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書福的“山寨”夢工廠


李書福的“山寨”夢工廠


導語:進軍新能源、撒幣飛行汽車、大張旗鼓搞火箭,吉利在為夢想窒息。


中國造車產業有條潛規則,凡進軍新能源汽車的企業家,必標榜自己是中國“馬斯克”。

甚至連公司的公關形象也要100%模仿特斯拉:超級工廠、第一性原理、從零到一。還有企業家演講時,嘴裡要有很多令人眼花繚亂的詞。

儘管說得天花亂墜,絕大多數中國造車企業家的模仿秀,還是說說而已。只有李書福這樣的實幹家,才拿出真金白銀來,去造火箭衛星、飛行汽車、新能源車。

下一個“為夢想窒息”的人,出現了。

01 新能源困局

在全民電動車的熱潮下,吉利汽車(HK:00175)沒有落後,口號喊出來了,真金白銀也投下去了。

2018年,吉利表示,“吉利正加大對新能源汽車的研發投入,到2020年,90%以上的吉利汽車都是新能源汽車。”

這個佔比目標能不能完成,透過吉利去年的表現,可管中窺豹。

2019年,吉利累計銷量1,361,560輛,完成了年度銷量目標,其中新能源車2019年全年銷量113,067輛,同比增長66.5%。雖然增速很猛,但這個銷量只佔總銷量的8.3%。

吉利的新能源困局,和其他中國新能源車企頗為相似。與馬斯克這種從零打造特斯拉產品線的公司不同,吉利傳統車型的龐大體量,是轉型的巨大負擔。

為了節約成本,吉利電動車在汽油車帝豪基礎上打造EV,無論是資源投入還是技術傾斜,吉利都很難擺脫歷史經驗的束縛。


李書福的“山寨”夢工廠

拿老款吉利帝豪EV350車型舉例,這款車工信部續航里程300km。

實際上,不開空調能跑280km左右,夏天開空調能跑200km,冬天開空調只能跑150km左右。選擇汽油車型改款,固然節約了成本,但在續航里程這樣的核心性能標誌上,吉利的技術短板就出現了。

類似情況,在其他國產電動車型中也屢見不鮮。

與特斯拉的強力續航不同,吉利和其他國產電動車往往在續航里程上存在限制,這也使得改款之後的電動車性價比與同價位汽油車相差巨大。

因此,想要爭奪客戶,吉利只能在價格和補貼上下工夫。這就給補貼退坡之後,新能源汽車銷量下滑埋了伏筆。

沒有補貼之後與同款汽油車型的價差猛然拉大,新能源車銷量出現了明顯的早夭現象:本來生產規模就很小的新能源車,成本居高不下,隨著規模進一步縮水,會進一步刺激新能源車的性價比惡化,從而形成一個“成本上升和需求下降的同步怪圈”。

但無論是出於對補貼的追求,還是出於對技術的渴求,吉利都已經竭盡全力。

02 吉利撒幣

馬斯克的合夥人Peter Thiel說過:“我們曾以為會發明飛行汽車,但最終我們發明了140個字的Twitter。”在馬斯克和Thiel眼中,飛行汽車更像是一個梗,證明科技發明速度沒有那麼快。

不過,在吉利眼中,沒有什麼技術進步是不能向金錢屈服的。

吉利收購的飛行汽車公司Terrafugia,開發了一款飛行汽車Transition。


李書福的“山寨”夢工廠

terrafugia transition飛行汽車

這款飛車體型十分輕巧,總長6.02m、寬2.3m、高1.98m,整備質量僅有440kg,相比一般的轎車要輕太多了,巡航速度為172km/h,最大飛行速度可達185km/h,續航里程可達800km。

儘管聲勢浩大,飛行汽車到現在都沒在中國亮相。價格太高和駕駛難度太大是主要原因。

對中國司機來說,想要擁有它,首先需要準備19萬美元,摺合128萬人民幣左右。

其次,駕駛這款飛行車,駕駛人既需要汽車駕照,又需要飛行執照。在中國,飛行駕照只有68446本,這狹窄的目標用戶群體,使得飛行汽車註定是一個超級細分市場中一款玩票性質的產品。

吉利的遭遇說明一個道理:撒幣是門藝術。

03 目標星辰大海

吉利汽車的最新動作是進軍火箭產業。

3月,台州吉利衛星項目正式啟動,吉利科技集團下屬公司浙江時空道宇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時空道宇”)自主設計完成的首發兩顆低軌衛星目前已通過各項鑑定試驗與測試,預計將於2020年內完成發射。

而4月17日,SugarDesign(微博ID)發佈了一張吉利公開招聘火箭總師的截圖,隨後吉利汽車副總裁楊學良回應該微博“招火箭總師,歡迎報名,簡歷投@吉利招聘。”

值得注意的是,按照吉利的招聘條件,這個火箭總師薪資水平與市面的平均水準還有很大差距。

一般來說,從一個公司招募團隊時的薪資和經驗要求,能夠清楚判斷出來,這家公司究竟是在嘗試獨創,還是嘗試高仿。如果想用月薪5萬的工資搞定一個火箭總師,吉利想做什麼已經不言而喻。

很快,楊學良就澄清,這個火箭總師的工作是用於未來吉利自動駕駛團隊的衛星技術儲備,未來主要負責吉利全球未來出行星座系統的組建與運維。

換言之,吉利這次要搞的低軌衛星,主要服務於吉利未來的自動駕駛計劃。坦白說,這一像素級模仿馬斯克星鏈計劃的火箭方案,最終效果如何,還有待觀察。

但吉利這份實時追熱點,全情投入高光復刻的精神值得敬佩。

04 夢工廠的癥結

和絕大多數中國製造業企業一樣,吉利的優勢在於體量上的橫向擴張,而非技術層面的縱向突破。


李書福的“山寨”夢工廠

首先,憑藉收購沃爾沃,吉利成功搭建了全球化的營銷和資本網絡,隨著全球範圍內大肆併購,也讓吉利在全球範圍內遍地開花。

其次,憑藉全球研發資源的本地化,吉利又成功推出了諸如帝豪這樣的爆款車型,狠狠的吃下了中國汽車市場初創紅利。

不過,一旦跳出傳統汽車框架,嘗試在科技維度上創新,對諸如特斯拉這樣的公司進行模仿和超越。吉利幾乎還沒有取得什麼成績。而且,不僅僅是吉利,多數中國汽車公司在新能源車的成績也乏善可陳。

這中間原因用一個數據就可以說明:

特斯拉在研發層面幾乎不遺餘力,作為一家新能源初創公司,研發費用每年都接近100億人民幣;

而吉利汽車過去十年中累計費用化研發投入總額,僅為區區23.22億元,平均每年佔營收的比重為0.56%。

這表明,吉利十年創新,不夠特斯拉一年研發。

05 山寨的後遺症

吉利研發投入不足,熱衷併購和資本運作的後遺症,其實已經逐漸顯現出來:核心產品帝豪系列,在過去幾年,已經進入產品力青黃不接的過渡期,失去了爆款產品規模擴張的爆發力。

一般而言,拳頭產品失效,在正常行情下,汽車公司的業績只能勉力維持,更不用說,吉利很快會面對的較長時間的汽車下行週期。

要知道,對汽車這種重資產行業行業來說,核心產品線的強勢是份額增加乃至週轉提升的重要因素。

更讓吉利雪上加霜的是,曾經引以為傲的全球化的業務,又面臨全球經濟衰退的可能性。除此之外,新能源產業的補貼退坡,很大可能會吉利進一步收穫失望。

也許,面對傳統業務基本盤都難保的情況,吉利會很快打消自己可以進軍飛行汽車和火箭衛星的幻覺,從復刻馬斯克的美夢中醒來。


(作者: 於辰琪)


--END--


內容來自「阿爾法工場」,定期分享投資市場資訊,歡迎大家一起來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