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祭掃”續寫傳統節日新篇章

清明時節,追思悠悠。因為疫情,即將到來的清明節顯得意義非凡。為在強化疫情防控的同時保證祭掃活動有序進行,今年北京民政系統推出多項新政,面向市民全面實施了祭掃線上預約的方式。無論是緬懷英烈,還是悼念同胞,今年我們格外呼籲大家開展“雲祭掃”,寄託哀思的同時,又能保障自身的安全。

“雲祭掃”有助於鞏固疫情防控成果。當前正處於抗擊疫情、推動復工復產的關鍵時期,群體集中祭掃的途中、現場都容易發生交叉感染,存在安全隱患,對於骨灰存放場所來說,工作人員的排查工作的壓力也會增大。市民可以登錄首都之窗、北京市民政局或各區政府官方網站,點擊“清明節網上祭掃”專題,按照提示步驟,完成網上祭奠。少一次聚集,少一分感染的風險。據統計,北京市2020年清明網上祭掃服務開通前4天,選擇網上祭掃的人數就已超過2500人。

“雲祭掃”有助於杜絕火災隱患。3月30日四川涼山州西昌的森林火災有19人死亡,我們深感痛心和惋惜,火災的可怕應當引起我們所有人的重視。當下正是天乾物燥的火災高發期,清明祭掃的一些傳統習俗存在著一定的火災隱患,例如燃放煙花爆竹、燃燒紙錢冥幣。2017年清明節期間,某地村民掃墓燒紙引發山火,造成了生態林地過火面積2.85畝的損失。2018年清明節期間,某人上墳祭奠外公時,燃燒紙錢冥幣,不慎引燃周邊荒草,引發周圍山林、田地火災,雖經森林消防部門及周邊群眾全力滅火,火勢得以控制,大火被撲滅,但對周邊植被及農田造成了不良後果,引燃者被刑拘。可見,不慎重的祭掃行為,不僅存在火災隱患,更有可能需要承擔法律後果。

懷念的心意比形式更為重要,追思親人也不急於這一時。在心中回憶逝者,往昔的美好與溫暖歷歷在目,何嘗不是一種平靜與慰藉。“雲祭掃”不僅適用於當前的疫情防控時期,未來也值得延續和推廣。

“風景清明後,雲山睥睨前。”破除殯葬陋習,移風易俗,我們將會在清明時分看到更美好的風景,傳統節日將煥發新的價值和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