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電影《起跑線》,提出教育的起跑線由誰來定義的問題

01

印度2018年有一部電影——《起跑線》,講的就是關於一個印度普通家庭為了爭奪孩子教育的,所謂的“起跑”優先權,而絞盡腦汁的用盡手段和其間陷入的種種困境。

學區房,私立名校,徹夜排隊求入學報名表,學校對孩子的面試筆試,甚至充分利用一些關係手段,千方百計佔用貧民區的入學資源等等。

如果說,《摔跤吧爸爸》講的是逆境中,正確的家庭教育是引導孩子成長的真諦,《起跑線》則道破了孩子教育過程中,在社會中種種真實存在的焦慮。

影片圍繞一個集市服裝小商販的三口之家,如何費盡心思,不惜一切代價,周旋於各色人物、各個場景之間,買學區房、找關係、走後門、甚至“偷走”貧民窟小孩的上學名額——只為讓女兒進入頂級名校。

這樣看來,有些文化是通用的,“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也已經深深烙入了印度社會的教育思想體系。

印度電影《起跑線》,提出教育的起跑線由誰來定義的問題


02

影片中的男主角,拉吉,有自己的服裝工作室,其實也已經算是有錢的中產階級,至少沒有拖印度平均GDP的後腿;他有自己的人脈,自己的社會資源,認識可以幫助自己弄到證件的政府人員。

電影中的女主角,“虎媽”米塔,和我們國家很多普普通通的父母一樣,因為她和丈夫小時候沒有受到更好的教育,所以她不想讓自己的孩子也重走這條人生路,必須要讓孩子上頂尖學校,為之不惜付出金錢與任何代價。

起初,夫妻二人為了讓孩子進最好的學校,偷學了“孟母三遷”的真諦,從住了幾十年的“貧民區”,搬到了環境優越的“富人區”。

當一家搬到富人區後,為了給學校的面試官留下自己是上流人士印象,夫妻兩人不惜金錢,置辦了迪奧、香奈兒、普拉達等奢侈品,裝扮一身。

印度電影《起跑線》,提出教育的起跑線由誰來定義的問題


03

然而,富人也不是那麼好當的,很多事情並不是想象起來那麼簡單。出入豪車、一身名牌,也並不意味著你可以融入“富人”這個圈子。

在印度,即使是富人與富人之間,也存在彼此細化的階層界限,也有著各自的封閉朋友圈。

比如說,說英語的瞧不起說印地語的,就像真正的婆羅門、剎帝利傳統貴族富人,瞧不上從吠舍,首陀羅爬上來的土豪富二代一樣。

當然,在現實中已經逐漸階層固化的印度社會里,能夠爬上來的也微乎其微。

在那些富人的眼裡,拉吉就是一個小丑,所有的小孩都不跟拉吉的女兒一起玩,因為覺得她是服裝店老闆的孩子,不會說英語。

妻子米塔有一句話印象深刻,她說:“在我們國家英語不光是一門語言,還是階級”。

印度電影《起跑線》,提出教育的起跑線由誰來定義的問題


04

這是靠運氣的事,那我們的運氣是不是很差。

此路不通,怎麼辦?

後來,夫妻又二人得知,貧困家庭的孩子,也可以依據政府的優惠政策申請入學。於是,夫妻二人又迅速轉換身份,帶著孩子去到了一個,比以前住的還要貧窮的貧民區。

通過申請貧困家庭學生名額,實現了自己的願望,讓孩子進入了最好的學校進行學習。

拉吉假冒窮人並且讓自己的女兒去了好學校,而本來符合條件的鄰居普拉卡什的兒子,抽籤沒有抽到名額,天真的孩子問了這句話,這一幕看的人很心酸。

“這是靠運氣的事,那我們的運氣是不是很差。”

影片中,當父親的不想給孩子灌輸這個社會本就不公平的現實,讓孩子覺得並非自己不好,而是因為自己的運氣太差。

——當然,殘酷的現實中,這往往是得利佔便宜的一方,會給被“公平”淘汰的一方灌輸的思想,卻不知道有些人為什麼總是運氣好,有些人卻常常得不到命運的眷顧。

整個印度社會的現實是,有些人成功就是那麼簡單,而有些人就要生活的那麼苦。

起跑線雖然還是一條線,但是在優秀的教育資源逐漸成為一門生意後,已不再是一條絕對的直線,它,已經變成了——靠運氣的事。

印度電影《起跑線》,提出教育的起跑線由誰來定義的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