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多農園,拼多多的一站式產業助農新路徑

多多農園,拼多多的一站式產業助農新路徑

4月21日,拼多多農業扶貧項目“多多農園”首站落戶雲南保山,成為拼多多助力鄉村振興的又一創舉。據瞭解,拼多多未來5年還將在雲南、貴州、甘肅、西藏、青海、新疆、海南、寧夏等8省及自治區落地1000個多多農園。

保山多多農園要扭轉咖農種咖啡不賺錢局面

雲南保山地處雲南省西南部,地勢北高南低,地勢複雜,具有“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立體氣候,十分適宜咖啡種植。保山從1952年就開始大規模種植咖啡,距今已有六十多年的歷史,具有國內“咖啡之鄉”的美譽。

近年來,保山市咖啡產業規模發展較快。據云南調查總隊數據顯示,截止2018年,該市註冊涉及咖啡種植和加工的企業有100多家,個體戶200多戶,農戶1.8萬餘人。

雖然保山咖啡種植具有數十年的歷史,也具有一定的規模。但由於當地的咖啡種植效益低下,且缺乏精深加工技術,營銷能力欠缺、品牌力缺失等原因,導致當地咖弄收益很難得到保障。

2019年,拼多多在上海援滇力量的推動對保山“咖啡產業”進行對口支援。拼多多方面不僅為當地赧亢村、叢崗村2個貧困村的792名貧困戶建檔立卡,還投入了大量資金、資源聯合雲南農科院熱帶亞熱帶經濟作物研究所在當地開闢精品咖啡核心試驗田和標準化種植示範基地。以圖在當地打造一個集產、銷、研、加工一體化的現代農業產業鏈。

經過近一年的摸底,拼多多對保山“咖啡產業”已做到心中有數。為了扭轉保山咖農不賺錢,咖啡產業和市場嚴重脫節,種植效率低下,深加工技術缺乏,營銷力欠缺,品牌力缺失的現狀,拼多多農貨團隊制定了利益引導、高維突破(精品種植)、品牌致勝的三步走戰略,深度介入助力保山咖啡重塑產業鏈條。

多多農園是拼多多“三步走”戰略的核心載體。它將成為拼多多助力保山咖啡重塑產業鏈,保障咖農營收的重要舉措。

保山咖啡“困境”下的中國農貨上行“剪影”

據2019年人民網新電商研究院組織編撰的《中國農村電商發展趨勢報告》顯示,截至2018年底,我國的城鎮化率已經提高到59.58%,但鄉村常住人口仍有5.64億,從生產和消費的空間格局來看,國內農村的各類生產要素仍處於低效能的配置格局中。

還是以咖啡為例。在咖啡產業鏈中,咖啡豆從種植到最終咖啡消費者端,中間要經過農戶種植—本地原料商收購—本地批發商—消費地批發商—終端零售商等五大環節。

在這五大環節中,咖農是獲利最少的環節。據金融數據研究服務平臺JingData的數據顯示,整個咖啡產業鏈中,上游種植環節生豆的價值約17.1元/公斤,中游深加工環節烘焙豆的價值為83元/公斤,到了下游流通環節,其價值則暴增至1567元/公斤,三個環節利益分配佔比分別為1%,6%和93%。也就是說,提供土地、人力以及咖啡豆的上游環節,幾乎成了產業鏈中免費勞動力。

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以保山咖農為例,他們傳統的小塊田地分散種植模式生產力低下。在銷售時節,他們只能面對本地收購商這一個流通環節,對整個市場的變化趨勢基本沒有了解。長期處於這種與產業鏈無法整合、只能面對產業鏈最底端位置的現狀,讓農戶的市場意識極為缺乏,眼界狹窄無法因應大環境的變化主動對自身種植經營活動進行必要的調整。這種落後生產方式長期積累下來,讓保山當地整個咖啡種植業陷入了產品質量基本“靠天吃飯”的境地。沒有與市場標準相吻合的品控,沒有自己品牌的保山咖啡,只能以極為弱勢的地位參與到市場中。

經年下來,農戶種植咖啡的比較收益下降,種植積極性大為受挫。

將保山咖啡產業和咖農當前的境遇擴展來看,它們的的遭遇其實也是國內農村多個產業和農戶的一個“剪影”。

顯然,要解決保山咖農的營收保障問題,只靠農貨上行,幫助農戶賣咖啡是遠遠不夠的。只有真正把咖農整合進產業鏈中,讓他們活化意識、開闊眼界,“授之以漁”後,才能實現持續造血,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多多農園是拼多多的一站式產業助農新路徑

電商扶貧、農貨上行是近年來的熱門話題,也是十分有效助農方式。

之所以說多多農園是拼多多的一站式產業助農新路徑,原因在於這是一種區別於傳統的扶貧方式。

璽哥認為,傳統扶貧更多談的是賦能,而不是產業鏈整合與優化。一般來說,傳統扶貧主要都是通過捐款捐物、流量支持等方式進行。這種做法顯然不能對農貨的產業鏈結構帶來升級。這樣的扶貧,本質上是始終站在農業產業鏈的外部,試圖以純粹的“幫扶”來解決問題。從實際效果來看,傳統的電商扶貧儘管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農產品的銷量,但由於未能改變農戶在產業鏈中長期居於弱勢的地位,無法從實質上改善貧困農村的低收入現狀,它只能是一種治標不治本的扶貧方式。

像多多農園這樣深入產業鏈的做法是極少的。多多農園實際上是把一個產、銷、研、加工一體化的現代化農業產業鏈條整體搬到了當地,是一種全新的一站式助農新路徑。

在在叢崗村和赧亢村,多多農園在種植、加工和銷售三個環節,從源頭上重塑了整個產業鏈條。種植環節,他們首先用一塊30畝精品咖啡核心試驗田和一個740畝標準化種植基地作為示範,用最好技術種植鐵皮卡、瑰夏等最好品種,3年培育成熟後收益讓渡給當地建檔立卡貧困戶;加工環節,熱研所團隊未來一段時間內的工作重點之一,是引導農戶改進水洗、日曬等工序,在粗加工環節實現標準化、品質化作業。保山及周邊有多家咖啡工廠,未來3年內,這些工廠將在拼多多的引導下,幫助村民提供咖啡豆精製化處理;在銷售環節,拼多多提供流量和數據扶持,加速保山優質咖啡上行。

在全產業鏈的多多農園,農戶徹底擺脫了過去長期居於產業鏈條最底端的困境。在這裡,研發、生產、加工、銷售等各個環節全面向他們開放,從產品的改良到定價的過程,他們得以全程主動參與,開拓眼界、重鑄意識,並以主人翁的姿態,從這個全新產業鏈中獲得了前所未有的收益。從這裡開始,當地的咖農們變成了與過去完全不同的“新農戶”

此外,多多農園還通過大數據用“建檔立卡戶”的方式直連4億消費者,將市場的需求反饋到供應端,讓農產品實現從種植到最後售賣的無縫連接。通過這種形式,多多農園以數字化的先進手段,將消費端“最後一公里”與原產地“最初一公里”緊密連接了起來,從供給側兩端助力產業變革。

璽哥認為,多多農園的一站式產業助農是一種十分有價值的探索。它將加速我國農業科技變革,並極大提升我國農業多產業鏈的整體競爭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