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海外領地

塞班島(Saipan),西太平洋北马里亞納群島一島。最高點塔波喬山(Tagpochau)海拔466米。1565~1899年受西班牙統治。1899~1914年屬德國。1920年日本佔領。1944年被美軍佔領,成為重要的空軍基地。1962年成為太平洋島嶼美國託管地的首府。現主要出產椰幹,亦產芋、木薯、薯蕷、麵包果及香蕉,設商船塢和國際機場。人口約52200人(2010年)。2009年11月28日,美國聯邦政府接管北马里亞納群島的移民事務。

美國的海外領地


美國的海外領地


美國的海外領地

波多黎各自治邦(英語:The Commonwealth of Puerto Rico,西班牙語:Estado Libre Asociado de Puerto Rico)位於加勒比海的大安的列斯群島東部。包括波多黎各島及別克斯、庫萊夫拉等小島。北臨大西洋,南瀕加勒比海、東與美屬、英屬維爾京群島隔水相望,西隔莫納海峽同多米尼加共和國為鄰。首府為聖胡安。 波多黎各面積13790平方千米,人口367.4萬。其中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的後裔佔76.2%。波多黎各還有著世界上最大的射電望遠鏡阿雷西沃天文臺。2017年6月11日,波多黎各島公投,贊成向美國國會申請“成為美國的第51個州。


美國的海外領地


美國的海外領地


美國的海外領地


美國的海外領地

著名的阿雷西沃射電望遠鏡

巴爾米拉環礁:
巴爾米拉環礁(Palmyra Atoll),原名薩馬朗(Samarang) ,是美國唯一的合併領土和美國非憲轄領土,但目前並無人居住,位於太平洋中西部的北萊恩(Northern Line)群島中、金曼礁以南,在檀香山西南1600公里處,北緯5°53′、東經162°5′。包括50個沙島和岩礁,還有兩個潟湖,總面積11.9平方公里,平均高度僅2米。年均溫29℃,年均降水4400毫米。島上植被主要是椰子樹。
巴爾米拉環礁幾乎位於太平洋的正中央,基本是在夏威夷群島和薩摩亞的中途。環礁附近的海水極其適合珊瑚生長,雖然其領土屬私人所有,但歸美國內政部管轄。
1798年,美國船隻“貝特西號”船長埃德蒙·芬寧在駕船前往亞洲的途中看到了這個小島;1802年11月7日,美國船隻“巴爾米拉號”的船員成為第一批踏上巴爾米拉環礁的西方人;1859年,美國人蓋裡特·加德博士根據1856年通過的鳥糞法案,宣稱巴爾米拉環礁擁有所有權,但其實環礁上並無鳥糞;1862年4月15日被夏威夷王國正式兼併;1889年被英國的“鳥糞帝國”約翰·阿倫德公司併吞;1898年依據美國國會一項法案,將巴爾米拉環礁列入夏威夷群島,1912年併為其一部分,由亨利·庫佩買下;1922年轉賣給艾倫·弗拉德-利奧。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巴爾米拉環礁和約翰斯頓環礁、金曼礁被歸於美國海軍部管轄;二戰期間,中央的潟湖與相連的小島被用作飛機起落場地;戰後,於1947年弗拉德-利奧家族將官司打到聯邦最高法院,贏回了巴爾米拉環礁的所有權。1959年夏威夷成為美國一州時,巴爾米拉環礁未被納入。2000年11月,美國自然保育協會(The Nature Conservancy)買下了大部分島礁,用於珊瑚礁保護和研究,這些珊瑚礁被科技人員用來研究過去1000年間厄爾尼諾對環境的影響。


美國的海外領地


美國的海外領地

美國的海外領地

美屬薩摩亞:
美屬薩摩亞(American Samoa),又稱東薩摩亞,是美國在南太平洋的無建制屬地,也是美國在南半球唯一的領地。地處太平洋波利尼西亞島群的中南部,位於南緯13°~15°,西經171°~168°。陸地面積197.1平方公里。由薩摩亞群島西經171°以東的圖圖伊拉島、奧努烏島、羅斯島、馬努阿群島的塔烏島、奧洛塞加島、奧福島及斯溫斯島等5個火山島與2個珊瑚環礁組成。最高峰為塔烏島上的拉塔山,海拔969米。屬熱帶雨林氣候。5月~10月為旱季,11月~4月為雨季。年平均氣溫21~32℃,年平均降水量3000毫米。


最早自公元前1000年就有人定居,歐洲探險家在18世紀到達薩摩亞。首府帕果帕果,是太平洋上天然良港之一,也是美國在太平洋的重要海、空軍基地,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太平洋艦隊曾以此為基地對日作戰。。人口67084人(2001年),大部分為波利尼西亞人的薩摩亞族,也有少數美國人、新西蘭人和華人。居民多信奉基督教。官方語言為薩摩亞語。

美國的海外領地


美國的海外領地

美屬薩摩亞的西方傳教活動始於1830年,倫敦傳道會(London Missionary Society)的約翰·威廉姆斯首次從塔希提來到薩摩亞。19世紀中葉英、德、美殖民者相繼侵入,其後為帕果帕果這個優良的補給港展開爭奪。1899年根據美、英、德三國協定,薩摩亞群島西經171°以東部分被劃歸美國,東薩摩亞正式成為美國殖民地(圖圖伊拉島於1900年,馬努阿群島於1904年)。一戰後美屬薩摩亞掀起非暴丵力分離運動“馬烏運動(Mau movement,注意不是肯尼亞的茅茅運動Mau Mau movement),但首領塞繆爾·李普雷在前往美國本土談判後被禁止返回薩摩亞,同時分離運動被美國海軍鎮丵壓。1922年成為美國非建制領地。二戰後,美國內政部提出的合併法案在國會未獲通過,美屬薩摩亞仍然維持非建制領地的地位。1951年後,過去由美國海軍組織的政府被一個當地的民選政府取代,但是否為自治領土仍然是美屬薩摩亞政府和美國聯邦政府爭論的焦點。

美國的海外領地

貝克島:
貝克島(Baker Island),舊稱新南塔克特島(New Nantucket)或菲比島(Phoebe Island),是美國的無建制領地,無人居住,美國負責防衛。位於中太平洋赤道稍北,北緯0°11′41〃、西經176°28′46〃,大約在檀香山西南3100千米(1675海里),唯一環礁,高8米,長1.6公里,寬1.1公里,陸地面積1.64平方公里,海岸線長4.9公里,為一土壤貧瘠的荒島。1936年屬美國內政部管轄,1942年美軍撤離,1943年底美軍重新進駐,並建空軍基地。現為美國國家生物保留地(Baker Island National Wildlife Refuge),保留地總面積123.43平方公里。
1818年,貝克島被來自麻省楠塔基特鎮的捕鯨船“赤道號”發現,船長埃利沙·弗爾格將其命名為新楠塔基特。1834年邁克爾·貝克到達這個島,從此命名為貝克島(一說1832年)。根據1856年的鳥糞法案,美國於1857年宣佈對貝克島擁有主權;從1859-1878年,美國鳥糞公司在島上開採鳥糞。1886-1891年,英國的約翰·阿倫特公司也來到貝克島開採鳥糞。從1866年開始,英國宣稱擁有主權,但美國於1934年收回貝克島,並於1936年5月13日頒佈法案宣示主權。1935年,美國嘗試殖民貝克島,相繼在島上修建了燈塔和居民點。1938年兩個夏威夷人還在島上種植了幾棵椰子樹,並將其命名為“金-道爾公園”,不過由於島上氣候過於乾燥,這個可憐的公園沒多久就破敗了。二戰期間,島上僅有的四個居民因為日本海空軍的襲擊而被迫撤離。直到現在,貝克島上都再沒有常住居民,只對科學家和志願者開放。

美國的海外領地


美國的海外領地


美國的海外領地

豪蘭島:
豪蘭島(Howland Island)是美國的無建制領地,無人居住,屬美國內政部管轄。位於赤道以北(北緯0°48′,西經176°38′)的中太平洋海域,大約距離美國夏威夷檀香山市3,100公里(1,675海里),處於夏威夷與澳大利亞的中點。總面積1.84平方公里,島周邊有大約129.80 平方公里處於水平線下的陸地,海岸線長6.4公里。
科學家在島上發現了一些古代的房屋遺蹟,還有一艘獨木船的殘骸、一粒藍色珠子和一些竹片,據此認為可能在公元前1000年左右,這裡就有過人類活動;猜測是波利尼西亞人和美拉尼西亞人曾經在島上活動,美拉尼西亞人可能是從這裡前往更加靠東的鳳凰群島。或許是淡水的缺乏導致人類活動在島上漸漸消失。1822年,來自麻省楠塔基特的捕鯨船“奧伊諾號”船員看到了豪蘭島,並以船長喬治·沃斯的名字命名為沃斯島。1828年11月1日,美國捕鯨船主米涅瓦·史密斯在海圖上將其標註為史密斯島,他並不知道“奧伊諾號”的命名。1842年9月9日,來自麻省新貝福德的捕鯨船“伊莎貝拉號”的瞭望手豪蘭再次看見這個島,並最終以他的名字命名。1857年,美國根據1856年通過的“鳥糞法案”在豪蘭島宣示主權。一直到1878年,美國的一些公司在島上開採鳥糞。但幾十年間,在豪蘭島附近發生數次船難。1886-1891年,英國約翰·阿倫德公司佔據豪蘭島,並從庫克群島和紐埃招募勞工開採鳥糞。19世紀末20世紀初,英國一直宣稱擁有主權。美國國會最終於1936年5月13日通過法案,再次宣示對豪蘭島的主權。1835年,檀香山一所學校的四位校友和學生成為美國商務部啟動的一項殖民計劃的首批人員,登上豪蘭島。隨後直到1942年,不斷有人來到島上,以美國海岸警衛隊“伊塔卡湖號(密西西比干流源頭)”艇的名字建立了一個居民點伊塔卡鎮,並清理出了一條飛機跑道。這條跑道在1937年還成為美國飛行員阿米莉亞·伊爾哈特和領航員弗雷德·努南環球飛行的加油補給點。1941年12月8日,即偷襲珍珠港後一天,日本空軍14架雙引擎轟炸機轟炸了伊塔卡鎮,兩天後,一艘日本潛艇繼續轟炸。接下來的幾週中,日本空軍的一架轟炸機又兩次轟炸伊塔卡鎮,最終將鎮上建築和飛機跑道全部炸燬。1942年1月31日,美國海軍撤離了島上僅有的兩位居民。1943年9月,美國海軍陸戰隊的一個營登島,並建立了美國海軍的航空基地,直到1944年。現在,豪蘭島成為自然生態保護區,基本只對科學家等開放,登島必須通過美國魚類和野生動物服務組織的審批。該組織每兩年派代表登島一次,但通常為了節省開支,都跟隨無線電發燒友或海岸警衛隊的船隻登島。

美國的海外領地


美國的海外領地


美國的海外領地

關島(The Territory of Guahan/Guam)位於西太平洋馬里亞納群島最南端,為美國"未合併的領土",面積549平方公里,人口17.8萬(2010年),首府阿加尼亞。

關島先後被西班牙、日本和美國佔領,現為美國海外屬地,是美國的非憲轄管制領土,本島原住民是查莫羅人,約在3500年前在此定居。

美軍基地佔地約全島的1/4。關島現仍是通向密克羅尼西亞的門戶,被譽為"免稅購物天堂"。

美國的海外領地


美國的海外領地


美國的海外領地

關島大學

賈維斯島:
賈維斯島(Jarvis Island),舊稱邦克島(Bunker Island),是美國在南太平洋的非合併非建制領地,位於南緯0°22′、西經160°01′。賈維斯島為珊瑚島,面積4.5平方公里,海岸線長8公里,島上最高點7米。賈維斯島附近海域海流較為紊亂,島上只有西海岸靠中部的燈塔附近和島的西南角海岸可供小船停靠。島中部為乾涸的潟湖,已被鳥糞填滿。全島為熱帶沙漠氣候,雖然距離赤道只有25公里,但島上幾乎沒有降水,白天溫度極高,而且盛行乾熱風;夜晚溫度很低。島上沒有淡水資源,只生長有極少量低矮灌木,十分荒涼。由於水資源極度匱乏,科學家從未在島上發現有人類居住的痕跡,只有一些海鳥將其作為遷徙的中轉站。


1821年8月21日,英國船隻“艾莉莎·弗朗西斯號”船員發現了這個島,布朗船長以船主賈維斯兄弟的姓將其命名為賈維斯島。1857年,美國根據“鳥糞法案”,宣佈對賈維斯島擁有主權。1858年,美國人開始在島上開採鳥糞,並修建了一些建築,比如一座兩層八間房的小樓,帶有一個天文臺式的穹頂和一個寬大的棚廊,被稱為“看門人的小屋”,還有一條從島中部通往西海岸錨地的石砌小路(現在島上還有這條路的遺蹟)。此後21年間,島上的鳥糞一直輸往美國作為農業用肥,但到1879年,美國突然停止開採鳥糞,當時島上至少還有超過8000噸的鳥糞。1880年代早期,新西蘭人在島上開採了幾年鳥糞,那座兩層小樓偶爾也會使用。新西蘭人走後,留下了一位守島人斯奎爾·弗洛克頓,但他只在島上生活了幾個月就自殺了,原因是強烈的絕望感。1889年6月3日,英國宣佈對賈維斯島擁有主權。1909年,英國大亨約翰·阿倫德登島,並修復了西海岸的木製燈塔,這座燈塔存在至1942年。1913年8月13日,一艘三桅運煤帆船“阿瑪蘭斯號”在從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州紐卡斯爾至舊金山的航程中,在賈維斯島南部海域失事,船體殘骸被衝上島。船員看見了島上開採鳥糞時代的建築廢墟,他們乘坐兩艘救生艇分別到達了帕果帕果和阿皮亞。一直到1930年代,在賈維斯島南海岸還能看見“阿瑪蘭斯號”上裝載的煤塊。1935年3月26日,根據國會批准的法案,美國再次宣稱對賈維斯島擁有主權。1936年5月13日,富蘭克林·羅斯福總統簽署法案將賈維斯島劃歸內政部管轄。其後在燈塔附近建立了一個名為米勒斯維爾的居民點,建築都用“阿瑪蘭斯號”的木製殘骸所建,幾年後才開始使用一些石頭和新木頭。另外,島上東北部還清理出了一條簡易跑道,但從未有飛行器在島上起降。二戰初始,曾有一艘日軍潛艇在賈維斯島的西部海域露出水面,當時島上的四位居民以為是美軍潛艇,便向其打信號,但日軍潛艇回以機槍掃射,幸好沒有人受傷。後來美國海岸警衛隊的“塔尼號”艇將四位居民接回夏威夷,並將島上建築炸燬。其後日軍又將東北角的跑道炸燬。之後島上再無居民。

1957年在國際地球物理年時,科學家再度登島。1974年,美國宣佈該島為野生動物保護地。1990年,美國國會有關立法建議將該島置於夏威夷州管轄。但目前仍由美國內政部的魚類和野生動物服務機構管理,一般只對科學家和研究人員開放。美國海岸警衛隊每年巡視此島。

美國的海外領地


美國的海外領地


美國的海外領地


美國的海外領地


美國的海外領地


美國的海外領地

拆除前的JACADS廠房

金曼礁:
金曼礁(Kingman Reef)是北太平洋裡的一處三角形珊瑚礁,大約在夏威夷群島和美屬薩摩亞的中間,東南距離帕爾米拉環礁67公里,北距火奴魯魯1720公里,位於北緯6°24'、西經162°24'。金曼礁是美國的無建制領地,不對公眾開放。
金曼礁的三角形環礁圈出一個最深達82米的潟湖,東西長18公里,南北寬9公里,整個環礁(包括潟湖)面積為76平方公里。在潟湖的東緣,有兩個由珊瑚礁和貝殼碎片形成的小島,面積分別為8000平方米和4000平方米,有3公里長的海岸線。由於最高處只有1.5米,所以常年被海潮浸泡,沒有任何自然資源,也成為海難多發的地方。但金曼礁的水下生態系統規模十分龐大且完善,所以在2009年1月,布什總統在卸任前宣佈金曼礁為國家海洋紀念地。

美國的海外領地

1798年6月14日,美國“貝特西號”船長埃德蒙·芬寧發現了金曼礁。1853年11月29日,W.E.金曼船長首先在航海日誌中系統描述了環礁的情況,並以他的名字命名為金曼礁。1856年,根據鳥糞法案,美國聲稱對金曼礁擁有主權。但直到1922年5月10日,美國才正式宣示主權。這一天,夏威夷州政治家兼商人洛林·安德魯·瑟斯頓在金曼礁發表了主權宣示,他代表美國政府和巴爾米拉環礁公司,宣佈從當天開始,金曼礁歸屬於美國和巴爾米拉公司。在1937和1938年,金曼礁的潟湖曾被泛美航空公司作為從夏威夷到美屬薩摩亞和新西蘭水上飛機航線的一個停靠站。一艘補給船“北風號”在金曼礁提供燃料和食物,1937年3月23日,“西科斯基S-42B”水上飛機首飛成功,接下來它又執行了幾次飛行任務。但在1938年1月11日,飛機在美屬薩摩亞首府帕果帕果起飛後不久,右側引擎漏油後爆丵炸,無人倖免,此後泛美航空停飛這條航線。1934年12月29日,美國海軍宣佈接管金曼礁。2000年9月1日,海軍將管轄權移交內政部。2001年1月18日,內政部長簽署第3223號部長令,宣佈金曼礁為國家生物保留地。

美國的海外領地


美國的海外領地


美國的海外領地

1940年的中途島

納弗沙島(英語名稱:Navassa Island、海地克里奧爾語:Lanavaz/Lavash),納弗沙島是加勒比海上無人居住的小島,美國宣稱為其無建制領地,但是海地宣稱所有。

美國的海外領地


美國的海外領地

美屬維爾京群島:
美屬維爾京群島(The United States Virgin Islands),為美國“未合併領土”。 位於大西洋和加勒比海之間,在加勒比海小安的列斯群島東部,西距波多黎各64公里,由聖克魯斯(214.7平方公里)、聖托馬斯(80.9平方公里)和聖約翰(50.8平方公里)3個主島和約50個小島組成,總面積346.4平方公里。3個主島分別有當地人起的暱稱,聖克魯斯島是“孿生城Twin City”,聖托馬斯島是“岩石城Rock City”,聖約翰島是“愛城Love City”。2010年,群島總人口109750人,其中非洲裔加勒比黑人佔73%,波多黎各人佔22%,白人5%。首府夏洛特阿馬利亞(Charlotte Amalie),位於聖托馬斯島,北緯18°21′、西經64°56′。

美國的海外領地

該島連同英屬維爾京群島均為波多黎各中央斷層山脈的延伸,是安的列斯群島的一部分,由變質火成岩和沉積水成岩組成,部分覆蓋有石灰岩和沖積土,從大陸棚升出海面,最高點為聖托馬斯島上的王冠山海拔474米,聖約翰島上的波爾多山海拔389米,聖克魯斯島上的鷹山高355.1米。所有島嶼皆為珊瑚礁所環繞,向隆起的古礁則圍繞著主要島嶼。美屬維爾京群島屬熱帶草原氣候,一年溫差變化不大,年均氣溫26°C,氣候宜人,全年有東北信風調節,其相對溼度在熱帶地區算是低的。年平均降雨量1100釐米,9-12月為明顯的雨季。旱災週期性地發生,颶風卻很少襲擊群島。早期農耕開墾破壞了島上的熱帶森林,現僅在聖托馬斯島上的少數地方能見到,其它地方則只有再生林和灌木叢。島上除鳥類外,陸生野生動物稀少,但周圍的海域漁業資源豐富,海洋哺乳動物種類也很多。

美國的海外領地


美國的海外領地

1920年的美屬維爾京群島地圖


美國的海外領地

聖克魯斯島古地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