諷刺胡適,怒懟章士釗,鄙視林語堂,魯迅是低情商還是真性情?

魯迅在《阿Q正傳》的序言中,關於小說為什麼叫“正傳”,有一二三條細緻的解說。

最後卻不忘諷刺一下胡適,說“只希望有‘歷史癖與考據癖’的胡適之先生的門人們,將來或者能夠尋出許多新端緒來,但是我這《阿Q正傳》到那時卻又怕早經消滅了。

諷刺胡適,怒懟章士釗,鄙視林語堂,魯迅是低情商還是真性情?

魯迅說胡適的學術研究,是“歷史癖與考據癖”,胡適當時聽到,估計會被氣得吐血。

比起諷刺胡適,他怒懟當時的教育總長章士釗,可謂是不留一點情面,直接說其是“落水狗”,並且還要痛打。

諷刺胡適,怒懟章士釗,鄙視林語堂,魯迅是低情商還是真性情?

這篇文章叫《論"費厄潑賴"應該緩行》,上過高中的朋友,應該都學過。

這篇雜文,文筆犀利,邏輯嚴密,環環緊扣,罵人不帶一個髒字,並有理有據,不卑不亢。讀上一遍,會有一種被打通了任督二脈的酣暢之感。

他先從林語堂在《語絲》上發表的關於“費厄潑賴”在中國不可得,大家要多提倡的觀點入手,抽絲剝繭,一點點的把這種觀點批評的體無完膚。

我們先來探究一下“費厄潑賴”的含義,是英文“Fair play”的音譯,原指公平公正的體育比賽,也指體育選手應保持紳士風度,不應對弱者對失敗者過於窮追猛打。

諷刺胡適,怒懟章士釗,鄙視林語堂,魯迅是低情商還是真性情?

林語堂之所以拋出如此觀點,主要就是為當時的教育總長章士釗等開脫,魯迅因為女子師範大學的事情,與章士釗對簿公堂,並勝訴,其後也下臺。所以林語堂,就發文章表示不要再窮追不捨下去了。

表面上看林語堂非常有紳士風度,有仁者風範,很面面俱到。實際上林語堂是在和稀泥,觀點模稜兩可,沒有自己的立場。他一開始和魯迅的弟弟周作人,也是非常痛恨章士釗等人的。

諷刺胡適,怒懟章士釗,鄙視林語堂,魯迅是低情商還是真性情?

所以,一向立場堅定,嫉惡如仇的魯迅,開始不幹了。他就寫下了這篇著名的文章。

從這篇文章裡,我們不但看到了魯迅對章士釗等的痛恨,還更加看到了他對林語堂的不屑和鄙夷。

魯迅這是怎麼了?炮轟人,得罪人怎麼這麼的拿筆就來!

諷刺胡適,怒懟章士釗,鄙視林語堂,魯迅是低情商還是真性情?

如此這般,放到現在,估計很多人會說魯迅是低情商,有這麼個朋友,大家估計也是惟恐避之而不及的。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我認為,絕對不是這樣的!因為魯迅先生,不同於我們傳統意義上的文學家,他是“真勇士”!

他在《紀念劉和珍君》中也寫到,“真正的勇士,敢於直面慘淡的人生,敢於正視淋漓的鮮血來。”套在魯迅身上,也是貼切的。對於辛亥革命還有之後的各種弊端,必須要痛批,必須要打破,才能讓國民的思想立起來。

其實放到當時的歷史環境裡,林語堂提出“費厄潑賴”也是出於本性。

諷刺胡適,怒懟章士釗,鄙視林語堂,魯迅是低情商還是真性情?

他一向提倡人的性靈,認為文人不應該攪和在政治中,所以他用筆寫文。是迂迴的,含蓄的,幽默的。雖然也有諸多的不滿,但是他提倡人應該在偏安一隅裡找慰藉。

他認為除了家國大事,人事也很關鍵。

這就與魯迅的“皮之不存,毛將焉附”的觀點格格不入了。

所以魯迅也毫不客氣的,甚至鄙夷的把他與鄭孝胥和辜鴻銘並列在一起,概括為:“辜鴻銘先生贊小腳,鄭孝胥先生講王道,林語堂先生談性靈”。

諷刺胡適,怒懟章士釗,鄙視林語堂,魯迅是低情商還是真性情?

性靈在現在,已是文學中的一個風向標,甚至是被推崇的,這是時代不同。

但是在當時的中國,我們需要的,是那種能夠喚醒民眾共同保家衛國意識的文章,鼓舞國民的精神和士氣,抵禦外強。因此,像魯迅先生那樣把手中的筆當刺刀的戰士們,成為當時文化的主流。

林語堂先生卻好似一個局外人,在一方自己的小天地裡,只道向外傳播中華文明。沒有國家,文化改革還有何用;沒有主權,中國文化再博大精深焉有立足之地?

不過,文化藝術的精神是自由的,政治式藝術則能毀滅它。

諷刺胡適,怒懟章士釗,鄙視林語堂,魯迅是低情商還是真性情?

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藝術局面,才能推動中國藝術不斷向前發展,不斷創新。林語堂們也沒有絕對的對錯,每一種文人,在不同的地方都會有其不同的作用。這也是如今魯迅先生文章,在學校教材裡,縮減的部分原因。

魯迅這裡,將林語堂先生和辜鴻銘以及鄭孝胥相提批評,也是一種對林語堂文學藝術的一種認可,而他們之間的糾葛只能說是“性情不同,曲直有別”。

魯迅是一個大情懷大格局的文人,他的文章不是自娛自樂的,他是要用文字,喚醒麻木的國民的。因為魯迅當年,從棄醫從文開始,就知道了醫生只是醫治人的身體,而文章才能醫治人的精神。

魯迅與胡適,林語堂,章士釗之間的恩怨,也都是對事不對人的。

所以即使是魯迅罵章士釗為“落水狗”,章士釗還辯解說是一場誤會,而林語堂在魯迅去世後,還特別發文悼念他,並對他們的關係,說了如下的一段話。

魯迅與我相得者二次,疏離者二次,其即其離,皆出自然,非吾與魯迅有輊軒於其間也。吾始終敬魯迅;魯迅顧我,我喜其相知,魯迅棄我,我亦無悔。大凡以所見相左相同,而為離合之跡,絕無私人意氣存焉。”

兩位文人,這也是相愛相殺,惺惺相惜了!

諷刺胡適,怒懟章士釗,鄙視林語堂,魯迅是低情商還是真性情?

魯迅是一位,讓真正喜歡文學的作家,都恨不起來的人,因為他的文章中又真性情,有大精神,不是凡夫俗子隨便就能擁有的。

每每讀魯迅文章,也都非常的酣暢淋漓,有時候看著看著,我都忍不住拍手叫好。

其實魯迅除了雜文,他的小說和散文隨筆,甚至詩歌都寫的非常好。他的文字,不但有像匕首一樣犀利的,也有像三春的暖陽,一樣溫暖的。

曾不止一次的想著,要把魯迅的所有經典,再通讀一遍,再感受一下我們這位20世紀中國最厲害的文豪的心路歷程,和思想精華。

也當是為自己的文字之路敲響警鐘,為自己的精神洗去浮華。

剛好大象出版社,出版了一套《魯迅全集》。

本套書包含《彷徨》《吶喊》《朝花夕拾》《魯迅雜文選讀》4本書,都是教育部語文課程標準推薦閱讀書目。拜出版社單先生所賜,給我郵寄了一套。感覺這套書真的是非常的好!

諷刺胡適,怒懟章士釗,鄙視林語堂,魯迅是低情商還是真性情?

我們也都知道,魯迅的文字有些地方不是太好讀,一些文章的用意,沒有註解,大家理解不了。但是這些,出版方都想到了。

他們著力讓魯迅的書,老少都能讀懂,所以從青少年的閱讀積累著眼,該有註解就註解,該有背景介紹就介紹,最後還有名家點評,細緻的總結和啟發大家的閱讀心得體會。

諷刺胡適,怒懟章士釗,鄙視林語堂,魯迅是低情商還是真性情?

魯迅先生的作品版本很多,這套書有什麼不同呢?

主要有三點:名家主編、名家插畫、名家點評。

主編是中國魯迅研究會原副會長,北京魯迅博物館原副館長陳漱渝,他是著名的魯迅研究專家,曾參加1981年版、2005年版的《魯迅全集》的編輯工作。

這次由陳漱渝主編並撰寫導讀文字,版本非常權威。

諷刺胡適,怒懟章士釗,鄙視林語堂,魯迅是低情商還是真性情?

再說插畫師趙延年,趙延年被稱為二十世紀顫抖的歷史長空上橫亙著的一把造像之刀。

他15歲拿起刻刀,22歲被封“中國木刻界最年輕的鬼才”,先後獲“中國新興版畫傑出貢獻獎”、“中國美術獎終身成就獎”等榮譽。

《負木者》《魯迅先生》《阿Q正傳》等均是他的經典代表作。提到魯迅在自己心目中的形象,許多人都會想到黑白分明的版畫,這幅著名版畫就是趙延年的作品。

另外在版式設計上適當加大行距和字體,校勘精良,綠色印刷,閱讀舒適,保護視力。

諷刺胡適,怒懟章士釗,鄙視林語堂,魯迅是低情商還是真性情?

隨書附贈的還有魯迅自傳、地圖、趣聞、語錄小冊子

希望喜歡魯迅,想重溫魯迅,或者薰陶下一代,或者是想給人送禮品的,大家都抓緊時間,過去這幾天恢復原價後,大家就虧大發了!

《少年讀魯迅合集 朝花夕拾+吶喊+彷徨+雜文 趙延年插畫版 北京魯迅博物館副館長研究室主任陳漱渝主編》【摘要 書評 試讀】- 京東圖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