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炀帝杨广历史上千古骂名的来龙去脉

谈隋炀帝杨广的骂名,常常有人认为是李唐君臣是对杨广故意进行抹黑,以彰显自己夺得杨广的江山是除暴安民、取之有道。

现在来看看杨广背负的最常见四大骂名(夺宗、好色、弑父、残暴)与李唐君臣有多大的关系。

一、夺宗


唐魏征领头编撰的《随书》指责杨广“阴有夺宗之计”主要有以下几点

(1) 因皇太子杨勇“内多嬖幸”,遭到文献皇后(独孤皇后)的忌恨;

(2) 杨广的儿子,他自己不带,让儿子与奶奶文献皇后一起生活,逗母亲高兴。

(3) 对大臣,则“倾心与交”、“皆曲承颜色,申以厚礼”,特别是巴结杨素;

(4) 讨好母亲文献皇后,假装正经,别说近女色,连音乐舞蹈都不挨边。

(5) 《隋书·后妃》还加了一条,杨广送礼“以取媚于陈氏”,宣华夫人在废杨勇、立杨过程中“颇有力焉”。

不管是百姓还是贵族,想独占或多得家业,是人之常情,故而杨广暗地里惦记太子之位,可以理解,但这里还是有几个问题值得怀疑。


隋炀帝杨广历史上千古骂名的来龙去脉


①皇室太后(奶奶)带嫡孙,属历史上各朝皇族的传统,算不上是阴谋诡计。原因,要么是杨勇也有一个儿子在宫里生活,而没有记载,要么是奶奶的确喜欢这个孙子,为杨广夺宗加了分。

②如果杨广平时在工作过程中,与大臣交往时套几句近乎,完全有可能,但说他对大臣阿谀奉承,还送厚礼,恐怕行不通。杨坚就是如此把江山搞到手的,属得道的千年狐狸,杨广如在这方面玩聊斋,恐怕首先废的是自己。

③文献皇后“性忌妾媵”,不只是忌恨儿子的侍妾,更忌讳老公的侍妾。这种情况下,估计宣华夫人想见皇帝一面都难,偶尔见了面怎么还敢夹带私活,为杨广明目张胆常常“颇有力焉

”地去吹枕头风?除非二人早就许诺、或卿卿我我。小青年情迷心窍什么事都肯做。如果二人真的早有私情,那么后面调戏宣华夫人,宣华夫人举报,杨坚知道后生气,欲重新立杨勇就难以成立。

二、好色


隋炀帝杨广历史上千古骂名的来龙去脉


杨广好色的骂名,一直广为流传。谈这一方面,先看看杨广的后宫.再看其他的。

⑴杨广后宫.

《隋书·后妃列传》记载,杨广“参详典故,自制嘉名”,一后三妃九嫔,及婕妤、美人、宝林、御女、采女,七个品级总一百二十。另外“增置女官”,书中没有具体人数,但有九个品级,每品级人数不等,最多为二十八人,粗略计算接近250人,再九司“量局闲剧,多者十人已下”,即90人左右。也就是说杨广后宫是严格按典章设置,不足500人。

对古代一个帝王来说,后宫妃嫔宫女仅500人,没有什么指责的理由。

⑵《隋书·炀帝本纪》记载,说612年,杨广“密诏江淮诸郡,阅视童女,资质端丽者,每岁贡之”。

这里值得商榷。当时大环境第一次征高句丽失败,特别是就在这个密诏的前一句记载的就是当时,天下大旱加瘟疫“人多死”。故而怀疑这是搞对比手法,用来抹黑杨广。另外,每年选贡童女,怎么没有说后宫人数变多。再说这事没有必要鬼鬼祟祟下密诏。如果是杨广爱面子不想明诏,只有口头说一下,就有人去办。

⑶《隋书·炀帝本纪》还有“招迎姥媪,朝夕共肆丑言。又引少年,令与宫人秽乱,”是说他杨广竟找来一些老婆婆,一天到晚说不文明的段子。还带来一些年轻人,与宫女鬼混。

这两件事记载在在议论评说部分,没有事例。但在《隋书·宇文庆传》 与《资治通鉴》都记载,宇文皛(xiǎo)“与宫人淫乱。至于妃嫔公主,亦有丑闻”。

宇文皛是文献皇后的亲外孙,自幼在宫中与杨广一起长大,可以自由进出宫门。因为是发小伙伴,杨广知道后也没有惩罚他。(后来在江都,宇文皛救杨广失败,被乱臣杀害。)

⑷杨广背负好色骂名的核心人物,是宣华夫人陈氏,及容华夫人蔡氏。

《隋书·后妃列传》记载,杨坚临终之前,杨广调戏宣华夫人,杨坚驾崩之后,又给宣华夫人送同心结,“其夜,太子蒸焉。……及炀帝嗣位之后,出居仙都宫。”以及“以及荣华夫人蔡氏,亦为炀帝蒸焉”。另外《杨勇传》说杨广“奸乱宫闱”;《杨素传》;“所宠陈贵人又言太子无礼”。

与宣华夫人有私情,应该是真实历史,一是《隋书》多处有记载。二是唐代更乱,从曹丕到南北朝的帝王,这种事都屡见不鲜;三是杨坚家族长期生活在北方鲜卑族,

隋炀帝杨广历史上千古骂名的来龙去脉


但如果说在杨坚驾崩的那天晚上,二人就巫山云雨,值得怀疑。

当夜,如果仁寿宫风平浪静,杨广有心思与宣华夫人白天调情、晚上亲密,那么当夜矫诏弑兄不一定成立,没有必要此时多此一举。毕竟不是现在交通方便,也会当心派去诏杨勇的人发生意外或变节。如果当时杨勇真有翻身的机会与实力,那么当夜,杨广有许多事都需安排布置,就不会行鱼水之欢。

⑸对杨广好色的指控,有一条《隋书》中没有,但比《隋书》还早20年,来源于祖君彦为李密起草的《檄洛州文》《为李密檄洛州文》给杨广的第二条罪名就是“诸王子女,咸贮金屋”(即指控杨广兄妹乱伦)。檄文,无凭无据,就是能怎么骂人就怎么写,所以难以相信。

三、弑父,


隋炀帝杨广历史上千古骂名的来龙去脉


⑴杨广弑父的罪名,最早也是出自古代三大檄文之一的《为李密檄洛州文》(另两篇是陈琳起草的《讨曹操檄》、骆宾王起草的《讨武曌檄》)。

李密的《檄洛州文》(或称《檄隋文》)列举了杨广“十罪”,第一条就是“弑父”。即指控他对父亲“便行鸩毒”。当然,檄文中无论无据不足为信,最多算是流言蜚语。

《隋书》中,好几个人的传记都提到当时场景,但对杨广弑父说法彼此矛盾,

⑵《隋书·文王本纪》记载:崩于大宝殿(就是正常病死)

⑶《隋书·后妃列传》记载:杨坚知道杨广调戏了杨坚的妃子宣华夫人之后,执意要召见杨勇,杨素不肯去召,却“遣张衡入寝殿”,让夫人宫女都到别室后“俄而闻上崩”。意思就是说张衡进去之后,杨坚就死了。

此处没有明说张衡杀杨坚,但给了人无穷无尽的遐想空间。

隋炀帝杨广历史上千古骂名的来龙去脉


⑷《隋书·杨素传》以及《资治通鉴》不仅仅杨广调戏了宣华夫人,还记载了杨广与杨素的密信被误传到杨坚手里,杨坚要召见杨勇,杨素不肯去召杨勇,还“令令右庶子张衡入寝殿,尽遣后宫出就别室,俄而上崩。

此处记载,杨素又多叫来了宇文述、郭衍两个人,这样风险加大。多人在场,哪个大臣敢临时起意弑帝。

很明显,当时杨素在室内、张衡在门口,说杨广见没有人而对宣华夫人“无礼”可能性很小。

再者,如果宣华夫人与杨广早就结下了政治上的小伙伴,就算宣华夫人真有这种政治智慧与胆量,瞒过文献皇后帮杨广夺宗,那么即使杨广真的背着人对宣华夫人动手动脚,她也不会声张,否则一切都会前功尽弃,甚至自己也可能引火烧身。

如果对宣华夫人“无礼”不存在,或存在而宣华夫人没有告密,杨广弑父就无从谈起。

⑸据唐初《大业略记》记载:“

仆射杨素、左庶子张衡进毒药,……素等既入,而高祖暴崩。”意思杨素与张衡合伙毒死了杨坚。

《大业略记》属野史。不是说不尊重野史,只因野史参考资料少,审核不严谨,漏洞、错误之处比较多,作者自己也容易感情用事。当然正史也有自相矛盾、语焉不详之处,但参入编撰正史的人员普遍被公认是道德高尚的饱学之士,对资料中弄不清楚的地方,不会搞想当然而乱猜胡写,而会把几种情况分别写在不同的传记之中。

例如,此书仅仅这里就有两个错误。一,作者把宣华夫人与容华夫人二人搞混了。二、张衡官职是“太子右庶子”,而作者赵毅却说是“左庶子张衡”。

⑹《通历》:杨素支开左右,“令张衡入,拉帝,血溅屏风,冤痛之声闻于外,崩”。

《通历》属杂文,连野史都算不上,作者更喜欢凭感情用事。

杨广其实,没有必要多此一举弑父。他已经当了四年皇太子,已经名正言顺地在各方面替父理政。即使杨坚最后时刻真的想临时用杨勇替代他,恐怕也坐不住位。

以隋为鉴唐代君臣,没有一个明确说杨广弑父。


隋炀帝杨广历史上千古骂名的来龙去脉


四、残暴

历史上,杨广的残暴的确令人发指。

⑴对大臣理由没有最荒唐,只有更荒唐。


1、自己御驾亲征高丽遭受失败,是自己不顾国情,不看民意,在战场上,又估计不足,指挥失策;

却让尚书右丞刘士龙替自己背锅“向天下谢罪”。

2、光禄大夫贺若弼,因私下议论杨广要制造一个可容纳数千人的大帐篷太过奢侈,而被杀;礼部尚书宇文弼,因修筑长城安排劳役,动作缓慢被杀;太常卿高赹,因当面陈奏对启人可汗恩礼过于优厚而被杀罪名是“诽谤朝政”。堂堂“太常卿”陈述事情利弊,竟然是“诽谤朝政”,那么设三公九卿干什么?

3、奉信郎崔民象,因上表劝杨广不要出门巡游,惨遭先割下巴,再砍头。

国家功臣,社稷重臣,江山支柱,背后私议不行,当面陈述也不行,上奏章也不行。只因自己一不高兴就杀。事已至此,国家不亡,天理难容!

⑵对百姓,为讲气势排场,大肆征调。


1、驾临洛阳,征调几十万男子挖壕沟;

2、一次就征调一百二十余万人修筑长城。他修长城调用民力超过了秦始皇建长城的人数。

3、挖永济渠,征调一百万男女;

4、兵役徭役、罪犯逃跑的人,抓获后就地斩首。

5、征高丽,一次就出兵一百一十三万三千八百人,还不算后方军需粮草补给的人。

杨广不体恤民情、不休养生息,逼民揭竿而反;对功臣官员也是完全凭自己喜好而定罪,由自己任性而处置。是他丢失江山的唯一原因。

故而,以隋为鉴的李世民,得出了“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千古名言。

隋炀帝杨广历史上千古骂名的来龙去脉


唐宋时期,喜欢拿隋炀帝来说事的文人墨客并不多见。他的千古骂名,主要分官方(历史)与民间(小说)两种。

民间杂记文学,特别是后来明清时期白话文小说的兴起。作者为了丰富内容情节,迎合读者听众,一个个让自己联想纵横驰骋,拿着放大镜、或无限放大,或尽情虚构。

1,明代齐东野人在《隋炀帝艳史》中,不仅给杨广安排了处子尉迟回与唱《后庭花》的陈丽华,还给了他杨广配备了“后宫佳丽三千”。

《迷楼记》给晚年的杨广献上了御女车春药合欢果

明末冯梦龙与清初的褚人获,为了说明杨广举止荒唐,分别在《醒世恒言》与《隋唐演义》中帮杨广“征选绣女”,还替杨广作了十多首江南婬词滥调(舞女唱词)。

现代网络写手,也不甘示弱,给杨广建造了“裸泳馆

”,把宋代皇帝一夜“临幸三十余宫女”移花接木送给了他。

总之,民间作家为了自己的需要,层层加码、不断夸大,推波助澜,诱导杨广在“淫乱残暴”的路上越滑越远,齐心协力地成功塑造出了一个厚颜无耻的昏帝暴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