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李長青——苦難也是福

『人物』李長青——苦難也是福


李長青,1950年生,北京房山區閻村鎮大紫草塢村人,因雙臂被機器軋傷致殘。北京紫青養殖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北京紫青偉業商貿有限責任公司法人。1996年開始從事養殖事業,組織周邊地區農民飼養狐狸,並創辦專業合作社進行技術指導,使300多人走上富裕之路。房山區養殖先進個人,北京市第二屆殘疾人自強模範。


李長青是個吃過大苦的人,他說,我特別珍惜現在的好日子。10歲的時候遇到三年困難時期,他啃過白菜疙瘩、棒子條、紅薯秧,去地裡挖馬勺菜、灰灰菜,刨沒有收淨的紅薯根,因為營養不良,李長青的個兒就沒抽條兒,現在也不足1米6。


16歲,初中畢業的李長青就去了生產隊的磚瓦廠掙錢餬口。因為他家十口人,七兄妹,只有父親一個勞力。磚瓦廠裡全是力氣活,脫土坯、上架、裝窯、出窯,一塊磚五斤重,他一天搬起放下萬把塊磚。中午飯他在磚廠吃,16歲正是能吃的時候,一頓10個饅頭也吃得下,可是他不敢,只敢買兩個涼饅頭、一分錢的鹹菜。師傅問他為啥買涼饅頭,他說,熱饅頭好吃,兩嘴就下肚了,涼饅頭硬,耐嚼,完了再喝一肚子涼水,就覺得飽了。


那時候講究出身成分,貧下中農當家做主,李長青家成分不好,所以他的工分總是比別人低一分,不過這也造就了他隱忍踏實的個性。


1966年的初冬,一些社員被抽出來到山裡給生產大隊背煤,把煤從礦上背到馬車能走的路邊,一簍150斤,來回三公里,一天12趟。這活兒太重,不應該讓沒有成年的李長青幹,可是他搶著報名,因為那裡吃飯管飽。


那半年,可把李長青壓結實了,一個人一天空手走70多里也夠累的,何況這個少年還揹著150斤的揹簍。每天他天不亮就起床,迷迷瞪瞪地跟著大人走,然後咬著牙背起簍子,幹上一整天,汗水溼了幹,幹了溼,衣裳被汗浸成了硬殼子,睡夢裡都嚼後槽牙。最後完工那天,本想鬆口氣,不料大雪封山,雪能埋住膝蓋,李長青個兒小,雪都埋到大腿了。他們沒吃沒喝,拼命往山外撤,從天亮走到天黑,餓得前胸貼著後脊樑,寒風扎得骨頭縫疼。李長青幾次要暈倒,靠大人拽著才沒倒下,等看到大隊的馬車時,他立刻就睡過去了。


回到家,手腳全部凍腫的李長青把掙到的百十塊錢一分不少地交到娘手裡,娘拉著他哭了一場。


20歲那年,李長青因為能吃苦,表現好,被招到了公社供銷社當和麵工,做粉條。本來這是個天大的好事,因為有了正式工作和固定收入,算是家裡的頂樑柱了,可是想不到厄運如影隨行。大型和麵機比較高,李長青個兒矮,操作時腳下要墊個凳子才能看清機器裡面的情況,有一天,他想省事,就踮著腳尖操作,結果悲劇了,機器裡的攪拌棒壓過來,他躲閃不及,兩隻小臂和右手腕被軋成了粉碎性骨折。


到京城的大醫院住了半年,大大小小動了好幾次手術,右手手腕的碎骨被取出,固定,手腕不能自如活動了,兩隻小臂也都靠鋼釘和骨水泥固定才長好。李長青回來了,成了廠裡看大門的閒人,每月領合同工工資28元。


其實,人最大的悲劇不是遇到苦難,而是遇到苦難後不知道抗爭。20歲的李長青不甘心吃閒飯,不甘心被養起來,他對領導說,我手壞了,腿沒有壞,腦子也好使,讓我去跑業務吧。於是,他就成了供銷社業績突出的業務員。那時供銷社養了1000多頭豬,他就下到各村去收紅薯,當飼料。做粉條需要燒鍋爐,買不到煙煤,他就滿世界地找煙煤,保證生產。


這期間,他遇到了一個喜歡他的姑娘。姑娘叫苑煥榮,1米65的大個兒,長得可不賴,條件比李長青好,可是人家姑娘喜歡他上進,老實,腦筋活泛。從此,苑煥榮成了李長青生命中的貴人,給他生了一兒一女,還幫他成就了事業。李長青感嘆,也不知道是哪輩子修來的福分。


李長青是46歲時退休的,那是1996年,工廠不景氣。在改革開放大潮的推動下,李長青把兒子送去當兵,自己籌了幾千元錢,與一家企業合作,辦起了掛麵廠。開始生意還好,但是因為體制問題,總廠不再供給李長青麵粉,他只好把設備賣了廢鐵,再尋找新的創業道路。


不久,京郊推廣養殖業,許多農家辦起了頗具規模的豬場、雞場、羊場。李長青資金少,又有殘障,一時找不好養殖的方向。好在他愛動腦子愛學習,朋友圈子大,信息多,最終發現飼養狐狸的沒幾家,是個短板。


說幹就幹,他四處借錢,籌了12萬元現金,在自家的院子裡辦起飼養場,買回40只雪白的銀狐,搞皮毛加工。那時,種狐價格高,1200元一隻,但飼養的成本也高,必須天天吃海雜魚拌玉米糊糊,才能有好的毛色品質。


李長青的手不得勁,他負責研究技術、聘請專家、聯繫搞防疫、訂購飼料,真正動手去做事,全靠妻子苑煥榮。苑煥榮開輛121輕型貨車,每天清早去幾十裡外的冷庫去拉海雜魚、玉米麵、蔬菜等其他飼料,裝貨卸貨全是她一個人,回來後就是打掃圈舍、加工食物,種狐交配、產崽,都是細緻活,不能出錯,等毛皮加工完畢,還要拉到河北保定蠡縣留史毛皮市場銷售。苑煥榮天天累得閃腰叉氣,卻從不報怨,李長青對妻子說,我的功勞有你一大半,苑煥榮笑笑,咱倆還分得清彼此呀?


更讓李長青感動的是,他一個殘障人士辦的小小的養殖場,竟然得到了各級領導的關注支持。李長青的事業做大了,狐狸增加到300多隻,他租用鄰村30畝土地,辦起了更大的養殖場。為帶動周邊群眾致富,他在區農委的支持下,成立了“北京紫青養殖專業合作社”,發展加盟成員300餘戶,飼養狐狸近2000只,年收入高達1000餘萬元。為了提高產值,李長青與知名老中醫合作,開發出“狐皮藥枕”,安神補心,純天然保健,還申請了國家專利。


多年之後,北京為了環保,要求停辦養殖業。李長青聽政府的,關閉了養殖場,改行做商貿,他把公司交給部隊復員的兒子經營,自己只做業務指導,更多的時間他用來含飴弄孫,用不太方便的右手寫筆記,研究族譜,讀歷史書。


回首來時,不知老之將至。李長青讀書做學問之餘,經常會想起自己的太奶奶,他從小跟著太奶奶睡覺,至今還能感受到太奶奶身體的溫暖。太奶奶特別疼他,常瞞著家人,偷偷地把雞蛋拿出去賣幾分錢讓他去書攤看小人書,買作業本。受傷的時候,太奶奶心痛入髓的樣子他永遠也忘不了。他還想念過世的娘和岳父岳母,沒有他們的哺育、教誨和點滴幫助,不會有他的今天。每逢清明和春節,李長青都要去給這些愛過他、養過他的先人上墳,跪在那兒訴說懷念與感恩。


他想把孝敬的家風傳下去,這是他研究家族史的動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