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傳奇將軍,如何成為一個時代的終結者與締造者?

引言

在這個關鍵時刻,介紹三十年戰爭中發揮核心作用的三位人物是非常切題的。

蒂利伯爵約翰·採克拉斯、恩斯特·格拉夫·馮·曼斯費爾特,還有出身貧寒,最後卻成為弗裡德蘭和梅克倫堡公爵的阿爾布雷希特·文策爾·歐西比烏斯·馮·華倫斯坦。

這些人是將軍——受僱的將軍,自由職業者將軍,僱傭軍首腦——各諸侯國支付佣金委託他們招募軍隊進行戰爭,後兩位還要求君王和國家支付工資。在意大利,他們還有一個名稱叫capitani di venture,意思是"冒險上尉",英國人稱他們為"僱傭軍上尉"。蒂利伯爵和曼斯費爾特是以伯爵身份開始參與三十年戰爭的,華倫斯坦(弗雷德里希·席勒創作了有關他的衰落和死亡的戲劇三部曲而令他永垂不朽)因為功勳卓著而被神聖羅馬皇帝提升為公爵,地位僅次於皇帝本人。這的確令人吃驚,因此他也成為他人嫉恨和反對的對象,雖然他們本來應該成為盟友的。

一、三位將軍的介紹

曼斯費爾特是新教徒一邊的將軍。他本來出生於天主教家庭,曾經在帝國軍隊服役一段時間,但是逐漸對自己在於利希敘任權戰爭中在斐迪南二世的兒子利奧波德大公那裡受到的待遇感到憤憤不平,因而反過來支持新教徒的事業。

三位傳奇將軍,如何成為一個時代的終結者與締造者?

蒂利伯爵是斐迪南二世的得力干將,也是戰爭中天主教聯盟的功臣。他出生於瓦隆——布拉班特省,在耶穌會受教育,並在功效顯著的西班牙戰爭模式中學到軍事技能。這模式就是西班牙大方陣,其中步兵團由三分之一的長矛兵、三分之一的短劍兵和三分之一的火槍手組成。比這些步兵團的組成更重要的是這樣一個事實:經驗豐富的士兵被鼓勵留在軍隊中,結果讓軍人成為一種職業。

在17世紀中葉之前取得很大成功的西班牙大方陣是在15世紀末由偉大的西班牙將軍貢薩洛·德·科爾多瓦發明的,他還推行了刺刀與射擊方陣,英文單詞"colonel"(上校)就源自這個詞,指的就是該方陣的首腦。

蒂利伯爵是個令人敬畏的將軍,與華倫斯坦一起主宰了三十年戰爭的前14年。但是,他也是有爭議的人物:在1630年的馬格德堡,是他下令殺戮嗎?他鼓勵了殺戮,還是根本就沒有反對殺戮?殺戮的事實就是其聲譽的汙點。

三位傳奇將軍,如何成為一個時代的終結者與締造者?

不管如何衡量,華倫斯坦都是一個奇才。他出生於波希米亞一個貧困的新教徒家庭,但是在奧洛莫烏茨大學讀書期間在耶穌會士的影響下皈依天主教。在獲得了引人注目的名譽、頭銜和財富之後,他曾經兩次被皇帝下令告老還鄉回到波希米亞莊園。但是,局勢迫使皇帝在第一次解職後重新起用他,但華倫斯坦的競爭者出於嫉妒而向皇帝進讒言,使斐迪南二世最終認識到他已經引狼入室。華倫斯坦帶著軍隊退役,這讓斐迪南二世懷疑他背叛。

事實上,正如席勒在三部曲中描述的那樣,華倫斯坦的確在圖謀叛國,他在與皇帝的敵人瑞典談判,以期加入瑞典軍隊。1634年2月25日夜晚,他被暗殺,這是在皇帝知情和許可的情況下進行的。這讓人想起英格蘭的國王亨利二世和貝克特,皇帝肯定至少對適當的人大聲說出過"誰願意幫助我除掉這位叛將?"之類的話。

三位傳奇將軍,如何成為一個時代的終結者與締造者?

席勒在1799年寫完了有關這個偉大將軍的戲劇三部曲。該劇大致是根據華倫斯坦生命最後幾個月發生的故事寫成的。這是關於忠誠與背叛的故事,考察了一個人從默默無聞到戰功赫赫的跌宕命運,故事還描述了另一位與他類似者的故事,此人有類似的功勳但更謹慎剋制,因而保住了所獲得的東西——此人就是最終成為親王的奧克塔維奧·皮科洛米尼,就是他策劃了華倫斯坦謀殺案。

二、不甘失敗想要復辟的腓特烈五世

蒂利伯爵在白山戰役的勝利和腓特烈五世的敗走,標誌著三十年戰爭波希米亞階段的結束和普法爾茨階段的開始,腓特烈試圖在荷蘭的資金支持和曼斯費爾特創建的軍隊幫助下守衛祖先的領地。就在腓特烈從布拉格逃竄的時候,他一方面試圖聯合摩拉維亞人、盧日支人、西里西亞人等加入他的事業,另一方面又同時與斐迪南二世協商談判,試圖避免進一步的軍事行動,以及保留其在萊茵蘭的稱號

三位傳奇將軍,如何成為一個時代的終結者與締造者?

但是,這兩個努力都失敗了,就在向西逃竄時,他向勃蘭登堡選帝侯尋求幫助。勃蘭登堡選帝侯說如果英格蘭的詹姆士一世願意幫助的話,他也願意提供幫助,但詹姆士拒絕了,所以腓特烈不得不求助於聯合省奧蘭治親戚的庇護。斐迪南二世簽署了對腓特烈的驅逐令,使他淪為帝國的被放逐者。這讓新教徒聯盟內其他地區的首腦——腓特烈是名義上的聯盟首腦——猶豫不決。1620年秋天,在沃爾姆斯舉行的領導人會議上和1621年2月在海爾布隆的會議上,很多人不願意給予他要求的軍事支持。

三位傳奇將軍,如何成為一個時代的終結者與締造者?

在腓特烈到處尋求幫助時,上普法爾茨地區不戰而降落入蒂利伯爵手中,只有1621—1622年冬天的來臨才防止了下普法爾茨也落入敵手。腓特烈的將軍曼斯費爾特沒有與蒂利伯爵正面交戰,而是解除了西班牙大軍對弗蘭肯塔爾的包圍,接著率軍駐紮到位於阿爾薩斯的冬季營地。

三、普法爾茨階段的結束

1622年,腓特烈集結了三支軍隊——曼斯費爾特的軍隊、巴登——杜爾拉赫藩侯格奧爾格的軍隊和不倫瑞克的克里斯蒂安的軍隊,再次啟動了戰爭機器。格奧爾格和克里斯蒂安這兩位新教諸侯都覺得他們的命運與腓特烈糾纏太深,因而不得不支持他。克里斯蒂安的軍隊在威斯特伐利亞洗劫明斯特和帕德博恩兩個主教轄區之時,曼斯費爾特與格奧爾格的軍隊於1622年4月在維斯洛赫聯合起來,並在此打敗了組織嚴密的西班牙軍隊。接著他們分頭向北挺進,與克里斯蒂安的軍隊會合。格奧爾格的軍隊在試圖跨過內卡河時遭到帝國軍隊和西班牙軍隊的突然襲擊,潰不成軍,克里斯蒂安的軍隊在與曼斯費爾特的軍隊會合之前在美因河岸幾乎遭遇同樣的命運。

雖然以前的城市有好幾個仍然效忠於腓特烈,其中包括海德堡、曼海姆和弗蘭肯塔爾都在繼續抵抗,但格奧爾格軍隊的失敗似乎是壓垮腓特烈的最後一根稻草,到了1622年7月,他宣佈將解散自己的軍隊,不再進行抵抗。這使得曼斯費爾特的軍隊和克里斯蒂安的軍隊群龍無首,也無為之奮鬥的事業,所以他們決定直接為聯合省服務。因此,聯合省熱烈歡迎他們以表達感謝之情。

三位傳奇將軍,如何成為一個時代的終結者與締造者?

在此關鍵時刻,新教徒事業的唯一希望似乎就落在了英格蘭國王詹姆士一世的身上。但是,詹姆士已經設想了一個宏大的計劃,要兒子查理娶西班牙的公主,熱切渴望用外交手段從腓特烈的波希米亞冒險造成的潰敗中擺脫出來。雖然倫敦和馬德里的協商談判在1623年持續進行,但是在西班牙統治下的荷蘭卻不太平,皇帝採取了單邊行動:他宣佈沒收腓特烈在普法爾茨的土地,轉而賜給巴伐利亞的馬克西米利安。

但是,該行動再次強烈刺激了新教徒。曼斯費爾特和獨臂的克里斯蒂安現在與波希米亞的圖爾恩伯爵、特蘭西瓦尼亞親王兼匈牙利國王(短暫在位)拜特倫·加博爾組成了聯盟。這四支軍隊從北、東、南三個方向朝著波希米亞前進,使斐迪南在各個方向面臨嚴峻挑戰。但是,他們不是詭計多端的蒂利伯爵的對手。蒂利伯爵調動軍隊在不倫瑞克人克里斯蒂安與盟軍會合之前將其堵截在半路上,訓練有素的蒂利軍隊輕易打敗了克里斯蒂安的僱傭軍,將他們追趕到施塔特洛恩之後一舉殲滅。

結語

這標誌著戰爭的普法爾茨階段血腥而決定性的終結,但是三十年戰爭遠遠沒有結束,歷史的車輪還在前進著。

參考文獻:

《三十年戰爭史》

《歐洲歷史大辭典》

《歐洲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