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堂讀詩|賞析:瑪麗安·摩爾《沉默》

草堂讀詩|賞析:瑪麗安·摩爾《沉默》

沉默

我的父親常說,

“上等人從不做長久地拜訪,

不欣賞朗費羅的墳墓

也不做哈佛大學的玻璃花。

要像貓那樣獨立——

將獵物帶到隱蔽地,

嘴邊掛著老鼠柔軟的尾巴,如一根鞋帶——

它們有時享受孤獨,

會因那些令他們愉悅的話,

喪失自己的語言。

最深的情感總是在沉默中顯現;

不是沉默,而是抑制。”

他也不無誠意地說,“將我的房子當作你的旅館。”

旅館不是居所。

詩歌就是生活,歡迎來到由封面新聞、成都廣播電視臺聽堂FM與《草堂》詩刊聯合推出的 “草堂讀詩”,我是讀詩人涓子。剛剛我們聽到的是的瑪麗安·摩爾的詩作《沉默》,由倪志娟翻譯。今天我們一起來賞析這首詩。

首先認識一下詩人:瑪麗安•摩爾,1887年11月出生於美國密蘇里州的柯克伍德城,她是與艾略特、龐德齊名的美國現代派詩人。1952年獲得普利策詩歌獎。主要詩文集有:《觀察》《何謂歲月》《然而》等。

讀過瑪麗安·摩爾詩歌的人,都可以找出若干不喜歡她的理由,晦澀的詩意,古怪的詞語,冷漠僵硬的句子,一個接一個讓人莫名其妙的典故,不屈不饒如同在沙漠上長途跋涉似的長詩……可是,我們也可以找出更多喜歡她的理由,她的機智與俏皮,她隱約的激情,她混雜著一絲悲憫的透徹,她特立獨行的優雅,最後,是她持續一生的觀望者的灑脫姿態。

在譯者倪志娟看來,像《沉默》這首詩的標題一樣,摩爾的詩歌有一種沉默的質地。她達成的是一種欲說還休的效果,就像一隻貓嘴邊的老鼠尾巴,一條線索牽扯出整個生命的真相。

為什麼欲說還休呢?因為“最深的情感總是在沉默中顯現”。這溫情的句子帶來的不是人間的花好月圓,而是另一種事實:“‘將我的房子當作你的旅館’”。“旅館不是居所。”原來摩爾所謂的沉默只是人與人之間一種最深刻的距離。於是,你可以感受到一絲冷風在句子中間穿梭,或許還會驚訝地看向摩爾,看到她站在一邊不置可否地微笑。

摩爾喜歡諷刺,但並不尖銳,喜歡揭示真相,卻並不憤世嫉俗,她所揭示的真相與自己、與他人彷彿都沒有切膚之痛,雖然那真相的確是真實的。比如這首詩中的父親喋喋不休地教導女兒要沉默,但沉默中隱藏的最深情感與旅館一說顯然又是自相矛盾的。摩爾的語調暗含譏諷,卻又帶有最寬容的姿態:人與人之間,包括父女之間,本就存在著難以逾越的距離,這是人的天命。像貓那樣獨立則是一種積極的應對姿態,這是摩爾的選擇,是她終身奉行的生存法則。

詩歌就是生活,“草堂讀詩”,有溫度有質感。瑪麗安·摩爾的詩作《沉默》,今天就賞析到這裡,感謝關注,我們下期再見。

草堂讀詩|賞析:瑪麗安·摩爾《沉默》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