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遍眾多廣式燒味,但偏偏難吃得上的廣東燒鵝到底有什麼玄機?

首先我們來解(fei)釋(hua)一下什麼是“廣式燒味”:與“廣式臘味”齊名,臘味是臘腸、臘肉等風乾、曬乾醃製的加工類食品;而“燒味”則是跟北京烤鴨有異曲同工之處,特製的烤爐烤制,最好不用天然氣點燃的爐火,

用燒著的果木提供熱量烤熟最佳。

吃遍眾多廣式燒味,但偏偏難吃得上的廣東燒鵝到底有什麼玄機?

廣式燒味:

  • 燒鴨
  • 叉燒
  • 燒豬
  • 乳鴿

這四樣燒味因皮脆肉嫩且多汁的美味席捲了全國,

美食的普及使得很多人都能與廣東人一起分享口福,

但是廣式燒味還有一寶,甚至可以說它才是廣式燒味中“大佬”

它就是燒鵝。

吃遍眾多廣式燒味,但偏偏難吃得上的廣東燒鵝到底有什麼玄機?

廣式燒味四、五條

燒鵝第一條

說起燒鵝,其實廣東人要吃一份燒鵝也沒至於手到拿來那麼簡單,

在燒味檔(賣廣式燒味的檔口),如果你在傍晚五、六點去買燒鵝的話,

店家很有可能跟你說:“不好意思,燒鵝買完了”。

吃遍眾多廣式燒味,但偏偏難吃得上的廣東燒鵝到底有什麼玄機?

燒鵝價格比其他燒味貴出一倍有多,

成本高、做法上覆雜且講究,

講求精緻的廣東菜式不會因為利潤而影響菜式的出品。

往往只有一些專門吃燒鵝的店(如著名的香港深井燒鵝)

以及大酒樓、大餐廳才會每天100%穩定地供應燒鵝,

否則都有可能聽到那句“唔好意思,燒鵝賣曬”(不好意思,燒鵝賣完了)。

吃遍眾多廣式燒味,但偏偏難吃得上的廣東燒鵝到底有什麼玄機?

燒鵝到底有什麼好?

能讓廣東人“瘋搶”,甚至到晚飯時間剛開始就已經賣光了呢?

原因大致上分為兩點:消費者(味道、口感)、商家(成本、做法)

要看出燒鵝的好處,那就得拿它“親戚”燒鴨來做對比了,

畢竟燒鴨大家吃得比較多,容易理解。

首先來說說口感、味道:

燒鵝與燒鴨,行外人說不定看不出有什麼分別,

但吃進口的一刻便能分辨出,鵝油的香味不是鴨肉能模仿的。

吃遍眾多廣式燒味,但偏偏難吃得上的廣東燒鵝到底有什麼玄機?

鵝肉的味道沒有像鴨肉一樣臊,

取代這股臊味的則是一陣清香的味道,

慢慢地從喉嚨上到鼻孔,無論味覺還是嗅覺都能感受到的油香。

一份優秀的燒鵝也要做到:皮、肉、骨連而不脫,入口即離,具有皮脆、肉嫩、骨香、肥而不膩的特點。

一般來說,鵝肉脂肪比較多;鴨肉比較柴、肉質厚實,

在烤制的過程中,鵝皮會因為脂肪的受熱而變脆,

師傅功夫高、操作到位再加上食料的出色,會形成一種“玻璃脆皮”般的口感。

關於皮脆的問題,烤鴨也並非做不到

享譽國際的北京烤鴨便是如此,但想吃到如此上等的烤鴨,比在廣東燒味檔買燒鵝還困難。

吃遍眾多廣式燒味,但偏偏難吃得上的廣東燒鵝到底有什麼玄機?

再來說說成本和做法問題:

要做出一份優秀的燒鵝,靠的是配方,

配方兩字一出,想要化繁為簡基本上是不可能了,

講求精緻的廣東燒鵝,商家寧願少賺一點都不願意砸自己招牌。

吃遍眾多廣式燒味,但偏偏難吃得上的廣東燒鵝到底有什麼玄機?

在廣東的讀者們肯定知道,燒鵝比燒鴨的價格貴出一倍不止,

畢竟一頭鵝從出世的那一刻開始就像個有錢人,飼養要素食,生活環境要乾淨。

而且鵝要作為食材的話生長週期較慢,要85-90天才能出欄

鴨子僅需40-50天即可出欄作為食材。

再者,“生性兇猛”的鵝瘋起來跟黑大哥的區別就在於一條金鍊子,

上至人類下至動物也逃不過它的攻擊,可見它在生物界還是有一定的地位。

吃遍眾多廣式燒味,但偏偏難吃得上的廣東燒鵝到底有什麼玄機?

吃遍眾多廣式燒味,但偏偏難吃得上的廣東燒鵝到底有什麼玄機?

在珠三角地區而言,鮮鴨肉的平均價格在5~6元;鮮鵝肉則為11~12元,

在成本方面翻倍增長,小店生意無法與大店比較,穩定全天提供燒鵝肉的食肆,大多數都是大店或當地知名食肆,一般普通燒味檔基本上到晚市前就賣光了。

吃遍眾多廣式燒味,但偏偏難吃得上的廣東燒鵝到底有什麼玄機?

關於做法上要比成本複雜得多,

上文講到,燒鵝要皮、骨、肉分離才為止最佳的口感,

要做到這個口感,這個廚師必須會“吹氣”、“縫針”!

吃遍眾多廣式燒味,但偏偏難吃得上的廣東燒鵝到底有什麼玄機?

吃遍眾多廣式燒味,但偏偏難吃得上的廣東燒鵝到底有什麼玄機?

在鵝被開膛取內臟前,廚師必須用專門的工具(如氣泵)給整隻鵝充氣,使其皮肉分離,開膛的刀口也有講究,最多不要超過10cm,否則烤制前縫針便難以處理。

清洗內壁,以及出去鵝的屁股處一截帶毒的小淋巴,然後反覆清洗乾淨鵝的內腔。

再用蔥結蘸上秘製的燒鵝醃料,把內壁反覆擦拭,加入薑片、芫荽擦拭去鵝臊。

擦拭均勻後幫鵝“縫針”,如果不縫上肚子,燒出來的鵝肉就會幹巴巴,

最後再次為燒鵝充氣,做到“前後充氣”的步驟才能使得皮肉分離的效果。

吃遍眾多廣式燒味,但偏偏難吃得上的廣東燒鵝到底有什麼玄機?

燒鵝皮要做到像玻璃一樣脆,不只是脂肪含量恰當那麼簡單,

烤制燒鵝前必須在燒鵝表面淋上一層皮水,而皮水的主要材料是麥芽糖。

甚至在淋上皮水前還要經過冰水浸泡15分鐘左右,收緊表皮。

當麥芽糖附在表皮上烤制,燒鵝皮便會變得更脆。

吃遍眾多廣式燒味,但偏偏難吃得上的廣東燒鵝到底有什麼玄機?

想要做出一份好的燒鵝,甚至連加熱的火焰也講究。

吃遍眾多廣式燒味,但偏偏難吃得上的廣東燒鵝到底有什麼玄機?

荔枝木柴火烤制是讓燒鵝令人“瘋搶”的原因之一。

荔枝木燃燒後有股獨特的清香味,燒鵝表面因熱力擴張,貪婪地吸收著果木燃燒帶來的味道,令到食用時能夠感受到這種香氣在口腔內釋放。

對於喜歡燒鵝的人而言,口裡揮之不去的鵝油及果木香正是燒鵝優秀的標準之一。

吃遍眾多廣式燒味,但偏偏難吃得上的廣東燒鵝到底有什麼玄機?

你以為烤完就結束了?還沒有呢!

無論是燒鵝還是烤鴨,烤完都需要給他們來一場“上吊”!

烤制好的燒鵝一般需要“上吊”30分鐘讓燒鵝裡多餘的肉汁順著地心吸力流出,

畢竟烤制的食物,太多水分反而會影響香味的發揮。

吃遍眾多廣式燒味,但偏偏難吃得上的廣東燒鵝到底有什麼玄機?

由此可見,製作燒鵝無論成本還是工序都極為嚴格,

所以價格也比較貴,生意不穩定、消費環境一般的小店一般不會準備太多燒鵝,也不願意放置隔天售賣導致口感味道改變。

怎麼吃燒鵝才算最好?

燒鵝的油香是無法被取代的,

按照表面來看,吃燒鵝最好原汁原味嗎?也不是

澆上一勺秘製的燒鵝汁是最基本的。

利用燒鵝出爐後破膛流出的肉汁加以八角、香葉及秘方熬製的燒鵝汁是拌飯的好東西,

更為了客人吃用燒鵝的過程中不會覺得太過枯燥。

吃遍眾多廣式燒味,但偏偏難吃得上的廣東燒鵝到底有什麼玄機?

而更為人歡迎的則是酸梅醬

作為享用燒鵝no.1的醬料,酸梅醬的酸味剛好能沖淡鵝油過多帶來的油膩感,

鵝肉脂肪較多,油香是真的,但是油膩感會影響吃用過程,而酸梅醬能令到各位食客盡情品嚐鵝油的香味。

吃遍眾多廣式燒味,但偏偏難吃得上的廣東燒鵝到底有什麼玄機?

燒鵝上碟後首先品嚐鵝油的香味在口腔內徘徊,

待你開始覺得油膩,蘸上一些酸梅醬,油膩感將會消失,留下一股香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