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地運動能在英國蓬勃展開,是因為其當時的社會結構發生變化?

公元16世紀在英國農村社會出現了轟轟烈烈的圈地運動,這種農村經濟形態的劇烈變化,不僅僅意味著中世紀以來農村長期推行的隸農制,產生了越來越嚴重的消極影響,特別是限制了農業生產的順利進行,以及廣大農村經濟生產的活力。

與此同時,圈地運動能夠在英國農村經濟社會蓬勃展開,還凸顯了當時英國整個工商業經營體系的漸趨完善,並且取得了明顯的進步,尤其是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不斷上升。圈地運動使得原來分散的、封閉的農村土地,開始走向了大土地化的集中經營。這種農業生產的模式,實際上能夠將原來分散的勞動力集中起來。

集中起來後的大量勞動力,便是成為英國農村手工工場出現的基本條件。因為在這種集中、規模化的圈地經營,使得農作物或者經濟作物的種植、收穫,在加上手工業方面的原材料加工、生產,由此形成為了一個商品化流程中重要的前兩個生產過程。

圈地運動能在英國蓬勃展開,是因為其當時的社會結構發生變化?

農村工場

公元16世紀的英國農村正是通過大規模的圈地運動,才會出現瞭如此不斷完善、成熟的手工工場的生產體系。在圈地運動開展之後,原來的封建主經營方式逐漸改變,開始形成了具有資本主義生產方式重要特點的階層。也正是在圈地運動的影響下,英國的城市、農村的社會階層,甚至是階級開始出現了重大變化。

前言

在公元16世紀西歐世界商品經濟快速發展,資本主義萌芽不斷壯大,新興資產階級勢力群體開始登上歷史舞臺的大歷史背景之下,英國內部的經濟也出現了劇烈的變化。英國之前引以為傲,但是發展卻僅僅供本國日常使用的毛紡織業,在此時出現了新的發展局面,國內和國外毛紡織品的需求量劇增,使得英國的相關手工業不得不做出改變,以便適應這種經濟形勢。

中世紀的西歐一直處於城市化經濟快速發展的過程當中,英國自然也不例外,其在走出中世紀之前的城市化也有了明顯的提高。但是這種城市化還只是單一的、小規模的狀態,在政府的重點關照之下,英國的主要經濟城市展現出了急速發展的趨勢,由此一來,農村與城市之間的貧富差距開始不斷拉大。

圈地運動能在英國蓬勃展開,是因為其當時的社會結構發生變化?

農村經濟快速發展

但是時間來到了公元16世紀,得益於國內和國外商品需求量的劇增,使得英國原有的城市手工業生產基礎逐漸跟不上現實的變化,因此大量的工商業者為了能夠實現最大的商業利益,不得不將目光轉向了資源豐富,成本低廉,靠近原材料產地的農村社會。正是在這種類似於早期資本主義商業經濟利益的驅動下,圈地運動才率先在公元16世紀的英國農村爆發。

圈地運動雖然一直被視為英國步入近代化經濟,特別是工業革命出現的重要推動力,但是由於早期資本家的貪婪和狡詐,使得英國廣大農民吃了不少虧,有的甚至失去了自己賴其生存的土地,因此圈地運動又有一個頗為諷刺的名字就是"羊吃人"。不過圈地運動所帶來的經濟和社會影響卻是不容忽視的,特別是由於圈地運動使得英國的資本主義經濟發展愈發迅速,社會階層分化也不斷加快。

圈地運動能在英國蓬勃展開,是因為其當時的社會結構發生變化?

海外貿易

舊貴族的保守經濟思想醞釀出了貴族危機

圈地運動對於英國社會的影響其實是大範圍、多層次的,其改變的不僅僅是英國農村經濟的發展模式以及日後農村的發展道路和麵貌。圈地運動對於英國最為深遠的影響是在經濟以及社會階層方面,比如在經濟方面,通過圈地運動在農村建立起來的大規模的農業種植、手工業生產以及與其相配套的銷售、運輸體系,使得當時英國的農村出現了明顯的經濟革命。

圈地運動的出現實際上改變了英國農村,乃至日後整個手工業生產體系的生產關係。在農村推行的大工廠化、一條龍生產經營的製造業體系,後來不斷推廣至整個國家,並且不斷向城市手工工場滲透。與此同時,圈地運動所形成的全新的生產關係,以及工場的管理方式、基本制度的建立,對於英國資本主義的生產都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

圈地運動能在英國蓬勃展開,是因為其當時的社會結構發生變化?

土地愈發集中

這種劇烈的經濟模式變化以及激進的生產關係的變革,使得英國大量傳統的封建主和舊貴族在一時間難以適應。因為他們作為傳統的經濟勢力,一直奉行的就是英國那種古老的保守經濟政策,比如他們通過自己佔有大量的土地,以封建地主的身份收取相應的租金和稅收。所獲得稅租僅僅供自己吃喝享樂,成為自己奢靡生活的經濟資本。

這種古老的傳統的經濟經營模式,實際上按照近現代的經濟思想來說,幾乎沒有形成資本的再造利用的模式。也就是說,英國的傳統貴族實際上只是通過自己的政治地位,以及經濟優勢,完成了第一步的資本積累,但是並沒有實現利滾利的經濟目的。

因此在公元16世紀整個西歐市場遭遇嚴重經濟危機和革命之時,這些舊貴族勢力很難有足夠的經濟實力完成自保,他們不得不將自己佔有的土地出賣給新興的工商業主和資產階級,由此就貴族勢力開始不斷衰落,出現了嚴重的貴族危機。

圈地運動能在英國蓬勃展開,是因為其當時的社會結構發生變化?

工場主與僱工

新興工場主利用圈地運動的大生產成為了新貴族

在舊貴族勢力因為傳統而又保守的經濟思想模式,爆發尖銳的危機不斷走向衰落的同時,一批新貴族勢力卻又在快速發展起來。我們要知道在英國當時的城市當中,傳統封建主和貴族的勢力依然是非常強大的,儘管他們遭遇了西歐商業革命和價格革命的衝擊,但是他們卻佔據著優越的地理位置和經濟資源。

因此,在工商業經濟發展迅速,工商業主以及資產階級勢力不斷髮展壯大之時,這些新興經濟實力由於缺乏足夠的與舊貴族勢力相抗爭的條件,因此他們選擇向舊貴族勢力相對薄弱的,並且生產成本比較低廉的農村地區發展。從這一個角度來看,圈地運動固然是當時英國手工業需求量劇增的重要結果,但是這也或許是當時新舊勢力對立之時,新興經濟勢力的無奈之舉。

圈地運動能在英國蓬勃展開,是因為其當時的社會結構發生變化?

舊貴族

不過正是由於當時的無奈選擇了農村作為工商業經濟的發展新基地之後,眾多工商業主和資本家在大規模的圈地運動中,利用非常低廉的經濟投入,收穫的可觀的土地資源和勞動力資源。要知道,土地資源和勞動力資源即便到現在都是一個企業、行業得以發展和生存的要素。

因此工商業主和資本家來到農村進行圈地運動之後,搖身一變轉化為了擁有廣闊土地資源和勞動力資源的工場主。隨著農村手工工場的大規模建立,他們再度佔據了絕對的經濟優勢,乍到農村的經濟投入,一時間全部回本,相反他們有積累了大量的資金,然後再次投入到工商業生產當中。這種以錢生錢,資本積累、投入、轉化,再積累的過程促使他們轉化為了新貴族。

圈地運動能在英國蓬勃展開,是因為其當時的社會結構發生變化?

新貴族

農民階級在圈地運動的推動下逐漸分化

圈地運動對於英國農村最大的影響,就是使得農村原來傳統的經濟階層出現了明顯分化。出現這樣的結果,一方面是因為當時英國整體經濟下,使得英國農村經濟同樣也不能夠一直維持原來那種封閉的隸農制形式。另一方面,圈地運動當中的主體,即工商業主和資本家通過買賣和掠奪的方式,佔據了大量的土地。

這樣一來,農村地區的土地愈發集中在了少數人手中,而廣大農民則由於生活所迫,再加上這些工商業主和資本家的巧取豪奪,紛紛失去自己的土地。在失去了自己的土地之後,大量的農民逐漸喪失了維持自己生計的生產資料,對此他們不得不轉向這些工場主的經濟體系當中,最為明顯的就是大量農民紛紛成為了工場主的僱工。

圈地運動能在英國蓬勃展開,是因為其當時的社會結構發生變化?

農村市場

這就體現出了圈地運動之後,整個英國農村農民所從事的行業轉變現象。雖然當時的農業依然存在,但是得益於大規模集中化的管理經營,使得從事農業生產的人員越來越少,大量的農村勞動力從農業生產當中解放出來,轉而投向了手工業生產當中。

不過也有一部分農民由於個人的限制,未能夠適應工場的生產模式,特別是有些工場對於工人的素質和技能要求非常高,其所蘊含的難度非常大,這就使得許多農民在失去土地之後無法完成就業。因此,在當時的農村再次出現了嚴重的流民問題,在社會階級不斷更新、轉化的過程中,農民流浪的現象同樣嚴峻。

圈地運動能在英國蓬勃展開,是因為其當時的社會結構發生變化?

流浪者

評價

公元16世紀英國出現的大規模的圈地運動,實際上在英國的歷史發展過程中,特別是近代歷史發展過程中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因為圈地運動為當時的英國所帶來的,不僅僅是手工工場數量的大量出現,使得英國的社會經濟有了快速發展。

更為重要的是,圈地運動使得當時英國的社會階級和階層出現了巨大變化。在城市方面,由於之前英國部分城市商業經濟已經有了非常快速的發展,城市化程度也在不斷提高,因此在圈地運動形成的大規模手工工場的推動下,此時的英國城市階層不斷壯大。

特別是工商業主和一些資本家的數量不斷增加,另外圈地運動對於農村社會階級的影響其實是最明顯的。在"羊吃人"的運動當中,原始資本家那種吃人的本質已經體現的淋漓盡致,大量的農民失去自己的土地,轉化為僱工,這樣他們的社會角色就成為了工人。

由此一來整個農村原來的社會階級現狀就完全被打破了,農民在圈地運動的過程中,逐漸分化為了工人階級以及流浪者。而工人階級在農村出現,充分說明公元16世紀的英國的資本主義經濟已經有了明顯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