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的金城戰役——抗美援朝最後一戰

(原創作品敬請關注評論指正)金城戰役要從一封電報說起。 1953年6月21 日,準備參加朝鮮停戰協議談判的彭德懷總司令致電毛澤東主席,建議:根據目前情況,停戰簽字需推遲至月底似較有利,為加深敵人內部矛盾,擬再給李承晚偽軍以打擊,再消滅偽軍一萬五千人。毛澤東覆電同意彭德懷的建議,指出:停戰簽字必須推遲,推遲何時為適宜,要看情況發展方能作決定。再殲滅偽軍萬餘人,極為必要。

抗美援朝打到第三個年頭,我軍越戰越勇,而美軍卻看不到取勝的希望,只得開始停戰談判。這時,一向是志願軍手下敗將的南朝鮮軍隊忽然強硬起來。李承晚集團為了撈得更多的談判籌碼,他們破壞戰俘遣返協議,引起了當時的國際輿論的關注。這是為什麼我方要推遲談判,先給南朝鮮軍隊一點教訓的原因。

真實的金城戰役——抗美援朝最後一戰

彭老總在朝鮮戰場

其實自開戰以來,南朝鮮軍隊幾乎總是扮演志願軍“運輸大隊”的角色。從第一次戰役韓 6 師韓8 師被幾乎全殲後,南朝鮮軍隊似乎特別長記性,對陣志願軍總是望風而逃。美國統帥李奇微曾經厭惡地說:“他們(南朝鮮軍人)對中國人有非常強的畏懼心理,把他們視為天兵天將,一旦聽到中國人的膠鞋聲,許多人嚇得頭也不回地飛快逃命。”“他們的所作所為讓我感到苦惱,中國人的進攻讓一支又一支的韓軍部隊抱頭鼠竄。在逃跑中他們遺失了大量貴重的武器裝備,這都是美國納稅人出錢購買的。”

憑心而論,志願軍入朝初期裝備給養都很缺乏,幸虧有了南朝鮮軍這個“運輸大隊”,幫了志願軍的大忙!比如第五次戰役,韓第三軍下轄4個師,剛剛從日本受訓歸來。部隊齊裝滿員,連武器都是新的。結果在戰役打響後不久,韓軍一觸即潰,武器裝備全部扔給了追過來的志願軍。由於物資遺棄得太徹底,不少士兵在南逃的途中居然餓死了!很好奇,韓國拍的那些朝鮮戰爭影片裡,英勇的南韓士兵形象,導演是怎麼腦補出來的?

真實的金城戰役——抗美援朝最後一戰

金剛山位於今朝鮮和韓國交界處,是當時志願軍和聯合國軍的分界。我軍戰役目的是:以北漢江西岸地區為重點,繼續給偽八師殘部及偽六師、三師、首都師主力以殲滅性打擊,攻取轎巖山及金城川以北地區,並準備打敵一至二個二線師的反撲,同時於偽首都師、偽六師各一個團的陣地,殲滅守敵,力爭拉平金城正面之戰線。這次戰役重點打擊對象就是南朝鮮軍。

7 月 13 日,金城戰役打響。志願軍第20兵團3個突擊集團和第9兵團第24軍,在東起北漢江西岸至陽地村25公里的正面上同時發起了攻擊。不到一小時全部突破了南朝鮮軍4個師的防禦前沿陣地,並迅速發展進攻。進攻隊伍中有個隸屬於203 師的穿插分隊,“奇襲白虎團”就是他們打出來的經典戰例。

真實的金城戰役——抗美援朝最後一戰

楊育才

14日2時,穿插分隊的先頭偵察班在副排長楊育才率領下,化妝成南朝鮮軍,巧妙的通過南朝鮮軍數道哨卡,進至二青洞地區南朝鮮首都師第1團(號稱“白虎團”)團部附近,襲擊了“白虎團”團部,殲敵一部,打亂了該團的指揮體系,為志願軍第203師順利完成戰役第一步任務創造了條件。這就是後來在國內廣為流傳的“奇襲白虎團”。戰後,該偵察班榮立集體特等功,楊育才個人被志願軍首長記特等功,授予“一級戰鬥英雄”稱號。朝鮮最高人民會議常任委員會授予他“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英雄”稱號和一級國旗勳章、金星獎章。

真實的金城戰役——抗美援朝最後一戰

奇襲“白虎團”的偵察班

金城戰役打響後,南朝鮮軍在金城以南的戰線迅速崩潰。15 日,志願軍在金城以南全部達成了進攻任務。由於連日來天降大雨,河水上漲,道路泥濘,敵機乘機轟炸,前線地區橋樑被毀,使運輸供應受到阻礙,炮兵難以及時跟進支援。志願軍遂決定,按照計劃轉入防禦,抗擊敵人的反撲。

16日,“聯合國軍”總司令克拉克和第8集團軍司令泰勒飛抵朝鮮前線,宣稱要發動最大規模的反攻,企圖奪回金城以南失地。20日,南朝鮮第7師也加入了反撲。志願軍早有準備,各集團除鞏固已佔陣地外,繼續以精幹部隊在指揮員率領下與炮火支援下,積極向南有限度發展,殲滅小股敵人,佔領戰術上的有利陣地,使得我基本陣地體系更加完整,爭取時間鞏固主陣地,打退了敵人多次大規模反撲。

真實的金城戰役——抗美援朝最後一戰

金城戰役中的志願軍戰士

電影《金剛川》中的大橋保衛戰,就發生在這個階段。

張振智是志願軍工兵第十團第三連連長。他是從1951年1月28日跨過鴨綠江,到1953年10月5日奉命回國,歷經了第五次戰役、夏季防禦作戰、金城反擊戰,大大小小的戰鬥幾十次。此次張振智的任務是,帶領三連奉命在金城山腳下的金剛川巖裡渡口,架一座載重橋,保證它暢通無阻。

自金城反擊戰開始以來,敵人持續對這裡進行毀滅性轟炸。據張振智回憶,當三連趕到金剛川時,距離上級要求通車的日子僅有8天。5月20日下午,張振智帶著大家察看地形,金剛川上原先的大橋和一座人行便橋已經被炸得不見蹤影。為了破壞橋樑,美軍飛機不僅晝夜不停地轟炸金剛川上建設好和建設中的橋樑,甚至為了增加志願軍獲得建設材料的難度,連金剛川沿岸的樹林都遭到了大規模轟炸。

真實的金城戰役——抗美援朝最後一戰

金城戰役中架橋於金剛川的志願軍戰士

面對敵人日夜不停的炮火打擊,張振智等工程連官兵們將木排披上偽裝,通過水路運到橋點。經過7天7夜的奮戰,提前一天架起了一座中水位重橋。然而次日下午4時左右,四架"黑寡婦"敵機呼嘯而來,火力直指這座“生命之橋”。“黑寡婦”離去後,七孔橋被炸掉了五孔。同時,敵人開始正向我軍前沿883.7高地反撲。工程連戰士在張振智的指揮下,立即開始了第二次架橋。儘管周圍爆炸不斷,全連官兵們不計生死,拼命架橋,最終按時完成了任務。就這樣,修了炸,炸了修,張振智帶領的戰士們先後7次在金剛川上修復這座長37米長的橋。(請加關注)

據統計,為了炸燬這橋,敵軍總共投放炸彈1000枚左右,炮彈超過2500枚。但最終勝利是屬於志願軍的。張振智在整個戰爭中榮立3次一等功,被評為志願軍二級模範;榮獲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二級自由獨立勳章一枚;被原華東軍區授予"工兵英雄"的榮譽稱號。

真實的金城戰役——抗美援朝最後一戰

金城戰役中我軍炮火

從7月17日至27日朝鮮停戰,志願軍在金城以南先後擊退美軍和南朝鮮軍排以上規模兵力的反撲一 千餘次,除巨裡室北山被敵軍佔去外,志願軍鞏固地佔領了東起461.9高地向西沿金城川、602.2高地、間榛峴、北亭嶺、梨實洞、芳通裡至新木洞、537.7高地、597.9南高地一線以北陣地。(原創作品敬請關注評論指正)

至此,金城戰役勝利結束,共殲敵5.3萬餘人,將南朝鮮軍4個師打殘,收復陣地160餘平方公里,有力地配合了停戰談判。此役也是志願軍入朝作戰打得最過癮的一仗,進攻中1500 門大炮齊放,徹底讓聯合國軍在越打越強的中國軍人面前喪失了鬥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