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乞丐身份被清廷寫入國史,千古奇丐,用平凡人的執著走向偉大

#歷史冷知識#

“吃雜物,能當飯,省錢修個義學院。”

走在1860年的街頭,如果你有緣會聽到這樣一段歌詞,仔細琢磨別有深意,打眼一瞧,唱歌的人衣不遮體、頭髮髒亂,再加上那滑稽的裝扮活生生就是一個“小丑”。他就是這次的主角,一個不普通的乞丐-武訓

以乞丐身份被清廷寫入國史,千古奇丐,用平凡人的執著走向偉大

或許你聽多了孔子的有教無類、范仲淹的興辦義學,認為這些距離你很遙遠,他們一個是儒家聖人、一個是北宋文豪,跟你八竿子打不著,那下面就來看看一個普通人是怎麼以乞丐身份名留青史,受萬人敬仰。

為避免同樣出身的孩子重蹈覆轍,決心支援教育事業

武訓出生在山東的一個貧苦家庭,因為排行老七所以原名叫做“武七”,七歲時武訓的父親逝世讓這個家庭陷入絕境,當時的武訓年紀小手不能提、肩不能抗什麼都做不了,為了活命他做了乞丐,就這樣他行乞活到了14歲。

14歲的他已經算是個半大小子了,一些簡單的活都可以去幹了,就這樣他陸陸續續去了很多地方打工。

在當時那個年代,一個半大小子獨自在外打工很不安全,再加上他不識字,所以經常受到別人的欺負,可是為了自己的母親他都忍了下了,沒想到他的僱主因他不識字就做假賬說他已經領過工錢了,武訓當然不依不饒想到討回工錢,於是他被打的很慘。

從這時起,他體會到了不識字的悲慘,他準備做點有意義的事

他堅定的選擇走這條路是希望同樣出身的人不會走上這條路。

以乞丐身份被清廷寫入國史,千古奇丐,用平凡人的執著走向偉大

不識字的武訓因為僱主作假誣陷被打的很慘,險些丟了性命,醒來後的他明白一個道理-要想生活過的去,腦袋墨水少不了

於是二十歲的他決定了一件事-攢錢興辦義學,為家鄉貧苦大眾的孩子義務教育。此時的他因為傷勢特別虛弱,又沒有別的手藝,所以只能重操舊業。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

做乞丐看著簡單,拿個碗坐地上哭哭慘就行,可是這樣又有幾個人會給他錢呢?所以武訓行乞時還唱著歌,有時他甚至還會表演一些雜耍,比如大錘錘胸口、長槍刺喉等等,尋一些賞錢。若是遇到無人賞錢他還會表演一些奇活:生吞蛇蠍、口含瓦礫。

為了賺錢,武訓白天行乞晚上還加班做事,有時他還會做去做短工、媒人、信差等等,就這樣他短短几年就賺了一筆錢。

為了賺更多錢,他又求當地的楊舉人為他存錢放貸,到他49歲那年,已經行乞20多年的武訓手下已經200多畝田、3800多貫,此時的他可以說是已經步入小康之家。

“不娶妻,不生子,修個義學才無私。”

這時的武訓認為時機已到,於是他決定興辦義學,楊舉人勸他: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然而武訓只是笑笑,毅然決然的決定興辦義學。

為了找到好的老師,他一個一個上門去跪求,就這樣很多讀書人欽佩於武訓的信念決定加入義學任教。

為了讓老百姓孩子入學,他跑遍適齡兒童家中,細數各種讀書的好處,又以免費讀書為招牌讓很多貧苦人家孩子入學。

以乞丐身份被清廷寫入國史,千古奇丐,用平凡人的執著走向偉大

就這樣,在他的努力下義學建立起來了,可是他沒有停下腳步,加上當地鄉紳、官員捐助,他又辦了第二所、第三所……

他選擇走這條路是希望同樣出身的人不會走上這條路,這是屬於他的執著。

當時的山東巡撫聽到武訓的義行大為感動,奏請光緒帝后免去義學學田的賦稅,又捐助銀兩,光緒帝又欽賜“樂善好施”的匾額和黃馬褂。

千古奇丐,垂訓於世

1896年4月23日,武訓在他修建的第三所義學中逝世,聽著耳邊孩童們的讀書聲,含笑離世。

清廷專門給他修史立傳,讓他成為唯一一個以乞丐身份載入正史的人。迄今為止社會上自然有很多以“武訓”為名的學校。他的家鄉棠邑縣甚至一度更名為武訓縣,1945年還曾建立過武訓師範。

清末一個社會最底層的乞丐憑藉三十多年的努力建立三所義學,這是一個普通人憑藉自己的堅強和執著走向偉大的故事。

現在想想你自己,再苦有他苦嗎?現在的社會又比他所處的時代強上太多,你又有什麼理由不去努力?所以盯準一個目標,努力總會有收穫。

@矇昧中的覺醒

圖片來源於網絡

資料來源:《武訓》《武訓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