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王首嘗綠苧餅

常州美食故事之四

護王首嘗綠苧餅

裕豐後人

江南的青糰子綠餅種類不少,其中苧麻葉做的米餅清香軟糯,清香可口,很有特色。

苧麻是生長在鄉野間的一種植物,被譽為“中國草”。苧麻的嫩葉可做野菜食用,苧麻的根、葉又是綠色中草藥,可補陰、安胎、治產前產後心煩,以及治疔瘡等作用。

常州地區的百姓將苧麻叫做綠苧頭,葉子有獨特的香味,常被村民用來製作糰子或餅。

傳說,1862年春日的一天,常州滆湖西岸的東安村,村民金大叔正忙著在自家地裡耕田,忽聽一陣急促的馬蹄聲由遠而來,抬頭看時,只見一位太平軍將領騎馬急馳而來,遠處塵土間有清軍追趕。金大叔急中生智,上前幫此將軍脫下軍服,用腳踩入泥底下,再把他推倒在水田裡,弄成渾身泥漿後站起來,一手扶犁,一手揮鞭,耕起地來。

原來這位將領是是太平軍護王陳坤書,因作戰勇猛,被稱為“陳獅子”。當時,他轉戰於江陰、楊舍敗退,幸遇金大叔搭救。。

清兵追來一看,是兩個農民在幹活,那個打著赤膊、滿腿泥漿的耕地農民,雖然年輕力壯,但也不像太平軍將領。然而,狡猾的清兵隊長又一想,前面是湖泊,人不可能從湖上插翅逃走,於是就在附近添兵設崗,四處查尋。機智的金大叔示意陳坤書暫時不要進村,自己想辦法給他帶點食物充飢。

金大叔回到村裡,見清兵四處搜尋,村口還有清兵檢查每一個出村人的竹籃,怕有人給太平軍送去食物。金大叔想想,若帶米飯或麵食恐怕是不行的了,那麼帶什麼食物去呢?他正在苦苦思索時,不小心一腳正好踩到一叢綠苧頭,滑了一跤,爬起來時只見手上、膝蓋上都染上了綠瑩瑩的顏色。他頓時計上心頭,連忙採了些綠苧頭葉子回家,洗淨煮爛擠汁,揉進糯米粉內,做成一隻只米糰子。然後把青溜溜的米餅放在青草擔子裡,挑著到了村口。站崗的清兵查問時,他說去湖邊餵魚,由於青色米餅與水草一樣的顏色,清兵沒有看出就放行了。

金大叔到了田間,讓陳坤書一邊犁地一邊偷偷地吃那米餅。陳坤書一咬米餅,覺得又香又糯且不粘牙,便問金大叔:“這是什麼餅?”金大叔一想,這是剛剛才做的,哪兒來的名字啊,便隨口答道:“是草頭做的,叫綠苧頭餅吧。”等到天黑後,陳坤書按金大叔的指點,繞過清兵哨卡安全返回大本營。陳坤書平安回到大營後,想起那救命的綠苧頭餅,便下令太平軍都要學會做餅,以禦敵自保。因此,太平軍打到哪兒,吃綠苧頭餅的習俗便流傳到哪兒。

1864年,陳坤書駐守常州城。4月,李鴻章指揮戈登的"常勝軍"和淮軍共同進犯常州,護王陳坤書身先士卒,太平軍頑強抵抗,鄉親們聞訊後,紛紛為太平軍送去後援物資,金大叔還帶領鄰里做了好多綠苧頭餅,冒死送給太平軍充飢。

5月11日,清兵合圍常州,用洋炮在南城和北城各轟塌十餘丈,然後蜂擁而入。太平軍在城破後與敵人展開巷戰,陳坤書在肉搏戰中力竭受傷後被俘,他昂然直立,拒絕投降。臨刑前,陳坤書說:“我欲保守常州……奈事不成,只有盡忠。”言畢,壯烈犧牲。

護王首嘗綠苧餅

多少年來,為紀念護王陳坤書,常州保留了太平天國護王府遺址,也流傳了綠苧頭餅的美食。

附:綠苧頭餅的做法

用料:

綠苧頭葉200g、麵粉350g 、糯米粉30g、鹼少許。芝麻、花生、核桃、豬油適量

製作:

綠苧嫩葉摘下來用水洗乾淨,水燒開,放入綠苧頭葉子,大火焯二三分鐘左右即可。

焯水後立馬撈出過水水籠頭沖洗過涼,以免得綠苧頭葉子焐黃沖洗涼透後放在籃子裡瀝乾水份。

另準備生石灰,用擀麵杖碾碾碎後的石灰用篩子過一遍,留下細的石灰粉末待用。準備一大盆,將晾去水份的綠苧頭葉子放入,然後篩入石灰粉末,將石灰粉和綠苧頭葉子攪拌均勻拌勻了的綠苧頭。

5、另準備一個砂鍋或缸、玻璃製品都可以,將攪拌好的綠苧頭葉子放入,一邊放一邊用手壓緊,期間汁水會滲出來,壓得結結實實的。壓緊實將表面抹平蓋上蓋子砂鍋四周用保鮮膜包緊包了好多層,以確保砂鍋不透氣,使綠苧頭葉子與石灰充分發酵,這樣放置一個月左右就可以使用了。

6、綠苧頭葉子拿出來時要仔細清洗,以去掉葉子裡的石灰雜質,淘乾淨後攥去水份就可以揉進麵糰了。

7、清洗過的葉子要放冰箱冷凍保存,拿出解凍即可使用。 苧麻葉加鹼燒爛。

8、加麵粉和糯米粉揉成光滑麵糰,可以隨便包各種的食材,再用擀麵杖擀成圓薄餅。

9、 擀好的苧麻餅放鍋裡煎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