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时期的政权中,永历政权为何选择穷乡僻壤云南作为复兴基地?

本文系作者小兴音乐课堂独家原创,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而真正给予清王朝重重一击,且抗争最为顽强的,给天下明室忠臣希望的,却是永历政权。隆武皇帝殉国后,是年(1646)十一月十八日桂王朱由榔在广东肇庆登基,创建永历王朝。登基才一个多月,就被清军打出广东。被迫到广西栖身。但借着此时各地风起云涌的抗清风暴,永历政权团结各路抗清力量,包括李自成和张献忠农民军的余部,甚至还策反了清军中李成栋和金声桓等部队,终于站住了脚跟。其实力最强大的时候,甚至控制了云南、贵州、广西、广东、湖南、四川、江西七省。与清王朝分庭抗礼,成为大明王朝最后一面猎猎飘扬的旗帜。尤其扬眉吐气的是,在张献忠义子孙可望和李定国归附后,永历王朝的军事实力,更是完美升级。

南明时期的政权中,永历政权为何选择穷乡僻壤云南作为复兴基地?

崇祯皇帝剧照

一改早期被清军打得乱跑的丢人形象,反而焕然一新,常把清军打得满地爬。特别是李定国,苦心训练一支三万人的虎师,在桂林和衡阳两场血战中,先后将清王朝精锐孔有德部与尼堪部打得全军覆没。尤其是永历六年(1652)衡阳一战,更是横挑强敌,力挫清朝敬谨亲王尼堪统帅的八旗劲旅,击毙骄横的尼堪,一举粉碎八旗“满万不可敌的神话。当时情景,大捷之下,漫山遍野,明军将士群情激奋,齐声高唱《满江红》捷报传开,天下更几乎沸腾,好多退居山野的明朝遗民,更纷纷起事,抗清形势大好。而在东南沿海方面,永历政权更取得大突破。虽然郑芝龙变节了,但他儿子郑成功忠心明室,在厦门誓师抗清,奉永历王朝为正朔,实力同样迅速壮大,更练就了一支堪称东亚最强悍的海军。

南明时期的政权中,永历政权为何选择穷乡僻壤云南作为复兴基地?

明朝东南倭乱

多次在沿海发动军事行动,重创清军,就这样东南西南两线,好比两只拳头来回招呼,打得清军应接不暇。可惜好景不长,战场节节胜利,永历政权内部却出问题:永历十年(1656)权臣孙可望野心膨胀,竟悍然发动叛乱。虽说在李定国的主持下迅速平定。但后果极其严重:孙可望兵败后降清,将永历政权虚实和盘托出。永历政权经过这场内战,更是实力大衰。而此后主持政局的李定国,虽然忠心耿耿,但政治水平般,处理不了内部复杂关系。结果两年后清军进攻,永历政权终于崩盘:四川云南各省先后沦陷,李定国不屈不挠,在磨盘山设伏,再度重创清军,打得清军伤亡惨重,伏尸二十多里。

南明时期的政权中,永历政权为何选择穷乡僻壤云南作为复兴基地?

明朝时代

但明军同样死伤惨重,大局更是难挽。永历皇帝一行人退居缅甸,大明山河,全数沦陷就在大厦将倾之时,坐镇东南的永历政权延平郡王郑成功,发动了最后一次强硬的逆袭。永历十二年(1658),趁清王朝精锐云集西南之机,郑成功愤然以十七万大军,数百艘战舰的规模,与活动于浙东的抗清名将,永历王朝兵部侍郎张煌言联合,水陆并进,攻打南京。在遭遇了飓风袭击等考验后,到第二年四月,郑成功势如破竹,连续在定海、瓜洲、镇江等战役中,接连给清军毁灭性打击。尤其是镇江野战,一场硬碰硬的陆战较量,号称风驰电掣的四千八旗骑兵,竟被打得只剩下一百来人。张煌言也高歌猛进,陆续收复芜湖等地。

南明时期的政权中,永历政权为何选择穷乡僻壤云南作为复兴基地?

明朝宏光通宝钱

到是年七月,郑成功重兵压境南京,光复东南半壁,遥遥在望。眼看形势大好,在东南艰苦抗战十多年的郑成功,更是热血满怀:七月十二日,郑成功命令全军白衣白甲,在战船上举行盛大仪式,隆重祭奠大明太祖朱元璋:当时长江一线,明军炮口林立,战旗招展,十多万大军哭声震天。郑成功更豪情大发,当场挥剑赋诗:试看天堑投鞭渡,不信中原不姓朱。场景十分震撼。然而豪情之下,郑成功头脑发热。南京守将管效忠假装投诚,一番花言巧语,竟然骗过了郑成功,在战局最有利的时刻,反而放弃了大好攻城机会。就等着对方献城投降。结果战机稍纵即逝,清军趁机调兵遣将给郑成功来了个反包围:七月二十二日清军反扑,从观音山后发动突袭,猝不及防的郑成功顿时大溃,被清军一路追杀。

南明时期的政权中,永历政权为何选择穷乡僻壤云南作为复兴基地?

南明王朝剧照

也幸亏明军作战素质高,重围之下浴血突围,终于在清军沿江的铁壁合围中,杀开了一条血路,顺利退兵厦门。然而伤亡极其惨重。这支啸傲东南十多年的抗清力量,至此已无法与清廷争锋。而南明王朝最后一次翻盘的机会,也因此无情错失。但南明的历史,着实生命力顽强:败退厦门的郑成功,仍然奉着永历的旗号,虽然光复无望,却依然矢志不渝。永历十五年1661)四月,郑成功挥师东进,收复被荷兰殖民者霸占三十九年的台湾岛,并在此继续建立抗清根据地。自此之后,继续奉永历王朝为正朔的台湾郑氏家族对内恩养明朝皇室,厉兵秣马,对外则纵横东海,顽强抗清。

南明时期的政权中,永历政权为何选择穷乡僻壤云南作为复兴基地?

南明王朝安龙挽歌

更重要的意义是:台湾岛也正从此开始,广泛推广大陆儒学文教,同时郑氏家族拓展海路,开辟海上丝绸之路,在十七世纪大航海时代里,留下浓墨重彩一笔。但无论怎样,随着郑成功攻打南京的失败,南明最后一次光复的机会,已然不复存在。诸多追随南明王朝的仁人志士们,也相继做出了他们的选择,有人如顾炎武般,终生不仕清廷,也有人如李定国般,在永历王朝覆灭后,依然转战于边境,最终留下叮嘱:宁可死在荒郊野外,也不可投降。说罢,这位几乎赢得了每一场对清王朝战争胜利,却难挽大局的铁血战将,就此溘然长逝。他的数千部下,也因此一直繁衍生息于缅甸阿瓦河东,直到今天。

参考资料:

·《满江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