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憫農》作者李紳真的憫農?其實他奢侈腐敗,一道菜殺三百隻雞

引言

《文心雕龍·原道》認為:“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自然之道也。”通俗來說,就是字如其人,文如其人。寫文章在於書法內心的真情實感,所以人們常認為,文可以傳情,也可以見人品。

01

但歷史上還是有不少文不如其人的例子。比如大家所熟知的《憫農二首·其二》的作者,李紳,這首詩言簡意賅,表達了對農民的憐憫之情,呼籲人們珍惜勞動成果。寫出這樣詩作的人,想必人品不會差,至少是關切百姓之人,但歷史對他的人品卻有很大的爭議。

《憫農》作者李紳真的憫農?其實他奢侈腐敗,一道菜殺三百隻雞

▲李紳畫像

李紳出生在官宦世家,曾祖父是武則天時期的中書令,而祖父與父親都曾任職過地方官,在李紳六歲的時候,父親去世,家中遭逢變故,撫養李紳的重擔落到了母親肩上。母親是李紳的啟蒙老師,幼時的艱苦,讓李紳接觸到了農事生活。20歲時李紳離家求學,看見了農民怎樣為盤中食物辛勤勞作,由此而創作了《憫農》。

《憫農》作者李紳真的憫農?其實他奢侈腐敗,一道菜殺三百隻雞

▲武則天畫像

二十七歲,李紳考中進士,由此開啟了政治生涯。他的為官之路非常順暢,由國子監一路上升到了宰相,官運亨通,但他並未作出任何有利於農民的政績。漸漸的,也失去了那份對農民的體恤之心,利慾薰心的他最後成為了一個驕奢淫逸的貪官汙吏。

《憫農》作者李紳真的憫農?其實他奢侈腐敗,一道菜殺三百隻雞

▲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

據說李紳酷愛吃雞舌,為此後廚每日都要宰殺300只活雞 。雖然此事不可考證,但空穴來風,也可見他平時生活有多麼的奢侈。除了佳餚美酒之外,李紳的家妓也很多,曾經劉禹錫在他的家宴上看上了一名家妓,並向李紳討要,李紳很爽快就答應了,司空見慣的典故就是指的李紳。這與憐憫農夫的詩人形象完全背離。

《憫農》作者李紳真的憫農?其實他奢侈腐敗,一道菜殺三百隻雞

▲劉禹錫雕像

02

詩詞中是一個憐憫百姓的詩人,現實中是一個不顧百姓死活的酷吏。不僅不憫農,而且還對百姓很苛刻。有一年,李紳治下的地方鬧了蝗災,莊稼盡失,百姓苦不堪言。但李紳對此並沒有實行任何的應對策略,反而欺上瞞下。甚至為了給朝廷獻上貢品,逼迫百姓在冰冷的河水中挖蛤蜊。因為李紳殘酷不仁,百姓都很畏懼他,不少人渡江而逃。

《憫農》作者李紳真的憫農?其實他奢侈腐敗,一道菜殺三百隻雞

▲李紳蠟像

不僅如此,李紳還是一個沽名釣譽的人。官場拉幫結派是常態,但李紳卻是一個將過河拆橋發揮到極致的人。據說,在他還沒有進入官場之前,拉攏了一個叫李元將的人,為了討好他,見面就叫叔叔,極盡諂媚。但當李紳青雲直上後,就翻臉不認人,迫使李元將叫他爺爺。

03

而這些事情似乎對李紳的政路涯影響不大,只是民間口碑不好。唐朝中後期,士族與庶族的形成了黨派之爭,士族以李德裕為首,稱為李黨,庶族以牛僧孺為首,稱為牛黨,史稱“牛李黨爭”。李紳是李黨,吳湘是牛黨。為了整治吳湘,在他 74歲高齡時主持的吳湘案中,將貪汙賄賂、強娶民女兩項莫須有的罪名扣在了吳湘的身上。朝廷對此事生疑,派人複查,得知吳湘只是貪贓,而且數目不大,其他罪名都是強加之罪。但李紳還是執意把吳湘送上了斷頭臺。由此,也把自己推下了政壇

不過,歷史上也有李紳剛正狠悍,深得民心的評論,尤其是在其好友白居易的筆下

。白居易說李紳教化宣武鎮人,使其從嬌悍強橫變得敦厚,也因為李紳的勵精圖治,讓本來糧食歉收的宣武鎮成為衣食豐足之地。所以,李紳離任時,當地百姓夾道奉酒送行,很是不捨。

《憫農》作者李紳真的憫農?其實他奢侈腐敗,一道菜殺三百隻雞

▲白居易畫像

李紳其實是一個比較複雜的人物,他並不只是一個為民生疾苦而呼聲的憫農詩人,更是一個政治家。所以,在看待他時應與杜甫、陸游等憂國憂民的詩人相區別。所以,才會造成後世對他的兩種極端評價。

結語

吳湘最終得以昭雪。不過,已經離世的李紳還是被朝廷處以“削紳三官,子孫不得仕”的懲罰。這樣的慘淡結局,與李紳生前的極盡榮華,也是形成了巨大的反差。所以,為官者,還是應當一心為百姓做實事,而不是將政界當成名利場。招致千古罵名不說,也會讓家族與後代蒙羞。

參考資料

《文心雕龍·原道》

《憫農二首·其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