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共克时艰 打造“云端”三尺讲台

  “辛苦老师了!”

  “感谢华侨大学老师耐心详细地直播授课,让我受益匪浅,辛苦你们啦!期待下午的课程。”

……

  4月25日,由华侨大学和泰国华文教师公会联合主办,华侨大学华文学院承办的“华大云课堂”第一期泰国华文教师培训班开班后,学员们在培训群里纷纷发言。

  2020年的春天,注定让人难忘。2020年的春季学期,也注定让华大师生印象深刻。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新学期教学计划,放缓了师生归程的脚步,却没有影响老师们教书育人的初心和广大学生求知求学的进程。

  疫情暴发以来,我校认真贯彻教育部“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通知精神,有序开展、稳步推进线上教学各项工作。截至4月13日,我校本科生在线教学课程开课1376门,涉及教师1497人、学生25518人;研究生在线教学课程开课468门,涉及教师433人、学生1403人。

  习惯了教室和黑板的老师如何实现线上教学,有哪些亮点和特色?研究生的指导工作怎么在线上开展?如何克服时差、网络等困难进行境外生线上教学?各学院和老师们进行了探索。

探索最好的教学方法

  为了保证在线教学质量,老师们进行了史上最忙碌的寒假备课工作:熟悉各种软件与教学平台,重新进行教学设计,测试在线授课的信息技术条件。所有的一切,只为了探索最好的教学方法。

  新闻与传播学院的教师从直播间“新手”晋升为各具特色、备受喜爱的“教学主播”。“圈粉主播”孙祎妮老师在技术上化繁为简,在内容上拓展精进。她利用腾讯会议室积极与学生互动交流,《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课程内容设置紧跟社会热点,与学生们一起观察、分析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媒体的表现,并就更广泛的灾难传播议题进行探讨,让学生直呼过瘾。同时,孙老师认为,“在与学生贴近的兴趣中促进学术思维培养,也是‘圈粉课堂’的秘诀。”为此,她将自己对音乐社会学的研究兴趣与同学们分享,引发课堂高潮。

  另一位教师郭艳梅则在广播电视学专业开设了《电视专题片(含微电影创作)》课程。作为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她转换思路,通过网络学习和创作,变教师的“教”为“导”,一方面在线上展开网络在线学习,另一方面在线下师生共同进行主题短视频创作实践:教师通过网络指导专业学生用好用活疫情防控鲜活生动的“教材”,在微信、短视频等新媒体平台创新设立“新传人在行动”短视频创作实践教学板块;专业学生则从多个独特视角拍摄制作、宣传报道当前各行各业抗击疫情舍身忘我的感人事迹,以及大学生响应政府号召居家学习和从事志愿者工作的故事。

  计算机学院的教师积极探索基于多平台融合的在线直播教学模式,如李静老师采用功能较全且稳定性有保障的腾讯课堂极速版直播课件和语音结合QQ课程群同步线上交互,并使用QQ平台进行课堂和课后作业提交和答疑,从而实现完整的教学环节;雷庆老师的课堂有机结合了PPT直播授课、屏幕标注讲解、QQ群教学资源管理、课程视频维护等多种在线教学手段,并利用QQ群发布课程资源、布置作业、Pointofix屏幕笔软件批改作业等,实现对教学效果的有效监督;廖永新老师通过超星平台开设网络课程,以“MOOC模式+课程群即时解答+编程录屏分享”的方式进行网络授课。

  土木工程学院的教师也对多个在线平台展开了研究和探讨。阚晋老师针对《理论力学》的课程特点和本科生的学习现状,采取慕课+直播分享屏幕+雨课堂教学工具的方式展开教学活动。他录制了《网络教学入门简介》《经验分享》《网络教学实现学习过程管理的小技巧》3段视频,帮助本学院及其他学院教师开展网络教学。另一位教师祁神军则通过视频指导、QQ远程协助、微信语音、电话等方式,指导多位老师完成中国MOOC的异步SPOC课程、学银在线自建课程、雨课堂授课等建设。他还制作了学银在线(电脑端)和学习通(移动端)使用的25个小技巧视频,在全国范围得到广泛认可。

  文学院教师前期的技术培训成果,在教学实战中得到了充分体现。不少老师在QQ群、腾讯会议、雨课堂等软件平台上化身“主播”,实时营造传统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执教《现代汉语》的朱媞媞老师提前将部分学习资源上传到智慧树平台让学生预习,并通过QQ群直播与在线互动,倾听学生内心的真实想法,耐心地为大家答疑解惑。“很高兴能够看到一些平时在课堂上比较沉闷的学生,在线上交流中表现活跃。”她说。林英德老师则通过抽查点名、随机提问、微信小程序作业打卡等方式了解学情、管理课堂。在他看来,在线学习的独特管理方式激发了同学们对于《古代文论》课程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为了保证学生的在线学习质量,把监管落到实处,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想出三个“小妙招”:由院党委和团委负责强化家校配合,通过动员家长取得其支持和配合,为学生在家学习提供良好的环境和设备,并关注学院要求,日常监督学生的学习效果,合理安排学习时间;任课老师在网络平台发布学习资料供学生查阅和学习,并及时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随机抽查功课,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有序开展网络教学活动;通过学生线上打卡、群聊签到和在线提问等各种形式,任课老师及各班班委在各门课程中督促学生集中注意力,避免出现迟到、旷课等状况,提高学习质量。

研究生指导创新体验

  疫情不仅给日常教学带来困难,也给研究生的指导工作带来挑战。为了一个相同的目标——不因疫情而中断研究生的课程学习,研究生导师们调整教学方案,学习如何使用各种平台,线上授课指导、答疑解惑,保障了新学期研究生课程教学的正常进行。

  “结构的有限元模拟”对于土木工程学院结构工程专业方向的研究生来说,从某种程度上甚至比实验研究更为重要。绝大多数研究生都需要在科学研究、论文撰写中利用有限元软件模拟结构的不同作用响应和行为。离开了学校的台式计算机,笔记本电脑根本运行不了庞大的计算程序,疫情发生以来,研究生居家计算尤为困难。于是,土木工程学院现代组合结构和抗震防灾创新团队利用和学校信息处共同开发的“高性能云计算”平台,远程实时操作高性能服务器进行计算工作,并能实现多人进入同一服务器内,方便导师在计算过程中、计算结束后在同一模拟环境中协同指导研究生建模和计算。团队研究生尤其是三年级研究生在该平台下充分利用计算资源,保证了科研、论文工作中的计算任务顺利进行和完成。

师生共克时艰  打造“云端”三尺讲台

机电及自动化学院黄辉教授在线授课

  机电及自动化学院制定了研究生网络指导计划,研究生导师主动探索网络指导新模式,帮助同学制定短期网络培养计划,将以往校内面对面的指导迁移到网络在线指导及监督管理中,通过视频会议进行课题组进展汇报,通过腾讯文档协同编辑进行学位论文审阅批改,通过租赁第三方云计算平台进行模拟技术等多种形式,保证在线指导的频次和质量,确保学生居家期间养成科研习惯,让他们的科研学习不滑坡、不掉队。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方炜老师的《量子光学》作为一门侧重于理论的研究生课程,线上教学对于他来说是一个挑战。虽然平台上支持播放课件的同时进行视频直播,但是视频直播中的板书模糊不清。他通过“将教材与课件发给学生进行线下学习、线上全程直播进行知识点详解为主”的形式,力求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知识点。在教学过程中,他发现这种线下加线上的方式对于学生的学习有一定促进作用,大部分学生听完线上课程后表示基本上掌握所讲内容。

  旅游学院林美珍老师采用QQ平台进行实时屏幕分享的方式,为2019级硕士生以及部分博士生讲授《管理研究方法》课程。尽管是网络教学,她依然坚持在每次上课前花时间阅读和收集与管理学相关的文献及案例,并根据课程和学生特点选择合适的教材,确定授课内容及重点。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体验,她会将授课内容都撰写成教案,并试讲一遍。

克服时差 境外网络教学不断线

  疫情暴发时值寒假,我校近5000名境外生分散在世界各地,开展在线教学困难重重。面对各种困难,学校统一部署,各学院扎实推进,任课老师与学生们相互配合,最大限度地保证开课率和开课效果。

师生共克时艰  打造“云端”三尺讲台

老挝留学生陈雅华借用亲戚的办公室参加线上学习

  其中,华文学院有1000多名境外生,是全校拥有境外生最多的学院。疫情期间,为解决时差问题,该院汉语言系马达加斯加留学生米拉苏,克服四个小时的时差,坚持凌晨四点起床参加学习;华文教育系十多名来自斐济和毛里求斯的学生积极与老师联系,讨论参与线上学习的办法;还有许多东南亚留学生,虽然当地时间上午七点就要开始上课,但正式开课以来,只要网络允许,大部分都能准时参加线上学习。此外,不少学生所在的国家网络不好,有些学生只能使用手机流量进行学习,或是联系亲朋好友帮忙等,但大家都尽可能克服困难,参与线上学习。

  工商管理学院作为全校学生数最多的学院之一,境外生的基数也比较大,将线下学风督导开展到线上是学院一直努力探索的方向。学院采取低年级“学习委员+境外生班长”组合督导,境外生班长主要负责境外生单独开课的课程情况统计;高年级因为课程一致,由学习委员统一督导,最终汇总整理并进行情况公示。开课以来,学院境内外学生上课率近乎100%,学生反映听课效果较好。

  经济与金融学院为了境外生线上学习的便利,同时也便于在线教学和将来线下课堂学习的衔接,采取了多项举措:针对班级内有境外生因为时差问题无法实时观看在线教学的情况,要求该班级在线教学时选择可以进行回放的直播平台,例如腾讯课堂、PPT音频录制;针对班级内有境外生网络条件较差的情况,要求该班级在线教学时应选择占用带宽较小的平台,例如QQ群语音+分享屏幕的方式;考虑到境外生的网络和平台对接可能会出现问题,学院要求老师熟悉两个以上的教学平台,避免出现平台拥挤不可用的情形。

  此外,以周末制教学为主的海外华文学校,也受到严重冲击。为此,华文学院、华文教育研究院紧急组建华文志愿教学服务团,与西班牙巴塞罗那孔子文化学校携手于3月23日开启“孔子云课堂”,及时为欧洲3000余名居家不能上学的华裔子弟提供优质的线上华文教学。自3月下旬以来,每周一、周三和周五,包括罗万、曹蒙洁在内的10余名华侨大学志愿者老师都会同步开启“孔子云课堂”,由华文教育研究院副院长胡建刚任教学总指导,一起承担覆盖了从幼儿园到高中共11个年段的线上华文教学任务。

师生共克时艰  打造“云端”三尺讲台

“孔子云课堂”直播授课截屏

  4月25日,华侨大学还和泰国华文教师公会联合主办“华大云课堂”第一期泰国华文教师培训班。华侨大学华文学院教师沈玲、陈建兴、张娜,以钉钉视频会议、Facebook直播方式为泰国华文教师讲授《三种常见在线教学形式》《汉字输入小技巧》《汉语语音教学》等课程。当天,泰国400多位教师在线观看了直播授课,5000多位教师观看了重播,近2万人关注培训活动。

在教学中提升对疫情的认知与防范

  在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发挥专业特色,加强相关疾控知识的教学,让学生们在课堂学习中加深对新冠肺炎疫情的认知,并加以防范。

  医学院副院长董少良在《卫生学》授课时增加了新型冠状病毒相关知识、疫情形势发展现状、最新研究成果、个人防护等内容。在《医学微生物学》开学第一课上,授课教师唐明青就以新冠肺炎疫情为切入点,完整地向学生讲述了疫情发展过程、致病微生物的特性、相应的防控措施等,他告诫医学生要用一种敬畏的心态去面对微生物,建立人与微生物的良好生态关系。

师生共克时艰  打造“云端”三尺讲台

体育学院教师居家现场示范

  体育学院的公共体育课程坚持学生在线理论学习与居家锻炼并重的措施,依托学院在线课程精品之一《国际排舞》和引进的《二十四式太极拳》为两大实践教学支撑,以学院省级精品课程《科学运动与健康》为理论教学支撑,将公共体育课前置至学生家中,以运动对抗疫情。自公共体育课开课以来,全校10000余名学生依托中国大学MOOC和超星学银在线两大课程平台,开始居家锻炼。在充分利用当前已完成的《国际排舞》《游泳》《羽毛球》等6门精品在线课程建设的同时,学院还动员多位教师制作居家健身指南。四期自拍自编的居家轻健身、八段锦等健身运动视频,也通过学院微信公众号进行推广普及。在线学习、自拍小视频指导、现场动作示范……有学生说,“看到体育老师,萎靡多日的宅生活顿时开始活跃起来。”

  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教师为上好网络课程,积极钻研网络技术要领,把传统课程与在线教学有机融合起来。在思政课堂上,他们通过《中国马克思主义文献》《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等课程,将课本知识讲授与疫情防控知识教育相结合,及时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生命观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科学知识教育、传统美德教育等。学生在课堂上学习中国共产党发展史,领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回望新中国成立70年的风雨兼程,感悟“中国奇迹”“中国速度”背后的国家力量;探究生命的真谛和价值,学会热爱生命、敬畏生命、珍惜生命。

  美术学院团委书记宋庆彬老师在疫情期间,利用腾讯课堂平台以“战疫看中国”为主题,为学生开设云端讲座5期,讲解战疫中的中国力量、中国制度和中国担当,讲述华侨华人、学院武汉学生家长和青年学子群体助力疫情防控的故事,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坚定战疫必胜信心,引发学生思想共鸣,在线收看2556人次。

“非常期待每一次的网上见面”

  此次在线教学,对于所有华大师生而言,是一次史无前例的全新体验。教师们的在线教学是否“在线”?学生们的在线学习是否收获满满?师生们各有评价。

  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外籍教师Kevin Lynch说:“It is not as good as face to face,but it’s fine in the circumstances.(尽管在线教学不如面对面教学好,但在目前情况下也还不错。)”林少真老师说:“学生网课互动反而比较积极,可能与没有面对面的压力以及反馈容易有关。”

  文学院林英德老师对本课程当前的教学效果比较满意,并对未来的在线教学提出了展望:“可以适当考虑完善网络教学设施,让网课学习不再停于‘备不时之需’的层面,让其真正融入学生的未来学习。”

“我特别喜欢媞媞老师温柔而有条理的授课风格。”文学院2019级中国语言文学类1班的赵紫朵是朱媞媞老师的小粉丝:“虽然是线上教学,但是预习、正课、课后答疑,每一个环节都没有落下。这帮助我们更好地吸收、消化知识。”

  工商管理学院2018级马来西亚学生许兆泉说:“我发现班上的同学上网课比在教室更活跃,并且更愿意与老师互动回答问题。还有同学现在国外,有时差,但仍坚持参加所有课程学习。班级的整体学习氛围很积极,非常期待每一次与老师网上见面。”

  机电及自动化学院研究生李佳音表示:“第一次在没有固定教室的网络上课,本来以为效果不会很理想,现在看到学院及任课老师精心准备的网络教学安排,在家的我们也一样能保质保量地完成既定的学习任务,教育战线上各位‘十八线主播’们辛苦了。”

师生共克时艰  打造“云端”三尺讲台

春季学期已经过半,华大的线上教学开展情况良好,教师和学生均能熟练使用各种网络平台,已适应网络教学模式:教师能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理解水平调整教学节奏;学生能主动按照要求课前预习,课堂上积极互动,课后按时完成作业。各学院纷纷表示,将继续做好在线教学工作,为学校即将到来的全面复学做好充足准备。

华侨大学报综合整理

编辑:侯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