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爾必達末代社長非情願戰敗,為一雪前恥加入中國紫光?

劃重點:

1、體育大學畢業後,坂本幸雄進入美國德州儀器(Texas Instruments)日本分公司,由於執行力極強,一路做到德州儀器副總裁。

2、爾必達和三星最終的營業利潤率差距十分驚人,2005年三星的營業利潤率為30%左右,爾必達則為3%左右,差距有如天淵之別。

3、坂本幸雄表示“我到秋天就73歲了,這是最後的機會。希望為日本的年輕半導體技術人員創造發揮能力的舞臺”。


以下為正文

2020年10月,中國臺灣“DRAM教父”高啟全與紫光集團5年合約期滿,掛冠而去,另棲高枝。高啟全是華人在全球DRAM界最資深的人士之一,從1980年起,即先後在美國仙童半導體、英特爾、臺積電等公司任職,基本上聽遍了亞美歐爭奪半導體存儲產業主導權的鼓角爭鳴。

日本爾必達末代社長非情願戰敗,為一雪前恥加入中國紫光?

根據媒體報道,高啟全空下的職位將由坂本幸雄填補。

坂本幸雄今年73歲,66歲那年,他眼睜睜看著日本最大也是最後一家DRAM內存廠爾必達,在他任下破產,淪為美光科技的盤中餐,自己則成為日本半導體產業的“罪人”,背上了“末代社長”的名聲。

但覆盤歷史,會發現坂本幸雄的“戰敗”實屬情非得已,爾必達的內鬥加時運不濟,最終壓垮了日本的“鎮國之寶”,也使順風順水的坂本的職業生涯沒有劃上完滿的句號。

體育生做到德州儀器副總

坂本幸雄出生於1947年,1970年畢業於日本體育大學,專業是體操。在半導體界不乏體育發燒友,英特爾創始人、芯片之父羅伯特.諾伊斯酷愛跳水,美光科技CEO史蒂夫.阿爾普頓喜歡開飛機,英飛凌第1任CEO烏爾裡希.舒馬赫熱衷於賽車。但他們都是體育愛好者,比不上坂本幸雄的體育科班出身。

在1950年代初至70年代末,日美在經貿上正處於蜜月期,小弟崇拜大哥,大哥也很享受這種追捧。於是,大量日本人得以進入美國公司,並升遷到核心管理層,坂本幸雄就是其中之一。

體育大學畢業後,坂本幸雄進入美國德州儀器(Texas Instruments)日本分公司,由於執行力極強,一路做到德州儀器副總裁。

日本爾必達末代社長非情願戰敗,為一雪前恥加入中國紫光?

德州儀器在普通人的眼裡,知名度不如英特爾,甚至還比不上高通、AMD,實際上這是一家資歷、爆發力和忍耐力極其強大的美系半導體公司,其歷史長過硅谷的祖母公司仙童半導體,數十年來一直霸榜全球前十,即使日本半導體業如日中天的時候也不例外。

仙童半導體出走的人才,陸續創辦了英特爾、AMD、國民半導體等公司,打下了硅谷的第一層地基;德州儀器麾下同樣人才濟濟,包括集成電路發明人、諾獎得主傑克.基爾比、臺積電創始人張忠謀、中芯國際創始人張汝京、坂本幸雄等,可以說,今天全球芯片製造業的半壁江山,幾乎都抽枝展葉自德州儀器。

而且,坂本幸雄的履歷比張忠謀更為豐富。

1997年,一個日本芯片業開始出現大潰敗的時間節點。擁有美系半導體大廠工作履歷的坂本幸雄被日本半導體企業當做救命稻草,成為爭搶的對象,被神戶制鋼半導體挖走做掌門人。當時臺聯電的當家人宣智明也看上了坂本幸雄,於是花4億新臺幣買入虧損的新日鐵半導體,然後挖走坂本幸雄。

坂本幸雄立即展示了超強的運作能力,不僅幫老闆宣智明將神戶制鋼半導體和新日鐵半導體撮合到一起,成立聯日半導體(UMC Japan),一年後就讓新公司盈利120億日元,在一幫虧得叫苦連天的日本半導體公司中,耀眼得有如黑夜中的螢火蟲。

這一切,被剛成立的爾必達看在了眼裡。

職業生涯的滑鐵盧

爾必達成立於1999年12月,由日立和NEC的半導體部門重組而成。在當時,爾必達的成立是日本半導體界的一件大事,日本媒體報道稱,“擁有強大新技術研發能力的日立”,與“擁有強大生產技術能力的NEC”合二為一,誕生了世界上最強大的DRAM內存製造商,會產生1+1>2的效應,認為日本半導體產業復興有望了。

結果卻是1+1<1。爾必達成立僅兩年時間,日立和NEC的市場佔有率之和,就由17%跌到了4%。

絕望之中,爾必達的股東們想到了在聯日半導體幹得風聲水起的坂本幸雄。坂本幸雄也被爾必達這塊日本最大的DRAM存儲企業金字招牌,以及其背後雄厚的股東背景吸引,跳槽過來,期望讓自己的職業生涯再攀高峰。

日本爾必達末代社長非情願戰敗,為一雪前恥加入中國紫光?

爾必達內存

坂本幸雄哪裡料到,爾必達不是他職業生涯的另一個高峰,而是不堪回首的滑鐵盧。

入主爾必達後,坂本幸雄利用自己在半導體界長袖善舞的特長,很快籌集到1700億日元資金,為工廠購置製造設備,使爾必達的DRAM生產走上正軌,市場佔有率呈現“V”字反轉,從2002年剛上任時的4%,上升到2009年的大約16%,接近NEC和日立的市佔率之和。

日本爾必達末代社長非情願戰敗,為一雪前恥加入中國紫光?

不過,讓人始料未及的是,3年後爾必達卻負債高達4480億日元,宣佈破產,坂本幸雄也黯然消失在公眾視野。

內鬥鬥垮爾必達?

爾必達的失敗,可以說是日立、NEC和三菱三股力量整合失敗的後果,使公司低成本競爭力缺失,最終在和三星、美光等美韓廠商的競爭中落敗。

日本半導體界資深人士湯之上隆在爾必達成立之初,即從日立借調到爾必達,耳聞目睹了公司的種種弊端。他認為爾必達剛成立時,看起來不負日本上下厚望:日立人才的新技術研發能力高,但提高成品率方面的技術能力較低;NEC的人才善於提高成品率,但低成本製造方面的技術能力薄弱;三菱的人才擅長用低成本製造DRAM,但技術研發能力較弱。

所以,理想的整合路徑是,三方揚長避短,日立進行新技術研發,三菱在研發中心負責集成技術,NEC則專注於量產技術。如此一來,爾必達將成為行業翹楚。

但現實卻十分殘酷,坂本幸雄無法將三股力量整合到一起。

爾必達成立之初,為了體現大股東的意志,所有部門都由日立和NEC的職員共同構成,雙方基本上各佔一半。負責人職位安排更為奇葩,從課長、部長、總部長到社長,所有職位都是雙重的,如果NEC的人擔任部門負責人,副手必然是日立的人。後來,三菱的DRAM資源整合進爾必達,又成為第三股力量。

日立、NEC和三菱都是日本大財閥,誰也說服不了誰,使得坂本幸雄無法將這三股力量擰成一股繩,難以施展在聯日半導體的鐵腕,僅僅只能使爾必達的生產走上正軌。

內鬥產生內耗,加上有分歧時,坂本幸雄必須站隊。這時候,他選擇了NEC。因為坂本沒有一碗水端平,很多日立員工不滿,紛紛離開爾必達。隨後加入的三菱員工也開始陸續離開,爾必達成為NEC的大本營,為公司的最終衰敗埋下導火索。

破產之謎

爾必達成為NEC的大本營,直接結果是,進一步抬高了製造成本,使產品在三星、美光面前,完全沒有價格優勢,而在PC用的半導體存儲行業,沒有價格優勢就意味著溫水煮青蛙式的出局。

NEC是一家有著輝煌歷史,能夠代表日本製造實力的綜合電器製造商,在半導體領域和DRAM存儲領域曾是世界第一,在計算機領域也曾是日本第一。

之所以是“曾是”,只因為NEC太不會賺錢了。從1985年到2000年,NEC的銷售額翻了一番,但營業利潤率平均只有2%左右。如此低的利潤率意味著,企業的抗風險能力十分脆弱,一旦行業風向有變,NEC根本就經不住風吹雨打。2000年互聯網泡沫破滅後,NEC就進入下滑通道。

當然,NEC也想掙脫2%營業利潤率的泥潭,曾提出5%的目標,但一直不怎麼成功,因為它一直沒有找到低成本生產方法。

在NEC主導爾必達後,這個弊端也被全套帶到DRAM生產中來。爾必達在批量生產DRAM芯片時,片面追求高成品率,2005年512MB DRAM為當時最尖端的產品,爾必達的成品率是98%,而三星為83%。

但爾必達過高的成品率需要繁複的生產工藝流程,增加掩膜數和曝光次數,降低設備吞吐率,最終抬升製造成本。

根據湯之上隆的調查,處理相同數量的晶圓,爾必達需要的製造設備數量是三星的2倍,成本也是三星的大約2倍。由於在DRAM芯片生產中,製造設備佔據了超過50%的生產成本,所以爾必達和三星最終的營業利潤率差距十分驚人,2005年三星的營業利潤率為30%左右,爾必達則為3%左右,差距有如天淵之別。

超低的營業利潤率,使得爾必達面臨DRAM產業的週期性波動時,生存力十分脆弱。從正式營業的2000年,到破產被收購前的2011年,12年間爾必達僅有4年盈利,其中2006年度才稱得上像模像樣地賺了錢,盈利700億日元左右,但2008年和2011年又一共鉅虧2300億日元左右,輕鬆吃掉以往的盈利,留下難以彌補的窟窿,最終宣佈破產,以25億美元賣身美光科技。

非情願戰敗

對爾必達的破產,坂本幸雄並不服氣,在記者見面會上,他將原因歸咎於DRAM價格下跌、史無前例的日元升值、日本東部大地震以及泰國洪災,同時認為,爾必達的技術水平還是很高的。

日本爾必達末代社長非情願戰敗,為一雪前恥加入中國紫光?

爾必達時期的坂本幸雄

爾必達破產後,坂本幸雄做了兩件事,一是寫了一本書,叫做《非情願的戰敗》,反映了他對爾必達破產的不甘與無奈;二是來到中國,試圖利用中國的資金東山再起,一雪前恥。為此,坂本幸雄成立了一家叫Sino King Technology(簡稱SKT)的DRAM設計開發公司。

僅從公司名字看就大有深意,Sino意思是中國的,King意為王,這是否反映了坂本幸雄要為日本半導體制造技術找到發揮的舞臺,證明給昔日的對手看?幾年下來,SKT也有所斬獲,它在中國的第一個合作方,就是大名鼎鼎地投資72億美元的合肥長鑫存儲器項目。

坂本幸雄在中國經營了近5年時間,所以在2019年作為2號人物參與推進紫光集團的半導體存儲器項目,實屬水到渠成,而非天降奇兵。尤其在當前的國際貿易環境下,坂本正式加盟中國半導體產業更有非同尋常的意義。

據日本經濟新聞報道,坂本的工作地點在神奈川縣,但從產品設計到人才招聘,為了實現量產,坂本正在全面參與紫光的項目。

不過在日本政府和半導體行業相關人士中,也有人提出忠告“只會被拿走技術”。但坂本仍決定為中國工作。他表示“我到秋天就73歲了,這是最後的機會。希望為日本的年輕半導體技術人員創造發揮能力的舞臺”。

日本爾必達末代社長非情願戰敗,為一雪前恥加入中國紫光?

也許,只有親歷過日美半導體大戰的人才會理解這句話隱含的深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