學角度來說,WHO、LLLI等國際權威機構,也建議堅持餵哺至2歲後自然離乳,如果有過敏家族史,最好需要到3歲甚至更久。雖然這種延長寶寶餵奶時間的做法,在當今社會並不多見,但對於對孩子絕對有幫助。如果做不到,至少到1歲也會好很多(AAP這麼建議),這時候大部分孩子胃腸道發育趨於完善,食物過敏的概率大大減少,而且因為他們逐漸有了新的營養需求,母乳漸漸退居二線,成為“飯後甜點”或“零嘴”,即使不吃奶也可以成長,當然堅持吃奶的孩子會長得好一些,營養不良的幾率也會更低。再不濟,吃半歲,3個月,乃至1星期,都比一點兒都不吃要強。


雖然餵哺時間延長,孩子每天吃奶量減少,但母乳中的抗體的作用,仍然不可估量。要知道,乳房真是太聰明瞭,即使媽媽每日餵哺的總奶量和餵哺次數趨於減少,而乳房每天分泌的抗體量卻基本恆定——它們能在奶水中濃縮!


這些抗體,能保護孩子遠離感染、過敏性疾病的困擾。研究表明,如果能夠堅持餵哺到2~4歲自然離乳,這些抗體興許能保護孩子到青春期!


梧桐媽媽對此深有體會。大寶1歲半斷的奶,小寶現在還在吃奶。大寶剛3歲,小寶剛1歲,一次他倆同時感冒,小寶流幾天膿鼻涕,沒怎麼發燒,自己好了。而大寶卻燒了超過3天,帶去檢查,居然是肺炎!後來大寶3歲多,剛上幼兒園時小朋友們交叉感染,也愛生病,有幾次咳特別久;小寶有時會被傳染,但好得很快,症狀也輕微些。


欣源說 | 想要寶寶身體棒,性格好,帶得順,別急著斷奶哦


到了冬天,大寶皮膚在過冷過熱的時候,都容易乾燥、發紅、皴裂。每每叫喚疼痛,抹點兒潤膚霜才好一點。而小寶在外風吹日曬,從未用過護膚品,皮膚光潔如新,毫無壓力。兩個孩子穿一樣的衣服,吃一樣的食物,去同樣的地方玩。看著兩個碼在一起的小臉蛋,對比真是強烈。


大寶更易過敏,挑食,腸胃敏感。每每,我對他的食譜得非常留心。到了4歲多,他慢慢出現輕微乳糖不耐受的情形,不大喜歡吃奶粉了,也不接受鮮奶和鮮奶製品。而二寶卻像只貪婪的小動物,啥都想抓來嘗一嘗,胃腸也好一些。


兩個孩子,一樣的的媽,一樣帶,身體狀況竟然如此不同!按現在市面上的標準看,大寶斷奶還不算晚呢!


後來,我帶著兩個孩子經常出門玩耍,隨便他們玩砂玩水玩泥巴,打球摸花揪草,上樹爬牆,跑跑跳跳,也常跟小朋友扎堆,大寶身體狀況才慢慢更好些,相比同齡孩子生病少些了。目前大寶、二寶生病節律和症狀嚴重程度,變得差不多了。


孩子生病,媽媽不光心裡難受,身子骨也跟著累散了架。我大寶過去生病時間較長些,生病前後還常亂髮脾氣,整日哭吵,抱著不讓放下來!孩子生病少一點,實在是太好了。我想,這頻繁生病帶來的麻煩,遠遠大於長時間餵奶帶來的煩惱呢!想斷奶的媽媽們謹慎權衡呀!


欣源說 | 想要寶寶身體棒,性格好,帶得順,別急著斷奶哦


2)自然離乳,對孩子的心理非常好。


有些媽媽認為餵奶時間太長會把寶寶寵壞,讓寶寶佔有慾太強或形成依賴心理。其實,研究結果恰恰相反呢!

延長餵哺母乳的時間,並不會造成孩子的依賴性。與父母親密相處、有安全感的孩子,其實更容易與父母分開,會更自信獨立,在處理人際關係時會更有安全感和信心,容易親近和信任他人,不易生氣,因為信賴父母而容易管教些。


嬰兒吸吮需求時間可能會很長,獲得滿足後就會消失。而沒有獲得滿足的需求,以後會壓抑在寶寶的潛意識中,隨時準備死灰復燃,反而會造成更多的麻煩。在孩子沒準備好之前,急著讓他跨過這一階段,會造成“早斷奶症候群”:憤怒、焦慮、經常使性子、對照料者過度依賴、具侵略性、難於與他人建立親密關係等。


如果你認為教養孩子是一項長期的投資,當初喂上奶需要強大的決心和毅力,為何要輕易地功虧一簣呢?我覺得,你若能尊重寶寶從與媽媽一體到成為獨立個體的速度,母子雙方都會受益匪淺。


3)長時間餵奶的孩子,很乖很好帶,隨時能“放倒”,媽媽好輕鬆。


其實,向有餵哺經驗的媽媽們諮詢一下,這些書本和文獻中的,看上去有那麼點兒教條的內容,就深有體會了。


寶寶在2~3歲以內,語言表達、情緒控制、主動排便等能力都較差,自私、霸道、叛逆,以自我為中心。他們隨時準備當個天不怕地不怕的“唐吉坷德”,探索未知新世界,有些孩子還表現的非常莽撞,不顧後果;時不時又感到挫敗,想來媽媽這兒打打氣。國外有個說法,“Terrible two,horrible three”,就很好地描述了這個階段的情形。


而母乳媽媽該怎麼做呢?無論孩子因為什麼原因哭鬧,把他摟進懷裡,萬用奶頭一塞,瞬間止哭,立竿見影。


梧桐媽媽對此深有體會。我大寶1歲半斷的奶,按如今大夥兒普遍的理解,算餵哺時間長的了。而且,他也算是自然離乳——家人給餵了奶粉,他很喜歡,然後就不肯吃我的奶的了。結果呢?到了Terrible two,加之二寶剛剛出生,他動輒因雞毛蒜皮的小事突然歇斯底里,哭鬧不休,不停尖叫,尋求關注,夜裡也吵上好幾次!我以為多抱抱他就好了。結果,一天算下來,得抱2~4小時還不夠!後來他每到一個新的年齡階段,焦躁的、個性執拗的他總能產生些有些新問題,難於管理,也難於安撫。


欣源說 | 想要寶寶身體棒,性格好,帶得順,別急著斷奶哦


更惱人的是哄睡環節。我喂二寶吃奶,分分鐘秒倒。而他在我旁邊滾來滾去,好長時間不肯入睡,掰我的手、抓我的頭髮、摳我的眼睛。有時還在睡前發一通“無名火”,起床也有“起床氣”。其實,他還在延續小寶寶時期困極了“吵瞌睡”的現象啊!


說實話,那段時間我也感到非常混亂、焦躁。耐心安撫過,苦口婆心規勸過,也嚴厲責罰過,過後又很後悔。也跟大夥一樣,病急亂投醫,把市面上的育兒書,又都買來看了個遍,但有時還是感到力不從心。謝天謝地,功夫不負有心人,獲得他更多的信任,讓他更容易管理一些,我花了接近1~2年的時間。


而小寶呢?有了大寶這“前車之鑑”,我一直餵奶到今天。如今他已經3歲了,我非常珍視這餵奶的時光,也樂在其中。雖然他本身個性較之大寶溫和一些,不過還是深深地感覺——有奶太好帶了!


無論什麼原因哭鬧,晃晃“大咪咪”,他立馬奔過來,瞬間止哭。有時候他想get某樣新技能,或試著玩什麼玩具,有點挫敗感,奔過來撩起衣服舔兩口奶,又扭過頭元氣滿滿,投入戰鬥。因此,他膽子大一些,也更樂於交往(當然,不可否認,也有個性差異在裡面)。生病的時候更是顯現出無比優勢,他哼哼唧唧,整晚戀奶,傻乎乎地睡幾天,病就好了。出牙期也是如此。雖然也有點兒麻煩,不過比當初沒日沒夜抱著哭個沒完的大寶,簡直好太多了……


哄睡更是有無與倫比的優勢。隨時隨地放倒,隨時隨地接覺。從來沒見過“吵瞌睡”,也沒有“起床氣”。所以,這些文字,你才能看到啊!都是在他倆睡覺的時候碼出來的。有時候,看到網上那些媽媽對不睡覺的孩子的血淚控訴,想想自家大寶當年,心有慼慼,如今無比慶幸,辛虧有母乳啊!


另外,這孩子哭鬧很少,總是樂呵呵的,我說什麼都信,乖到讓人心疼!我說,“現在在外面,你在車裡睡一會兒吧,我們把哥哥接回來,你剛好醒了,兩個人就能一起玩兒了。不然等會他在玩,你在睡。”於是他瞬間躺下,秒“呼”。“媽媽昨晚熬夜了,讓媽媽睡一會兒。”他便在旁邊安安靜靜看書、玩玩具。“媽媽有點兒東西沒寫完,等等媽媽。”他便把玩具輕輕碼在我鼠標旁邊,稍微表達一下不滿,但也不吵我。有時,我還頗有些愧疚,我做自己的事太久,消耗了他美好的心意呀(如今大寶、二寶相互影響,都乖太多了)!


我不禁陷入沉思。倘若每個孩子都能吃到自然離乳,讓乳房安撫孩子度過這些情緒焦躁、叛逆、表達情況不佳的時期,傳說中的T2、H3,是不是就會不復存在了?


想想,在動物界,小動物都是這樣安寧滿意,很少哭吵,也從未見過動物媽媽嚴厲地責罰孩子,是不是也與餵哺母乳時間長,媽媽寶寶很默契有關呢?


欣源說 | 想要寶寶身體棒,性格好,帶得順,別急著斷奶哦


書上寫道,晚斷奶的孩子性格好,不容易出現焦慮抑鬱情緒、攻擊行為等,我實在是太贊同了。因為他太好安撫,安撫了他心裡很滿意,很信賴媽媽,就特別聽話,不會折騰大人啊!


所以,乳房除了是寶寶的“酒囊飯袋”,也是媽媽寶寶最重要的“情感紐帶”。媽媽寶寶能在最大程度上避免“相愛相殺”,一直“你儂我儂”,充滿了愛和安全感的他總是那樣一個貼心小棉襖,媽媽也從中獲益良多。媽媽和寶寶真的是“一條船上的螞蚱”,共生共榮。


也有些媽媽非常向往自由,覺得斷奶,就好安心工作,也可以把寶寶交給別人帶了。我從自己的經歷感受到,還是媽媽寶寶緊密聯繫,養育體驗最為理想。孩子缺過的愛和安撫,總有各種各樣的方式,變本加厲地找回來(要知道,我大寶當年吃到1歲半,已經算久的了!)。期間寶寶與媽媽默契度較差,各種相愛相殺,孩子難於理解,不好管理,真讓人夠受的。媽媽需要更多的耐心,更豐富的知識,花很長時間,最大程度接納他,安撫他,把他當年失落的愛找回來。


讓人鬱悶的是,無條件接納孩子和管理孩子,給他樹立“行為疆界”,甚至適當責罰,能同時進行真是一項藝術——很多時候,這兩者是矛盾的啊!更糟的是,如果這些時期沒過渡好,家長對頑劣、叛逆的孩子過分嚴厲,壓抑他的天性和慾望,等到他能力強一些,也總能想辦法讓大人操心——有的很消極,有的很叛逆。“君子報仇,十年不晚”,很多時候,青春期之後親子關係不良,都能在幼年期,甚至哺乳期找到端倪。


兜兜轉轉,媽媽寶寶身心俱疲。倘若當初媽媽餵奶久一點,陪孩子多一點,這些事是不是都給解決了?


事實上,小動物正是這麼做的呢!從圖片上看,相比人類的、焦躁、哭鬧的孩子,抓狂的媽媽,小動物寶寶乖巧可愛,媽媽“含飴弄娃”,這場景多麼安寧幸福呀!


欣源說 | 想要寶寶身體棒,性格好,帶得順,別急著斷奶哦


4)長時間餵奶,可以避免其他安撫方式帶來的弊端。


弗洛伊德說,人類有三個重要的發展過渡時期,“口欲期、肛欲期、性啟蒙期”。倘若這三個時期未能過渡好,會給人一生帶來難以磨滅的影響。


孩子口欲期基本跟自然離乳期對應,大概是2~4歲,也有學者認為,5~7歲都有可能。在這之前,孩子本該是吸吮媽媽乳房來獲得安撫的。同時,他也用口來認識自己的身體和外界事物。


大自然多麼神奇啊!在孩子尚年幼,需要乳房的營養,也需要與媽媽親密互動,從而獲得撫慰和照料的時候,自然之手巧妙地在孩子腦袋裡安插了個開關——讓他時常想吸吮,從而與媽媽緊密聯絡!等到孩子再大些,腦袋裡這迷戀乳房、想吸什麼東西的開關,自然就關上了(放心,除非腦袋出問題,這“開關”不會關不上的,孩子不可能終身想吸乳房。想想,咱們也不是打一出生就想做愛的,是不?Laugh~人生每個階段,老天爺早有安排,一切程序都被碼進我們的基因裡,按部就班地進行)。


所以,我們能夠理解,為什麼較早斷奶和受過睡眠訓練的孩子,很多都喜歡吸吮什麼東西睡覺了。可能是自己的手指、下唇,也可能是安撫奶嘴、塑膠奶嘴、毛絨玩具、安撫巾、口水巾甚至是自己的衣領等等。睡覺前後最為脆弱,吸吮安撫尤為強烈。平常遭受特殊生活事件,心理有些壓力,引起情緒波動的時候,也喜歡啃手指、吮下唇等,或找來身邊什麼東西吸個沒完,從而安撫自己(還有陪睡的老人給孩子吸自己乳頭的……呃……不想說什麼了……)。


孩子不光喜歡吸吮安撫,也喜歡抓住或靠著什麼毛茸茸的,或質地溫和的,他喜歡的東西(為什麼毛的東西很討喜?也許是因為我們的祖先跟猿類同宗吧)。如果過早斷奶,他沒了來自乳房的吸吮安撫,更依賴懷抱,或希望靠著些舒舒服服的東西,這讓他感到安全。他捨不得丟掉髒兮兮的小布熊、布娃娃,甚至是一塊臭烘烘的、被鼻涕漚爛的小手帕。當然,如果可以,他更喜歡媽媽或其他照料者貼身的溫暖的肉肉。只是如今媽媽和照料者們,在孩子很脆弱的時候給予懷抱,也經常是很奢侈的事情——離開乳房安撫,孩子時常驚醒,整夜抱著他哄,這感覺真酸爽。而且,大人們經常是希望孩子自個兒睡小床的。


可憐的孩子,離開了媽媽的乳房和懷抱,想要滿足“口欲”和“皮膚飢渴”,就得從冷冰冰的物品那兒尋求安慰,並且是自己撫慰自己(哎,怎麼感覺像夫妻分居兩地,各自拿“黃瓜”、“飛機杯”解決性慾呢……)。


欣源說 | 想要寶寶身體棒,性格好,帶得順,別急著斷奶哦


其實小動物也是如此呢。我們觀察下離開媽媽的小猴子就能理解了。他們也喜歡跟人類的小寶寶一樣,吸吮手指、奶嘴等,依偎著毛絨的或布料玩具入睡。科學家還做了個全球知名的實驗,讓小猴子與媽媽分離,然後做了兩個“假媽媽”,一個個是冷冰冰的金屬猴子,不過在乳房那兒綁了奶瓶;另一個是毛茸茸的大猴子玩具,乳房那兒沒有奶瓶。沒多久,聰明的小猴子就會跑到“金屬媽媽”那兒吃奶,然後長時間蜷縮在“毛絨媽媽”的懷中(據說,這個缺愛的小猴子很快就死了!死了……了……)!、


可憐的孤苦無依的小猴子,吮著塑膠奶嘴,依偎著毛絨玩具獨自睡著的樣子,往往會讓看到的人,感到非常愛憐、抱歉和同情。可是,我們自個兒的孩子做一樣的事情,為什麼我們卻感到習慣,無感,甚至慶幸和炫耀呢?可能是動物界媽媽寶寶相依相偎,親密無間的場景,太過於司空見慣,攝人心魄;而我們人類,卻過分強調獨立,這已經形成了一種流行的,卻很畸形的社會風氣,大夥兒潛意識裡覺得孩子自個兒待在小床裡,不哭不鬧地自我安撫,更無違和感吧。


有很多大人看不慣孩子的這些行為。覺得他的手髒,長時間吸吮硬物,也影響牙齒美觀。那些口水哈拉的毛絨玩具,又舊又難看,還滋生病菌,影響孩子健康,甚至讓他產生呼吸問題。


大人的想法有沒有道理?是有的。當你看到一個在地上爬著玩兒、摳泥挖沙的孩子,突然想到什麼問題,把灰不溜秋的小手塞進嘴裡,真沒幾個大人能淡定的。長時間吸吮安撫奶嘴、手指、下唇等,也的確容易造成齒列不齊。那些毛絨玩具的確很髒,不容易清洗,如果滋生致病微生物尤其是蟎蟲、真菌,真的容易導致呼吸道的問題。如果孩子天天啃著這些玩意睡覺,連洗都不讓洗,呃……真挺噁心。


於是,大人們自認為對孩子好。殘忍地、一遍遍地將他的小手從嘴裡扯出來,拍醒吮下唇的孩子,扔掉他心愛的安撫奶嘴、毛絨玩具、口水巾……


欣源說 | 想要寶寶身體棒,性格好,帶得順,別急著斷奶哦


還不斷的告訴他,你這樣做不好,不對,不可以。孩子的安全感瞬間崩塌,他很容易理解成,這樣做的自己,不好,不對,不可以……


想想,我們夫妻分居兩地。飢渴難耐,受道德限制,也怕傳染上性病,不敢找外面的“野路子”。怎麼辦呢?偷偷摸摸地上淘寶買了自慰的用品,時不時自個兒偷著樂呵樂呵。不過呢?嗯,總感到有點兒不夠盡興。過了段時間,伴侶回家了,翻出了你的黃瓜、飛機杯,要麼一陣取笑,要麼一陣數落,告訴你,這樣不好,不對,不可以。你又作何感想?是不是覺得這樣做的自己,在伴侶眼裡又猥瑣又變態,一點兒也不可愛?生理需求不能得到滿足,沒得爽,自個兒爽都不行,是不是又委屈又憋屈?


夫妻過不下去了,再不濟還有離婚、換伴侶這條路可走。而可憐的孩子,我們是他們賴以生存的“神”,這來自“神”的旨意和控訴,是不是會讓他們感到非常失落、焦躁、無望?


所以,這些不讓吃手,也不讓吸吮下唇、安撫奶嘴的孩子,這些被扔掉毛絨玩具的孩子,不斷地忍受心愛的媽媽冷漠地、一遍遍地抽離安撫自己的心愛之物。他們焦躁,困惑,歇斯底里。他不依不饒地捍衛著自己最後的一小塊領地。一些強行戒斷的孩子甚至因此出現睡眠障礙、進食障礙;另一些孩子則會更加焦躁地、頑強地吸吮,揹著媽媽變本加厲地吸個沒完。還見過一個已經3歲多的孩子,上幼兒園時,見玩具啃玩具,見鞋子啃鞋子,還喜歡啃媽媽和同學的胳膊,高興要啃,有衝突了也啃。同齡孩子幾乎早就過了啃物品的口欲期了。


吃辣傷身,讓無辣不歡的筒子一個月不吃火鍋、麻辣燙、麻辣香鍋、烤肉串試試?做愛不好,手淫不對,讓你遠離伴侶,念半年的經試試?把你辛辛苦苦供了十多年的房子賣了,把你結婚戒指扔了試試?


很多媽媽焦躁地問我。“梧桐媽媽,我孩子到4歲了,還在吃手(也有不少問吸下嘴唇、安撫奶嘴、毛絨玩具的)。白天時不時就把手放嘴裡,晚上不吸不肯睡覺。我覺得太髒了,手也咬變形了,聽說對牙齒也不好。我在他手上抹過胡椒、花椒油,綁過手套,怎麼著都不管用。夜裡一拔出來就醒,大哭不止,不肯睡覺。我都快崩潰了。快幫幫我,怎麼幫他戒掉?”


我回答,“咱們小時後家長不讓吃糖,長大了會更想吃。吸吮是孩子的生理需求,不好戒斷的,對心理是有影響的。其實接納他,少說兩句,讓他吃個夠,心裡滿意了,自然就不吃了。另外,找找看最近有沒有什麼原因,造成孩子心理壓力過大,他更需要這樣安撫自己。”


過兩天,這位媽媽又來問我,明顯有點不滿。“梧桐媽媽,我聽你說的,這兩天讓他吸個夠。可是,這一打開閘門,每時每刻地吸啊!手都吃得發白,掉皮了。網上的專家都說要戒,你說對孩子心理不好,可有依據?”


“這是生理需求,怎麼戒得掉呢?強行戒斷,孩子心理的確容易受影響,也容易出現睡眠障礙等問題。其實,幾乎每個孩子小時候都吃手,倘若家長沒幹預過,吃滿意了,基本上過1歲就不怎麼吃了。這些吃特別久的孩子,往往是家長經常干預的,反而變本加厲地吃得更厲害。想想看,這樣對牙齒、手,是不是傷害更大呢?”


曾經被親愛的媽媽如此粗暴對待,壓抑天性,這會兒放開閘門,自然要逮住機會,讓自己好好地爽上一把啊。


我們對孩子,理性,粗暴,還不如動物啊!動物會這麼沒事找事不?他們如此隨性,親密,無條件理解、接納、認可孩子的一切。反觀我們自己,總糾結這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反而把它們放得很大,難於收場,跟孩子相愛相殺,身心俱疲。

欣源說 | 想要寶寶身體棒,性格好,帶得順,別急著斷奶哦


看到這兒,你很可能會問,“梧桐媽媽,現在我知道,強行戒斷對孩子心理真的不好了。可是這些弊端客觀存在,我們該怎麼辦呢?”


別老想著戒夜奶、睡眠訓練這些事。遵從自己內心,陪孩子睡覺,拿乳房安撫他,他就不用向冷冰冰的物品尋求安慰了啊!


多簡單啊!


如果已經斷奶,那就把欠孩子的那些安撫和愛,變本加厲地還給他吧。


我們可以多抱抱他,陪他睡覺。


如果孩子正在經歷什麼特殊的事情,心裡很焦慮,吃手吃個沒完,那就試著找出孩子的心結,跟他聊聊,多鼓勵他,把他弄得開心又滿意。


我們允許他自己安撫自己,給他挑個品牌好點兒的,不怎麼傷牙的安撫奶嘴,經常消消毒。我們每天早晚對他的小熊問好,也可以跟孩子一起給小熊洗澡,拿吹風吹乾,再讓太陽公公把它曬得香香的。如果能有空自己給孩子縫一個小熊,他一定會開心到不行。


至於手指和下唇,孩子身上的玩意,壞不到哪兒去,活肉也能長好,由著他去吧,總比控制他要好得多——不然孩子變本加厲地吃,甚至因此出現心理問題和睡眠障礙,親子關係也很容易受影響,哪個更不划算呢?


綜上所述——有乳房,真好啊!太早斷奶,遇到的問題太多了。


明天欣源和您說說暴力斷奶對孩子身心傷害有哪些?


作者 | 馮欣源 © 版權所有

編輯 | 於雷

來源 |《跟馮欣源堅守自然養育》系列書
《夏娃的困惑》系列書
轉載&合作 | 請聯絡微信wtmmdxb-fxy

插圖 | unsplash,pixabay,500px官網

均為CC0協議(可商用)

動圖 | soogif官網

頭像 | 唐小鴨,雁楓樺,擎石設計

版權為本公眾號所有,翻版必究


欣源說 | 想要寶寶身體棒,性格好,帶得順,別急著斷奶哦


欣源說 | 自然離乳有多好,誰喂誰知道!想要寶寶身體好,性格好,帶得順,喂久一點兒奶就歐兒啦!

欣源說 | 暴力斷奶,萬萬不可取!

欣源說 | 過幾個月奶水就沒營養了嗎?

欣源說 | 寶寶喝母乳總咬奶頭,媽媽好心塞!必須斷奶才能制止這個小魔頭嗎?

欣源說 | 孩子不好好吃飯,就該斷奶了嗎?

欣源說 | 我的寶寶吃奶被圍觀,還被笑話了,怎麼辦?

欣源說 | 這幾天寶寶突然不吃奶了,是要斷奶了嗎?——“罷奶”瞭解一下

欣源說 | 如何科學斷奶,大人不難過,孩子不心塞?


欣源說 | 想要寶寶身體棒,性格好,帶得順,別急著斷奶哦


《跟馮欣源堅守自然養育》

《夏娃的困惑》

第一本:母乳理論+基本操作

第二本:母乳實踐+解答疑問

第三本:母乳闢謠+特殊寶寶

第四本:哺乳媽媽生病和用藥

第五本:母嬰安睡

第六本:育兒謠言-行為誤區篇(上)

第七本:育兒謠言-行為誤區篇(下)

第八本:育兒謠言-濫餵食水篇

第九本:嬰幼兒怪現象-屎尿屁嗝脹氣篇

第十本:不一樣的快樂音樂早教

紙質書、電子書

都已經上架開售哦!

非常感謝大家支持!

部分內容可在公眾號查閱

關鍵詞目錄在後臺左下方


系列叢書已經寫好數百萬字

主要內容:
母乳餵養及母嬰睡眠

嬰幼兒護理(屎尿屁嗝、嬰兒怪現象、家庭護理操作)

育兒謠言(行為誤區篇、濫餵食水篇、礦物質篇)

輔食營養(輔食添加誤區、簡單易上手案例)

早教(嬰幼兒發育,反自閉症過度診治)

輕鬆帶二胎等諸多內容

涵蓋:養育,教育,心理,得道

敬請期待!


不僅如此

欣源仍會像勤勞的小螞蟻

不斷學習、實踐

數年如一日為您製作

專業、精緻、全面、實用的育兒內容

爭取陪伴您和孩子到18歲哦~^_^


鳴謝

夢朦(momo)繪製的精美封面哦!

欣源實在太感動了


欣源說 | 想要寶寶身體棒,性格好,帶得順,別急著斷奶哦


欣源說 | 想要寶寶身體棒,性格好,帶得順,別急著斷奶哦


欣源說 | 想要寶寶身體棒,性格好,帶得順,別急著斷奶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