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口廢塑料在中國其實是一門生意

今天微博上出現一條熱搜#我國全面禁止廢塑料進口#,按照一些“愛國”自媒體的說法,這廢塑料進口就是西方國家的陰謀,是西方向中國輸送的洋垃圾。

這個說法還挺有意思的,其實就在幾年以前,廢塑料在中國是一門生意,而且還是一門很不錯的生意。

進口廢塑料在中國其實是一門生意

在這裡必須先做一個科普,廢塑料不完全等於“洋垃圾”,而且一開始也不是哪個國家強迫中國進口的,甚至某種程度上是中國人自己上趕著要進口。

根據《2005年中國廢塑料進出口分析》①,當年中國的廢塑料進口達495.65萬噸。

進口廢塑料在中國其實是一門生意

為什麼要進口這麼多廢塑料呢?文章當時的分析是這樣的:

大多數的塑料製品生產廠商都將使用回收料作為降低生產成本的主要手段,藉此降低成本、“提高”市場競爭力。如果製品全部使用新料而不在其中摻雜回收料的話,企業就無法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生存。

正是基於這種狀況,塑料回收料在我國銷路很好,國內每年有250~300萬噸的廢舊塑料進口,被加工成再生塑料原料出售。

簡單說,就是中國人為了降低成本掙錢主動進口的。

那麼都是誰在掙這些錢呢?

根據上述文章,主要都是南方的一些城市吸納了這些廢舊塑料,而進口商則主要是深圳的一些企業。

進口廢塑料在中國其實是一門生意

實際上,形成這種情況的一個重要原因,是當時發達國家對於廢塑料的回收形成了完整有效的體系,比如美國日本都有一套系統集中回收廢舊塑料。

而中國不論是當時的環保意識還是社會體系都不支持這種大面積回收,導致很多廢塑料只能被填埋、焚燒,無法進入到再生產加工環節,以至於明明我們自己也產生了廢塑料,但是卻要靠進口才能實現加工,這不能不說是一個悲哀。


弔詭的是,由於廢塑料加工在中國太掙錢了,用前述文章的話說,“蘊藏巨大財富,商機無限”,以至於在中美洽談關於中國加入WTO事宜時,美國提出的對等條件之一,就是要求中國向美國開放環保市場,其中就包括廢舊塑料的再生利用。

可見,這事情是個非常掙錢的事兒,不然美國人吃飽了撐的幹嘛要摻進來呢?還不是想分一杯羹唄。


這種對廢塑料的“熱愛”其實是當時中國經濟發展的現實場景,《2008年中國塑料回收再生利用行業狀況》②甚至提出這樣的觀點:

世界70%的廢舊物資被運到中國,這是改革開放以來實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結果,是得到政府有關部門有力的政策支持,也是從事再生資源進口的相關企業多年努力的結果。他們從世界各地收集廢塑料等再生資源,緩解我國資源緊缺的局面,保持我國低成本製造業在全球的競爭優勢

可見,至少在2008年進口廢塑料還是一個香餑餑,反正當時沒人說這是個陰謀。

這篇文章歸結當時廢塑料行業存在的主要問題,前三位分別是缺乏宏觀統籌規劃、缺乏鼓勵的優惠政策、企業間價格惡性競爭加劇,而環保、二次汙染等問題排在倒數第三位,廢塑料分類技術規範未啟動這個問題排在倒數第一。


當然中國人也不缺心眼,實際上大家都知道這玩意兒有汙染。

隨著國人環保意識的增強,國家也逐漸出臺了一些政策,比如2013年的“綠籬行動”,但即便如此到2016年廢塑料進口仍然達到了735萬噸。

而這一次的“全面禁止”,確實可以起到一定作用,但是中國人的廢塑料生意就此停止了麼?

根據一些自媒體的說法,之後西方就把眼睛盯上了東南亞各國,要把這些國家變成新的“世界垃圾場”。

進口廢塑料在中國其實是一門生意

這麼說就太小看中國企業了,掙錢的事兒怎麼能錯過呢?

2017年有一篇文章③就提到,其實是國內諸多廢塑料企業入駐東南亞,尤其是對毛料及破碎料的初加工,馬來西亞、泰國、老撾、越南及印度等在國內廢塑料進口方面的地位日漸提高。

文章稱,總體來看,東南亞國家對於廢紙、廢塑料、廢金屬等再生資源的態度是允許進口。廢塑料行業在印度尼西亞的用工成本為300美元,越南250美元左右,柬埔寨大約在100美元,而我國珠江三角地區用工成本大約在600-650美元左右。

這篇文章的標題其實很有意思,如果說這是找到了新的“世界垃圾場”,可能我國不太會同意吧。

進口廢塑料在中國其實是一門生意

①《2005年中國廢塑料進出口分析》 柴國樑,刊於《中國石油和化工經濟分析》2006年第7期;

②《2008年中國塑料回收再生利用行業狀況》 馬佔峰 張冰,刊於《中國塑料》2009年7月第23卷第7期;

③《“一帶一路”給廢塑料發展帶來新機遇》,刊於《再生資源與循環經濟》 2018年第5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