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武都:“輸血”與“造血”並重 全面壯大農民專業合作社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 楊榛榛、記者王斌報道 為了培育壯大農民專業合作社,隴南市武都區採取“走出去,引進來”的辦法,積極為專業合作社做好產前、產中、產後各項配套服務工作,幫助合作社引進新技術、解決產業標準化生產、農產品質量安全等問題,同時引進新品種,提升產品品質。通過幾年的不懈努力,武都區在培育壯大農民專業合作社方面取得了積極成效。

完善發展機制。今年以來,武都區堅持規範建設與創新發展相結合,開展農民專業合作社規範化提升行動,建立健全支持農民合作社發展的政策體系和管理制度,實施農民專業合作社“能力提升工程”,組織開展“壯大萬家合作社行動計劃”和合作社帶頭人“萬人培訓計劃”,著力培育壯大農民專業合作社。

記者從武都區農業農村局瞭解到,武都區出臺開展農民專業合作社“空殼社”專項清理工作方案、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部門聯席會議制度、開展農民專業合作社清理整頓有效提升帶動能力實施方案,指導全區各鄉鎮抓好合作社規範化建設。截至目前,合作社累計達到4873家,其中區級以上示範社274家,市級示範社63家,省級示範社23家,國家級示範社3家;貧困村建成農民合作社1656個;培訓合作社輔導員204人,培訓農民合作社領辦人220人。

創新發展模式。武都區積極借鑑 “三變”改革經驗,大力推廣“莊浪模式”,按照“農業公司+合作社+農戶”的組織運行方式,組織能人大戶領辦合作社,引導貧困戶以土地、勞務、資金、技術等入股合作社,每個貧困村和深度貧困村組建不同產業的合作社,由合作社統一組織生產經營,收益保底分紅。同時,採取“合作社+企業+基地+貧困戶”、“合作社+園區+貧困戶”等多種模式,指導貧困村合作社與龍頭企業積極對接。積極引導扶持農民合作社組建農民合作社聯合社,引導農民合作社跨區域、跨行業帶動農戶發展,提高農業特色產業的組織化程度和規模化水平,進一步提升市場競爭力。

金融注入“活力”。 充分發揮隴南富民公司等國有資本和政府資金的引導作用,激發貧困村的發展活力,為龍頭企業和貧困村合作社對接,為貧困村合作社入鎮創業門店,開辦特色農產品加工實體店和網貨收集加工實體店,入駐鄉鎮主導產品貿易市場創造有利條件;把貧困村農民合作社納入信用評定範圍,建立信用檔案。鼓勵將貧困村農民合作社法人授信與合作社成員單體授信結合,採取“宜戶則戶、宜社則社”的辦法,建立農業貸款綠色通道。重點支持以林果、中藥材、蔬菜、食用菌、茶葉、農產品加工、畜牧養殖等特色優勢農業產業的貧困村農民合作社參與特色產業發展貸款,優先支持對貧困鄉村 “一戶一策” 精準扶貧帶動效益好的農民合作社發展壯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