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兒童心理健康,記住這五點

心理健康是兒童全面素質發展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預測,到2020年,全球兒童心理障礙還會增長50%。

而家長在孩子心理建設及成長過程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

培養兒童心理健康,記住這五點

-1-

家長4種行為

會影響孩子心理健康

第一

無底線的溺愛

在父母的過分的溺愛、遷就和偏袒下長大的孩子,會形成形成自私、任性的性格。

這樣環境下長大的孩子,有如下特點:

► 過分以自己為中心

► 不考慮別人的感受

► 沒有耐心傾聽別人說話

► 不願承擔責任

► 不願跟別人合作

► 難以融入集體

久而久之,這些孩子會受到大家的冷落、拒絕和孤立,漸漸地就會產生交往焦慮的情緒,總是擔心別人會不會接受自己。

現在,很多孩子都是獨生子女,父母把全部的愛都傾注在孩子一個人身上。如果愛孩子的方式不當,同樣有可能造成孩子的交往焦慮。

培養兒童心理健康,記住這五點


第二

過度保護、干涉

由於對孩子的期望過高,父母很容易對孩子的想法和選擇過度地保護和干涉。

以下兩種情況最為常見:

父母總是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開始考慮孩子的將來,害怕孩子會受不良思想和不良行為的影響,對其活動範圍進行了過多的限制,甚至在擇友方面也進行了諸多的規定。

再者,很多父母十分注重孩子的前途發展,為了避免讓孩子走彎路,受挫折,作為家長她們事事包辦,將孩子的一切都安排得很完美,每一步都考慮得很周到。

這樣做看似是對孩子好,其實不然。

培養兒童心理健康,記住這五點

父母過度的保護和干涉,會使孩子缺乏對最初接觸對象的信任感。

這種信任感與安全感的缺乏會隨著兒童的成長而發展、延續直至變成一種對周圍的人和世界的不安全感。

從而影響了其孩子在成年後與他人的順利交往,導致其在交往中更多地採取迴避與猶豫的態度,缺乏主動性。

同時,過於依賴父母,缺乏必要的鍛鍊,對自身的能力不夠自信,容易自卑和否定自己,形成軟弱和缺乏自主性的特點。

培養兒童心理健康,記住這五點

第三

從不在意孩子的想法

父母對子女的關愛和理解,是孩子產生對別人信任和好感的基礎,能幫助子女更好地認識自己,並形成積極自信的性格。

同時,子女在交往中也學會對他人表現出關愛和理解,與人為善,也就易為他人所接納,自然就不會產生過多的交往焦慮。

因此,父母對待孩子既不可以一意孤行,用專制甚至暴力的手段解決問題,也不可以採取漠不關心,放任的態度,而應該多和子女溝通、交流,支持和鼓勵他們。

培養兒童心理健康,記住這五點

第四

拒絕、否認

經常受到父母的否定和拒絕的孩子在人際交往中可能變得膽怯、不自信,為人處世小心翼翼,惟恐遭人指責。

甚至會導致個性變得自卑,傾向於逃避社交以免“露醜”,會過度在意他人的看法。

由於過分注重自己的言行舉止,刻意掩飾自己以期望得到外界的認可,這些孩子反而在社交中顯得更緊張、侷促、笨拙,使自己處於焦慮恐懼中。

培養兒童心理健康,記住這五點

所以,作為父母應該給予孩子更多支持與肯定。只有得到父母的賞識,孩子才會賞識自己,進而賞識別人。

而一個真正懂得賞識自己和別人的人,就容易在交往中左右逢源,如魚得水,也就少許多無謂的焦慮了。

-2-

家長如何培養

孩子的心理健康?

1、鼓勵法

  每個孩子都會bai有一種需要大人承認和需要鼓勵的心理,du這些孩子往往是很喜歡zhi成功,同時也喜歡得到大人們的贊同和認可。所以,父母一定要經常鼓勵你的孩子,這樣孩子通過家長的不斷地被鼓勵和讚揚,對於自身的行為才能得到肯定,這樣就會由肯定而產生心理昇華。

培養兒童心理健康,記住這五點

2、反問法

  要知道語言是對孩子心理溝通的一種工具,所以,家長和孩子在溝通交流的時候要試探或是發問以及反問,因為只有這樣才有利於提高孩子的自身分析和判斷能力,才能有效的發展創造性思維。

3、出難題法

  家長可以試著給孩子出點難題,這樣會讓他們知道什麼叫困難,不僅如此同時還要讓孩子自己解決,要讓孩子經受失敗和挫折,只有這樣才能產生經驗和教訓。

培養兒童心理健康,記住這五點

4、講故事法

  喜歡聽故事是孩子的天性,家長應該適當的抽出時間給你的孩子講一些積極向上的故事,一個好故事對孩子是有一定益處的,不僅能使你的孩子進行一次心理上的調適,而且還能鼓舞孩子上進。

5、興趣引導法

  做父母的可以根據孩子的氣質和性格去發現孩子對什麼會產生興趣和愛好

培養兒童心理健康,記住這五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