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讀丨孵雞娘

“咯咯咯,咯咯咯……”一隻母雞帶著一群小雞,悠閒自得地在田邊屋頭追逐嬉戲。看到有人走近,一向溫順的母雞突然揚起脖子上的羽毛,奮不顧身地啄了過來。

此情此景,歷歷在目。驀然回首,已成絕唱。

兒時家家養雞,村裡大部分人家的小雞,是由自家母雞孵化出來。在東陽方言中,孵蛋的母雞被稱為“孵雞娘”。

一隻三斤多重的孵雞娘,一般一次能孵十來只小雞。看到母雞要抱窩,母親會準備一個籃子,在底下墊上麥秸,做成蛋窩的模樣。然後放入十幾枚受過精的雞蛋。檢驗雞蛋的方法很簡單,放燈泡下照一照,蛋黃若帶個小圓形暗影的,就是受過精的蛋。

在孵化的過程中,母雞會把雞蛋用翅膀和身體蓋住,而且隔一段時間就要翻動一遍。為了讓雞蛋受熱更均勻,母親常常要偷偷去翻幾下雞蛋。孵雞孃的護蛋意識很強,不小心手就可能被啄一口。

二十多天以後,雞蛋殼裂了一條細縫,這意味著小雞快要出生了。每隻小雞在破殼而出之前,先要經歷一番考驗。它們要用尖尖的小嘴,一下接一下地啄破堅硬的蛋殼。每天啄一小孔,啄著啄著,小孔越來越大,大到小雞可以從蛋殼裡順利爬出來才罷休。

剛破殼的小雞全身溼溼的,看起來弱不禁風。不久,羽毛幹了,小雞踉踉蹌蹌幾下後就能自己行走。母雞常常把小雞護到自己的肚子底下。一開始還是灰溜溜的“醜小雞”,幾天後就黃燦燦、毛茸茸,變得很可愛。踱起步來,更是一副我見猶憐的模樣。

幾天以後,母雞就帶領著小雞們四處覓食,時間往往要延續一個月左右。民間有句歇後語,母雞帶小雞——寸步不離。這時候的母雞,全身都被母愛的光環籠罩著。遇到穀物,就喚小雞去啄食。碰到昆蟲,自己先啄幾下,把對方搞得半死不活,再“咯咯咯”餵給小雞吃,自己卻不吃或只吃一點點。無私奉獻的母雞,就像是人類的母親一樣,無私、平凡而偉大。如果遇到危險,比如碰到貓狗之類,母雞會怒叫,展翅,下蹲,昂頭,怒目,力啄。在風雨及寒冷襲來之時,母雞會張開雙翼,把小雞攏在裡面,遮風避雨,抵抗寒冷。

在二十多天的孵化時間裡,總有一些已經成形的小雞,出於種種原因沒有破殼而出,成為人們所說的“毛雞蛋”。打開雞蛋,裡面是一隻毛茸茸已經夭折的小雞,它離成功或許只差一步,卻成遙不可及。這種場面,光看看就於心不忍,又怎好意思下嘴?!所以,就算條件再艱苦,我也從來不吃這“毛雞蛋”。聽說,現在有些酒店的“毛雞蛋”,用的是能夠孵化但還沒到孵化時間的小雞,我覺得這道食材過於殘忍,過於黑暗。

很多時候,母雞帶完一窩小雞不久,還想再來一次,家裡卻不想再養第二批小雞。這時候的母雞,就會固執地蹲在空空如也的雞窩裡,懷抱著一個永遠也不可能實現的夢想,怎麼趕也趕不走。我想,母雞不可能不知道窩內無蛋的事實,但它仍在痴痴地等待,等待著主人的回心轉意。等來的卻是一根冰冷的繩子——村民綁住母雞的翅膀,把它強行浸在涼水中降溫。望著那“咯咯咯”叫著拼命掙扎的母雞,我的同情之心油然而生,頓時覺得這是世界上最悲催的母親。

前幾天,有同事想帶孩子去看看母雞孵小雞、母雞帶小雞,她說從中可以感悟到很多人生道理,只可惜在東陽已經很難找到這樣溫馨的畫面了。

小雞一旦離開母雞自行成長,就會很快忘記媽媽的容顏,即使面對面,也形同陌路。母雞孵小雞,只有付出,沒有回報。溫暖、無私、質樸、偉大,這是孵雞娘帶給我的感受。在純潔的小動物面前,有時反倒是我們人類顯得有些渺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