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天福地—黃圍山


洞天福地—黃圍山

洞天福地—黃圍山

黃圍山古稱黃梅山,起源於商周,興盛於明清。這裡山清水秀,森林覆蓋率達90%以上,負氧離子含量極高。據考證,自漢朝以來,佛、道、儒三教就在此參禪悟道、修身養性。

洞天福地—黃圍山

四月桃花漫山開,黃圍山裡來陶醉。每年的4月份,正是山桃花、連翹花盛開的時節,此時來這裡,正是觀賞的最佳時機,帶好你的相機,記錄下這令人陶醉的美景。

洞天福地—黃圍山

洞天福地—黃圍山

古太行通往華北平原有八條孔道,被稱為“太行八陘”,白陘為其中的第三陘,迄今已有2550年的歷史。在漫長曆史中,白陘一直是貫通晉豫及江南諸省的一條咽喉要道。

洞天福地—黃圍山

山上的黃梅寺分上、下兩院,上宮院亦稱黃梅書院,這裡曾先後出過七名狀元、十名進士,由此可見,這個遠離塵世之地卻臥虎藏龍,書香氣甚濃。

作為陵川古八景之首的“黃圍靈湫”,集自然景觀和佛教禪宗文化為一體,靈湫佛洞上有清風洞,是依山傍崖,天然生成的廳式溶洞。洞內幽迥曲折,深淺莫測,裡面的石筍、石柱、石鐘乳比肩林立,步步有景,處處稱奇,各種天然造型栩栩如生,呼之欲出。最為珍貴的是洞內有中國唯一的唐代石筍雕像,美輪美奐,令人歎為觀止。

洞天福地—黃圍山

洞天福地—黃圍山

洞天福地—黃圍山

到黃圍山,祖師頂是一定要去的。於滿坡叢林簇擁的步道攀援,聽松風蕭蕭,滿山鼓盪呼應,正是登山者最大的享受。

當你氣喘吁吁、汗流滿面抵達峰巔,將青峰翠巒都踩於腳下,那種“一覽眾山小”的暢快會讓你忘記前面的辛苦勞頓,體悟聖人含道應物,賢者澄懷味象,神超形越,體靜心閒之感。

洞天福地—黃圍山

站在祖師頂極目遠眺,但見群山層巒疊嶂,雄渾遼遠,太行山的大起大落、大開大闔,其粗獷陽剛,野性霸氣,桀驁不馴,處處彰顯,頓覺祖師殿山門的楹聯表達此刻的心境是再恰當不過了。

一團雲霧輕輕飄過,人也朦朧,山更豐潤,“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猛然間,精神為之昇華:做人,心胸該有這麼豁達,氣度當有這麼沉渾。

洞天福地—黃圍山

洞天福地—黃圍山

黃圍山,白陘古道,令人嚮往的地方!

洞天福地—黃圍山

洞天福地—黃圍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