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在家上班比去公司還累,你知道是什麼原因嗎?

在家辦公反而比去公司上班還累,這裡間接的體現了社會心理學的社會促進現象。

什麼是社會促進?在一篇極具影響力的文章中,羅伯特·扎伊翁茨提出了一個理論,解釋了為何他人在場會促進熟悉的反應而阻礙不熟練或者全新的反應。他人在場會增強生理喚醒狀態,當這種喚醒狀態存在時,完成一些簡單的任務會變得更容易,而要完成一些複雜的任務或者學習新的內容就會變得很困難。

比如,你想學騎自行車,其他人在旁邊觀察你學,你會發現學會騎自行車會快一些。你的男朋友在背後推著你,推著推著就放手,然而你並不知道。當你發現你騎著老遠,男朋友在遙遠處像你揮手,你都會感覺很不可思議,為什麼自己突然就會騎了?

要是你一個人練習,會怎麼樣呢?你會發現無論怎麼練習,你都很難學會,你會感覺害怕、恐懼,生怕自己一輩子就再也學不會自行車了,有個人在旁邊鼓勵你,會感覺好很多。


疫情在家上班比去公司還累,你知道是什麼原因嗎?

但是,我們把這個學自行車改為學駕駛,去學開車,難度比騎自行車大,旁邊有個教練,這種情況就不一樣了。教練在你旁邊“雞拉舞叫”(貴陽話),說一些難聽的話刺激你,怎麼這麼笨、好差之類的話,你會覺得這個人很煩,自己很慌張,巴不得教練趕快消失。你會覺得,你在還不如不在呢,我自己一個人就能學會,你在旁邊瞎指揮,讓我很不自然。

這種現象,就叫做“社會促進”。指在他人在場並且個人的表現將會得到評估的情況下,人們在簡單任務上表現較佳,而在複雜任務上表現較差的傾向。

為什麼說他人在場會導致生理喚醒?這是因為其他人的出現會使我們覺得特別警覺和警惕,使我們對正在受到的評價而感到憂慮,人是害怕別人評價的,也會在意別人評價,要是我們做的不好,受到別人的指責或者不公對待,就會覺得內心不舒服,感覺焦慮難受。

另外,還會造成“分心”的局面。他人在場,會使我們處於矛盾衝突的狀態中,要同時關注兩件事情是非常困難的,比如你正坐在沙發上看手機,旁邊有個一歲的孩子哭鬧,要隨時換尿布,這時候你會覺得很煩,沒辦法一心兩用,於是就會引發生理上情緒的反應。


疫情在家上班比去公司還累,你知道是什麼原因嗎?

回到在家辦公的問題上,為什麼在家辦公比在上班還累,是因為在公司上班,它有社會促進的效應,因為工作是有簡單和複雜的,大多數來說,平常日常繁瑣的簡單任務居多,由於在家沒有人在場,很難喚醒自己的狀態,同時也缺乏警覺,反正沒人評價我,我想幹嘛就幹嘛。

這種心態會導致人在做事情時缺乏活力,沒有興致。一旦擁有這樣的念頭,你就很難提起精神去做工作,你會覺得,唉,工作太沒勁了,家裡面能玩的東西那麼多,還要工作,真讓人心煩。

要是在公司裡,大家都在一個集體中,你想玩遊戲?對不起,過一會兒領導視察,或者同事看你消極怠工,你就不得不緊張了,生怕別人說自己。與其這樣,那還不如抓緊把事情做了,反正事情簡單,平時也做過的,要是不懂遇到困難的,就會請教同事,很快就能解決。


疫情在家上班比去公司還累,你知道是什麼原因嗎?

因此,從這個社會促進現象可以看出,要想在家裡工作獲得高效率,覺得不累,得具備兩種心態:

一是自律。強大的自律是完成效率的根本。沒有自制力,缺少目標,容易被他人評價所影響的,在家裡工作就非常困難。

二是任務的難度。在家做事情,儘量不要做太簡單、重複性機械化的工作,而是具有創造力、發揮想象力的事情。比如寫一篇工作報告,像這種需要個人發揮的工作,家裡完成效率好,如果是填寫報表之類的瑣事,那麼這種就很難提起你的興趣。在工作任務的安排中,儘量把創造性的工作、難度中等偏上的任務納入自己在家工作的主要方向,這麼一來心情就會好很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