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超高層住宅”扎堆中西部,90後是購買主力

國內很多城市喜歡建超高層建築,這被認為是經濟實力的展示。在許多人印象中,上海、深圳摩天大樓最多,住宅應該也是最高的。

但據貝殼研究院對一線、新一線19個城市、近1.5萬個超高層住宅小區統計,重慶、武漢、成都、西安的“超高層住宅”(總高≥100米)最多,深圳排第5,北京排在最後。

國內“超高層住宅”扎堆中西部,90後是購買主力

數據來源:貝殼研究院

重慶有超過2200個超高層住宅小區,是北京的17.8倍。之所以有如此懸殊的數據差,是因為重慶城區多為山地,建設用地資源的稀缺性決定其縱向發展才能滿足城市居住需求,且住宅日照間距對樓高的限制較低;而北京作為首都,在超高層建築的規劃上一直有著嚴格的限高令,整個城市並未呈現出“向上生長”的現象。

究竟是哪些人買走了超高層住宅呢?基於貝殼平臺交易數據分析發現,90後已成為城市摩天住宅購買客群的主力軍,在2019年以來的超高層住宅交易中,90後佔比已達到47.4%,顯著高於市場平均水平近15個百分點。

分城市看,合肥、蘇州、成都三個城市摩天住宅客群中90後佔比已過半數,其中合肥以55%的比例佔據首位。

資金承壓之下,90後青年群體購買超高層住宅的面積普遍較小、總價較低。2019年以來重點城市90後購買超高層住宅的套均面積為85平米,套均總價148萬元,分別較80後群體低8平方米、43萬元。

具體分城市看,一線城市北京、上海雖然超高層住宅客群中90後佔比不足3成,但購房套均面積均超百平,分別為109和101平米,顯著高於其餘城市。

從總價和麵積來看,大部分城市超高層住宅套均總價、套均面積高於全市平均水平,尤其是一線城市更為顯著。其中,上海摩天住宅套均總價高出全市平均水平588萬,套均面積高出36平;北京超高層住宅套均總價比全市平均水平高115萬元,套均面積高出29平米。

城市超高層住宅套均總價之所以高於全市平均水平,一定程度上與小區所處地理位置有關。分析發現,摩天住宅佔據區位優勢,大多位於城市資源與人口集中的中心城區,或者周邊城區的核心商圈,體現的是大城市的寸土寸金,地段優勢加持下摩天住宅房價整體稍高。

以上海為例,摩天住宅呈聚集性分佈,67%的超高層住宅小區位於內環線以內,集中在徐家彙、臨平路、陸家嘴、南京西路等商圈,內環之外則分佈在世博濱江、南橋、嘉定新城等區域性核心商圈。

當然,“立體的山城”重慶是個例外。超高層住宅套均總價103萬,低於全市平均水平9萬元;套均面積84平,低於全市套均面積3平米。獨特的地形環境造就重慶遍地是摩天住宅的現象,超高層住宅小區數量TOP5商圈包括合川、解放碑、南坪、璧山、觀音橋,其中合川和璧山則屬於非主城區。


分享到:


相關文章: