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椒紅了,椒農卻笑不出來

秦安縣中山鎮的花椒陸續進入採收期,從縣城驅車出發,過了墩灣村,公路兩邊的果樹由蘋果和桃子立馬切換成了花椒。鮮紅飽滿的花椒早已綴滿枝頭,連空氣中也浸潤了花椒的香味,濃郁鮮麻、椒香四溢,滿山遍野,一片豐收的景象。

花椒紅了,椒農卻笑不出來

眼看別的鄉鎮都有了自己的特色產業,農民的收入持續增加,腰包慢慢鼓起來了,而以傳統農業為主的中山農民還在大量種植小麥、玉米、土豆等農作物。

花椒紅了,椒農卻笑不出來

2013年,中山鎮28個村中,12個村被評定為深度貧困村,有的村貧困發生率超過了百分之五十。面對這一棒的打擊,中山人才開始覺醒,陸續的有人摸索種植蘋果、花椒。

經過幾年的努力嘗試,交了不少學費,流了不少汗水,去年開始,過別花椒樹零星掛果。今年,風調雨順,近萬畝花椒開始少量掛果,農民的收入眼看有了回報,辛勤的付出終於等到了豐收的一刻。

花椒紅了,椒農卻笑不出來


然而,豐收的喜悅並沒有持續多久,農民就由喜轉憂了。找了幾個知心的農民兄弟一打聽,才知道了事情的原委。

花椒紅了,椒農卻笑不出來


一方面,今年受新冠疫情的影響,全球經濟都不太景氣,這種情況下,收購商借機壓價,市場收購價由2018年的最高每斤120元左右跌至50元左右。

花椒紅了,椒農卻笑不出來

另一方面,由於附近的鄉鎮王窯、王鋪等地的花椒發展起步早,已經到了盛果期,需要大量的勞力採收,為了吸引更多的人前去採摘,他們掏的採摘費相對較高,中山人想要採摘花椒,人工費與往年相比,當然要上漲。

花椒紅了,椒農卻笑不出來

出售價格大幅下降,採摘成本大幅增加。這就意味著,農民的預期收入將大打折扣。眼看到手的人民幣明顯減少了,農民還能笑得出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