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師“操刀”,信陽毛尖茶製作技藝“網”上看


大師“操刀”,信陽毛尖茶製作技藝“網”上看

4月23日,信陽市溮河港文新茶村茶香四溢。

生鍋面前,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信陽毛尖製作技藝傳承人周祖宏和首批(綠茶類)國茶工匠·製茶大師伍德軍正雙手持著茶把,節奏地揮舞,滿鍋的鮮葉在兩位大師的茶把下盡情的“翻滾”。

大師“操刀”,信陽毛尖茶製作技藝“網”上看

一場別開生面的直播活動——“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信陽毛尖茶製作技藝展示活動”開始了。

“初烘的溫度在85度左右,放的時候要輕拿輕放……”活動現場,兩位大師面對鏡頭,按照信陽毛尖茶傳統手工製作程序,詳細的展示了信陽毛尖茶傳統手工製作技藝,另一邊,信陽農林學院茶學院院長郭桂義教授在一旁全程解說。“好期待啊。”“信陽加油,信陽毛尖加油。”鏡頭另一端,網友們的陣陣讚歎也在評論區不斷地刷屏。

作為第28屆信陽茶文化節(網絡)主體活動之一,此次活動以網絡直播的形式出現在全國網友面前,不僅更直觀的展示了信陽毛尖茶傳統手工製作技藝,還和廣大愛茶人共同“雲賞非遺魅力 雲品信陽毛尖”。

大師“操刀”,信陽毛尖茶製作技藝“網”上看

信陽毛尖茶品質優異,除得良好的生態環境外,更與其獨特的炒制技藝有關。長期以來,信陽毛尖獨有的篩分、攤放、生鍋、熟鍋、初烘、攤涼、復烘的傳統制作工藝,成就了它“細、圓、緊、直、多白毫、香高、味濃、色綠”的品質特色,已經成為信陽茶文化的一個符號。

2007年,信陽毛尖茶採製技藝作為民間手工技藝,被省政府確定為第一批河南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2014年,信陽毛尖茶製作技藝作為傳統技藝被國務院確定為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今年,信陽毛尖以68.86億元榮獲中國茶葉區域公用品牌價值第三名。

大師“操刀”,信陽毛尖茶製作技藝“網”上看

“‘兩個巴掌做出來的東西,有些科技是無法取代’我們一定要做好茶技藝傳承,講好茶文化故事,讓信陽毛尖走上全國,香飄全世界!”周祖宏說。(來源:今日溮河,文字: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胡巨成 河南報業全媒體記者 李子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